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唐极品闲人>第三十七章 新澳洲

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杰毫不留情的揭露其为非作歹的罪行,请求交付法司审理。

唐高宗想宽容包庇王本立,狄仁杰以身护法:“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

王本立最终被定罪,朝廷肃然。后来,狄仁杰官迁度支郎中,唐高宗准备巡幸汾阳宫,以狄仁杰为知顿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征发数万人别开御道。

狄仁杰说:“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

俱令作罢,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

唐高宗闻之赞叹说“真大丈夫矣!”

武则天垂拱二年,狄仁杰出任宁州刺史。其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狄仁杰注意妥善处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抚和戎夏,内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为他勒碑颂德。

杜睿想要将狄仁杰留在澳洲道理事,就是因为看中了狄仁杰在历史上善于调和少数民族与汉族关系的能力,当然还有狄仁杰的爱民。

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宁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后上表举荐,狄仁杰升为冬官侍郎,充江南巡抚使。狄仁杰针对当时吴、楚多淫词的弊俗,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

后因武承嗣诬陷狄仁杰谋反,狄仁杰被贬彭泽,在彭泽令任内,狄仁杰勤政惠民。赴任当年,彭泽干旱无雨,营佃失时,百姓无粮可食,狄仁杰上奏疏要求朝廷发散赈济,免除租赋,救民于饥馑之中。

狄仁杰在后世的一些影视剧当中,都是以一个大.法官的形象出现,但事实上狄仁杰在军事上也颇有作为。

在历史上,万岁通天元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河北震动。为了稳定局势,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与冀州相邻的魏州刺史。狄仁杰到职后,改变了前刺史独孤思庄尽趋百姓人城,缮修守具的作法,让百姓返田耕作,迷惑契丹,契丹部闻之引众北归,使魏州避免了一次灾难。

当地百姓歌颂之,相与立碑以记恩惠。不久,狄仁杰升任幽州都督。狄仁杰的社会声望不断提高,武则天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赐给他紫袍、龟带,并亲自在紫袍上写了“敷政木,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

杜睿想要狄仁杰留在澳洲道,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那就是狄仁杰对大唐的忠贞。

狄仁杰在历史上最为显赫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武周一朝,当时武家势大难制,然而狄仁杰却不畏惧强权,始终都对李唐皇室忠贞不二。

神功元年十月,狄仁杰被武则天招回朝中,官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

此时,狄仁杰已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但他深感个人责任的重大,仍然尽心竭力,关心社会命运和国家前途,提出一些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建议或措施,在以后几年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圣历元年,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数次使人游说太后,请立为太子。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还政于庐陵王李显。

当时,大臣李昭德等也曾劝武则天迎立李显,但没有为武则天接受。对武则天了解透彻、洞烛机微的狄仁杰从母子亲情的角度从容地劝说她:“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

武则天说:“此联家事,卿勿预知。”

狄仁杰沉着而郑重地回答:“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位备宰相,岂得不预知乎?”

最终,武则天感悟,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唐祚得以维系。

狄仁杰因此被后世历代的政治家、史学家称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义士。

圣历元年秋,突厥南下骚扰河北。武则天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征讨突厥。时太子不行,武则天命狄仁杰知元帅事,亲自给狄仁杰送行。

突厥默啜可汗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余人退还漠北,狄仁杰追之不及,武则天改任他为河北道安抚大使。

面对战乱后的凋残景象,狄仁杰采取了四条措施:一、上疏请求赦免河北诸州,一无所问,使被突厥驱逼行役的无辜百姓乐于回乡生产。二、散粮运以赈贫乏。三、修驿路以济旋师。四、严禁部下侵扰百姓,犯者必斩。很快恢复了河北的安定。

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那就是狄仁杰的公正,举贤不避亲,任能不避仇,在历史上,有一次武则天要宰相狄仁杰物色一个尚书郎人选。狄仁杰毫无顾忌地推荐了自己的长子狄光嗣。武则天采纳了他的意见,任命狄光嗣为地官员外郎。

狄光嗣到任后,非常勤政爱民,不贪不暴,得到多方面的赞扬。武则天知道后,非常高兴地说:“狄仁杰不避嫌疑,敢于举荐自己有真才实学的儿子为官,这才是将相之德啊!”

狄仁杰的次子狄景晖,初为官时比较谨慎,然而随着官位的不断晋升,就变得不能约束自己。特别是狄景晖升任魏


状态提示:第三十七章 新澳洲--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