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专家都亲眼见识过李墨的‘弹指辩音’,鉴定瓷器当世一绝,深深被震撼。
现在听到他说还有一招用来鉴定字画的‘天工之手’,好奇心更盛。
“不需要考虑,李墨,这幅画就交给你处理。”
反正已经放弃,万一有奇迹发生呢!
李墨望向符馆长说道:“麻烦准备三样东西,冰块,火烛和一盆常温水,再开启热空调,温度调节在30度左右。”
“注意,盛水的水盆要比这副画宽要大。”
虽然鉴定一幅画用到的工具比较怪,但符馆长还是亲自去准备。
大概十分钟后,有人通知大家去另外一间办公室,有独立的一台空调已经在运转,热风徐徐吹出。
“小墨,可以拍摄吗?”
“可以,如果有人能够悟到其中精髓反而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这是我和师父早就讨论过的事情,不敝帚自珍。”
符馆长对一个工作人员点下头,那人麻利的打开拍摄设备。需要的三样东西已经摆放在长桌上,李墨脱掉外套,露出里面健壮的体型。
好在经过几天休养,肩头的伤口已经不需要再使用纱布,不然此刻就会被大家发现异常。
虽然李墨心里没底,但眼睁睁的看着一副石涛真迹被当成废纸一样处理掉,内心还是十分可惜,不管成不成都值得一试。
办公室安静下来。
李墨打开《月下梅竹图》,声音有力的说道:“在鉴定前先了解下石涛这个人,石涛,原名朱若极,明朝皇室后裔,与八大山人一样同是清初四僧之一。”
“他所画的山水、兰竹、花果、人物,讲求新格,构图善于变化,笔墨恣肆,意境苍莽新奇,一反当时仿古之风,现代水墨丹青颇受其影响。”
“要鉴定这幅画是否是石涛真迹,可以从画的纸张,画的构图立意,画的款识印章入手。”
李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冰块,约十五秒后他迅速紧紧捏住画纸,松开后看上一眼说道:“用的是罗纹纸。”x33
罗纹纸外宋代已有制作,制法是在编纸帘时,将丝线或马尾纹间距缩小,捞纸时丝线纹与竹条纹纵横交错,在纸上印成罗纹。亦可在硬木板上刻成罗纹图案,再砑在纸上。
“这种纸质在清后期已经不再生产使用,也不是什么名贵纸张,所以没有收藏价值,现代仿作基本可以排除。”
秦氏兄妹脸上露出惊喜。
几位专家也赞许的点点头,李墨的基础很扎实,这些偏门的知道很少有人去研究。
“小墨,可以透露下为什么要用到冰块吗?”
符馆长有点不好意思的问道。
李墨没有保留,他朗声说道:“一来可以降温,不让画纸局部突然升温。二来可以让皮肤表面湿润而不凝水,如果是凝水的两指在紧捏画纸的时候可能会直接让其湿透,造成明显破坏。”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接下来看其画面的构图,梅和竹层次分明,相互辉映,笔锋有奇。可能是时间久保管不当的缘故,使得整个画面变得生硬,缺乏生气。”
李墨说到这里,点燃那根蜡烛。
他深呼吸两口气,眼神变得晶亮,右手一搓卷轴,整幅画卷起来,然后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中将至侵泡进水里。
这是想干什么?老画本就相对脆弱,这水一泡还不直接废掉?
就在众人一颗心吊到嗓子眼时,李墨伸手一抓一甩,整幅画又铺开,就见他双手拿住卷轴轻轻一抖,水珠四溅。
那副画就像一条蛇般,身体形成波浪式上下起伏。他的双手劲道刚刚好,待画表面的水都抖的差不多时,李墨才停止动作,众人连忙凑上前查看,随即每个人露出目瞪口呆神情。x33
在他们的注视下,这幅画吸收了残留的水汽,就像干瘪的种子吸收水分一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变化,原来的僵硬死板多了几分生气,仿佛重新焕发了生命。
众人好像都看到了一副竹叶摇曳,梅花散香的场景。
这就是石涛的画所能体现出的意境。
李墨也不给他们惊叹的时间,他双手一抄,将整幅画碰到空调热风口下,不断的变换位置角度,让每个局部都能均匀的吸收热量,褪去水汽。
大概三分钟后,他捧着画又来到蜡烛上方,在一个特定的距离高度慢慢的烘烤着那处模糊不清的印章位置。
太要人命了,这种玩水玩火的手段让大家看的差点心惊肉跳。一不小心,那画就会被火焰点燃,秦思琪吓得闭上眼睛不敢再看。
李墨全神贯注,头上已经出汗,他一边感受着火焰温度的变化,一边观察着那个印章的变化。
只是片刻光景,那本模糊不清的印章竟然慢慢变得清晰起来。
李墨再次将画转移到热风口下,这样的转换过程连续三次,就在众人看的屏住呼吸时,李墨再次一抖手,那副画平铺落到干燥的地面上。
他擦擦脑门上汗珠,看着那清晰可辨认的印章开心的喊道:“是石涛真迹无疑。”
天工之手,成功了。
饶是李墨自己也激动的热血沸腾,嘴角露出满意笑容。
“快让我们看看。”
三个专家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李墨挤到一边去,他们蹲下来仔细的一瞧,石涛印章清晰可见。
难怪这一招叫天工之手,这就是创造奇迹的一双手。
三人对李墨的绝技真的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个过程只要有那么一点失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