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怎么了?”
顾五与马刘志这时凑上来,推了推李恪,才将李恪从惊诧中叫醒。
李恪将那书信递了出去,让他俩也看一看。
这两人一看,登时脸色发白,张口呆住。
“这……这怎么可能?”
顾五率先清醒过来,他直蹙眉头,呆呆望着李恪。
李恪尴尬一笑,摇了摇头:“我也不清楚……”
他这时感觉后背生汗,口干舌燥,着实被惊得不轻。
因为这封书信,并非是汇报吐蕃内乱的情况,而是吐蕃国内大军调动的状况。
据细作多番探查,吐蕃大将也托,前些天亲率二十万大军赶赴东境,目的地正是军事重镇,打箭炉。
“二十万大军,怎么好好地,要调这么多军队过来?”
马刘志瞪圆双眼,一脸的震惊。他拿着书信来回踱步,大作思索模样。
“你就别走了……走来走去,能想出主意么?”
顾五将他拉了回来,嘴里骂骂咧咧:“别扰了殿下思绪……”
李恪唯有苦笑,这会儿自己都是懵的,哪里有什么思绪啊?
他只好努力稳住心态,沉声道:“这打箭炉平日守军不过几万,至多不过十万。如今新调二十万大军前来,一定事出有因……”
他想了想,感叹道:“只怕咱们的攻城之计,要重新规划了……”
李恪怎么也不会想到,对方竟会有如此大动作的调兵计划。
大唐与吐蕃目前还是交好状态,而且吐蕃国内动乱,西南又在作战,吐蕃兵力本就捉襟见肘……
为什么还要派如此重兵来这打箭炉呢?
如此一想,李恪登时心惊,看来,自己要攻打吐蕃的消息,已经走漏了……
可……自己这边绝不会出内奸的,他是从何得知的呢?
李恪百思不解,他只好又将这件事重头盘查一遍。
知道这消息的人,泥婆罗新国王,象雄王国的特使与国王……
数来数去,也只有这么些人,难道是这里面出了问题,是消息无意间走漏了吗?
对这些盟友,李恪还是相信的,这些人都是与吐蕃有极深的仇怨,他们该不会刻意泄漏消息。
但若说无意泄漏,倒也不切实际,他们与大唐在明面上联系不大,而且寻常也不会提及自己,怎么会泄漏自己有意攻打吐蕃的消息呢?
李恪想得脑袋都破了,但还是没有结果。
但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说了要打,总不能因为对方有了防备,就不打了吧?
再说如今这大好时机,若错过了,只怕吐蕃还要更壮大,那再想动手,就更难了。
想到这里,李恪看向顾五:“先前的作战计划要调整,你去派人再探打箭炉,探明大致情况,回头再定计划!”
顾五很快领命,兹事体大,他亲自带人西行,一探究竟。
这一探,就是一整夜,直到第二天中午,顾五才拖着黑眼圈回到了雅州。
“怎么样?”
李恪来不及让他歇息了,抢先问道。
顾五的脸色不大好,这自然有一夜未睡的缘故,但李恪相信,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这趟所查到的消息不大乐观。
果然,顾五拱手道:“大军已然入城,将城墙堵个水泄不通,城外新设了不少岗哨,道路也被设卡,有转人盘查。整个打箭炉,如今已是高度戒备的状态……”
李恪心中一沉,他担心了一夜,就怕出现这样的状况,可事实果真如此。
李恪又问道:“城中兵力怎么样?”
顾五摇摇头:“没办法进城,对方盘查极严,寻常人等,都进不了城。”
这时,马刘志赶过来道:“寻常这座城不过五到八万人,加上二十万,应该就是这个数……”
李恪一盘算,也就是二十五到二十八万……
自己的兵力,倒是比对方多,但这其中大半都是战斗力不足的后备军,真正能打的,也不过二十七万人。
“妈的,这松赞干布是疯了吗?他吐蕃一共才多少人?竟派二十万来守一座城!”
马刘志骂骂咧咧,将松赞干布全家老小问候个遍。
李恪苦笑,对方已然知道咱们要攻城,而东面就这么一个军事重镇,当然要集重兵来守城了。
现在要打,双方兵力差不多,而对方守,己方攻,自然是对面优势。
而没有了之前最大的优势——突然袭击,现在自己要攻城,实在是难上加难了。
但李恪不想错过宝贵时机,他又重新回到行军图前,让顾五对着地图,将几处岗哨都标了出来,设定作战计划。
顾五对着地图,在那打箭炉南侧的二十里范围内,陆陆续续地标了好几个点。
“这些……都是对方的岗哨,这些岗哨互有联系,最后一个岗哨离城五里,有快马通报……”
李恪看着这地图,不住在心中摇头——照这个岗哨的密集程度,打过去对方一定会提前布防。
他又注视着其他几条道路,不时思考着对策。
“就直接大军杀过去打吧!咱们跟他拼了!”
马刘志将钢刀不断拔出,又不断插回去,磨得刀刃锵锵作响。
李恪顿了顿神,转身道:“既然对方有了准备,咱们也只能硬拼了,大家今日休整一番,明日就打!”
第二天一早,大军拉开了阵势,在吐蕃边境列队以待。
李恪身骑白马,披甲挂袍,手持方天画戟,慢慢行到最前。
他看了看自己手下的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