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军的正式编制当中,弓弩手要占到很大一部分,仅次于骑兵,而且弓弩手的培养还不像骑兵那样,耗费巨大,因为弓弩手本身并不需要具备多么高超的射击技术,庞大箭阵的存在,他们只需要将羽箭射出去而已。
当然唐军对弓箭手的运用是绝对比不上先秦的,在先秦,老秦人对弓弩的运用,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无论是秦灭六国,还是自北击匈奴,弓弩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秦军的弓弩阵绝对是空前绝后的,首先一个因素,就是秦军的武器标准化首开先河,每件兵器都是一模一样的,并且,篆刻有督制者的名字,只要发现不合格的,都要追究责任,因此秦军的弓弩单从制造上,绝对精良。
秦军的弓弩除了箭簇标准化而外,弩机同样是标准化了的!秦军弓弩威力巨大,必须用双腿抵着弩弓,用双手用力拉动弩弦,这才能够把弩弦置于弩机上面。
弩机就是现代枪支的扳机,仅需手指头轻轻一扣动弩机,箭簇快速飞向目标。显然,秦弩用不着人一直用力地拉弓,箭在弦上省力了不少。
秦军的弓弩阵,分为几排,第一排是挡箭牌阵列,第二排是弓弩射手阵列,第三排是听用弓弩手阵列,凡是射过的阵列退到后面去上弦,而成为新的听用弓弩手阵列,可想而知的了,秦军弓弩阵威力无比。
秦军的弓弩最大优点就是,可以覆盖射击,一旦被秦军的弓弩阵瞄准的话,基本上就没有生理了。
在杜睿生活过的那个世界,曾经有一部电影,直观的向人们重现了秦军弓弩箭阵的巨大威力,电影中有骑兵方阵、步兵方阵和弓箭兵方阵。很显然人们对秦军箭阵的评价是比较高的。当然,无论是从射程、威力还是密集程度来说,它都有些夸张,箭是非常贵的战争物资,秦军不可能对着一座空城那样一通乱放,浪费糜巨。
只不过是导演把现代炮兵的火力覆盖理论用到先秦时候去了,这样拍起来确实好看,有一种铺天盖地气势如虹无坚不摧的壮美,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大家都知道这是假的,不是历史事实,但是这假中却又包含着宝贵的真。整部影片最有想象力的地方就在于这个箭阵。虚构本来没有的东西需要想象力,恢复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东西,也许更需要想象力,这也就是所谓画鬼容易画马难了。
在秦朝之前,华夏大地上大规模地集中使用弓弩,战国时也已经有这样的战例。《史记?孙武列传》里面描写马陵之战,说孙膑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大破庞涓率领的魏军。可见,在战国时代,各诸侯国都已经普遍使用弓弩作战,秦国的弓弩似乎性能特别突出。
关于秦军弓弩箭阵的威力究竟有多大,顾及没有人能更加只管的说明了,对于秦军弓弩箭阵的威力,也有的人十分怀疑,甚至觉得,如果当时西方世界的强大帝国能够打到东方去的话,华夏大地上的主人早就是他们了。
那么,亚历山大为什么没有进攻中国?
很简单,因为他还有点自知之明,他知道半路上的匈奴人很难对付,而且即使如此,他仍然不是凯旋而归,亚历山大的东征被印度的孔雀王的军队打退了。
可惜当时秦国主要注意力放在并吞东方六强,如果他们的战斗力投入欧洲战场的话,欧洲早就统一了,蒙恬北筑长城,积累战争物资,然后一年之内击溃三十万匈奴精锐,溃败的匈奴人逐渐向欧洲移动,最终灭了罗马帝国,希腊是被罗马帝国所灭,比较一下:秦国击败匈奴,匈奴击败罗马,罗马击败希腊,希腊击败无名小邦。
论起战力排名,冠军毫无疑问属于秦国,亚军为匈奴,季军为罗马,希腊位居第四。
由此可知,亚历山大如果走错了路,来到中国地盘,首先遇到的就是世界亚军匈奴,从战法优劣的比较上来看,亚历山大的人头必将悬挂在匈奴王的马前,事实上后来匈奴人确实横扫欧洲,所向披靡。
如果他们侥幸绕过匈奴人的地盘来到秦国,直接不知死活地向世界冠军挑战,那么就遗憾,因为他们根本不具有这种资格,就好象羽量级的选手直接挑战超重量级拳王一样,其结果将是很悲惨的,秦军弓弩阵只需要一战就可以让亚历山大变成刺猬老大,亚历山大的远征军不可能有幸存者回到希腊,因为秦军的弓弩阵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因为秦军的弩箭能够射穿他们的任何铠甲,对带甲士兵的有效杀伤距离大于150米,如果射击不带甲的部位,有效距离接近300米,很可惜,亚历山大的投枪兵没有一个能活着进入投枪的有效距离,这是一场秦军将士们争功受爵的单方面屠杀,要知道,秦军在与东方六国的战争中总共击杀的六国将士人数超过200万。
很遗憾,秦军将士们没有得到这个机会,他们感到很失望,十分希望吃里扒外的奸人们能够多引一些外国强人前来,为他们提供弩箭活靶子。
唐军的弓弩阵和秦军相比,显然规模上是远远不如的,但是唐军的弓弩胜在冶炼技术的进步,胜在制造技术的发展。
就像现在,唐军不用像秦军那样只能幻想一下和所谓强大的外人交手,他们确确实实在进行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唐军用弩阵射杀,而毛利军队没有丝毫还手之力,虽是用冷兵器时代的利器在射杀,但是这激烈的战争场面,其惨烈程度,简直就是狂轰滥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