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铁血帝国>第一百一十四章 信

又是疲惫的一天。

傍晚,张志高与妻子罗素兰一起回到家中,支开了吵闹的孩子们后,管家走过来,呈上一封厚厚的信。

张志高瞥了一眼信封右下角的发信地址,有点疑惑地拿起信,要管家去拿剪刀过来。

罗素兰扯了一下丈夫的胳膊:“表情不对哦,情书吧?”

“就会吃醋,不能想点别的吗?”

“好吧,想点别的,小心点,说不定里面有毒粉呢,炭疽菌什么的。”

“搞清楚,现在是1904年,你脑子进水了……”

罗素兰脸一横:“你说什么!”

张志高脸一竖:“我是说,我脑子进水了……”

“这还差不多……”

管家戴着“什么都没听见”的面具呈上了剪刀。

罗素兰抓过信和剪刀,伸直了胳膊,在尽可能远的距离上剪开了信封,抖了两下,左看右看,炭疽菌什么的毒粉并没有出现。

张志高在额头上写满了“多余”两个字,走过去抽出了信纸,展开一看,脸上略略扭曲了:“是文老师。”

罗素兰马上伸手要抢:“拿来,我要看。”

张志高飞快地把信藏到背后:“不行,肚子饿了,先吃饭。”

管家极为知趣地把手一摆:“晚餐已经准备好了。”

三个孩子极为适时地涌过来:“爸爸妈妈,吃饭,吃饭……”

“大猪小猪一窝子……”

罗素兰小声嘀咕着,却还是面带幸福的微笑,被孩子们拉向餐桌。

晚餐后,罗素兰让一个机灵的保姆带着孩子们到院子里玩,然后扯住张志高就要看信。

“喂,不用这么激动吧,文老师的信对你这么重要啊。”

张志高话里带酸。

“废话,对你也很重要吧,不要转移话题,赶快拿出来看。”

张志高耸耸肩:“对我当然很重要,因为根本就是写给我的嘛。”

罗素兰懒得理他,挽起袖子就要掏口袋,旁边正在收拾餐桌的两个女仆忍俊不禁。

张志高意志不坚,即刻举起白旗:“好啦好啦,投降投降,去书房,我念给你听。”

罗素兰面带胜利女神的微笑,将总理大臣张志高押入书房。

把丈夫按在书桌前的藤椅上后,罗素兰舒舒服服地靠在书桌后带软垫的桃心木雕花椅上,手指竖在美丽的鼻子前面,娇媚而温柔地下令:“念。”

总理大臣开始向女皇报告。

“志高:你的信都看了,直到现在才回信,还请见谅。我现在身处上海,花花世界,鱼龙混杂,上海话尤其损害听觉。如你所言,我似乎不敢面对现实,所以逃出了京城,其实何止如此,我正因为无法面对那个时空的现实,所以才逃到了这里。这样说来的确可笑,然而事实究竟如此,我不想在你面前也层层掩饰。”

“这几个月来,我的确想要无事一身轻,过一种闲云野鹤的自在生活,然而正如本能一般,我的鼻子无时不刻不嗅到那些繁华光荣后面的辛辣气味,于是又如饥渴的野狗般,向着垃圾桶中的食物狂奔而去。”

“春节前后,我访问了广西的农村,重点在邕宁及桂林周围。其贫困及落后不在你我想象之内。赎买制的土改,的确使无数地主脱离耕地,进入工商行列,然而新农村经济之组织展开,在村落分散的广西山地,似乎难以确切实现。在宾阳、桂平等地,县城中的工场及商业的确日见繁盛,平心而论,这主要依赖于国家给予少数地主的土地赎买资金。来到乡下,见识到的却是多数村民的赤贫,沉重的国家债务与赋税令他们喘不过气来,乡村农业联合会多有建立,但由于缺乏资金,农业技术改革无从展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育落后,更使这些乡村无从发展组织性的商品农业。在交通不及的乡村,听别人描述,真正近乎原始部落一般。其实知一而知二,我们的确在直隶附近的平原地区普遍指导建立了模范式的乡村农业企业,但华北是我们前一时期经济建设的重心所在,无论政策、资金、教育还是交通建设都较各地有优势,华北的的密度在全国居首位,国民教育在华北地区首先展开并且发展得最好,华北的企业也受到了政策性扶植,由是对农村产生了十分可观的带动效应,但在缺乏这种优势的地方,恐怕与我见到的广西山村并无根本差别……我想所谓当政者就是会被身边轻易可见的繁华景象迷住了双眼而自我陶醉吧,即使明知阴暗的所在甚至亲眼见识到了低层的糜烂,一但回到了那个高楼耸立歌舞升平的世界,很快又会乱花渐欲迷人眼了……”

“……赤贫的农村最可以利用之处即是为发达城市提供极廉价的劳动力,自土改以来,农村中就有许多青壮人口进入城市谋生活,这又反过来加剧了部分低技术乡村的衰败,一到灾年,城镇中更充斥了流浪乞讨人员……由于工商业投资的速度跟不上劳动力的聚集速度,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劳动力饱和状况,失业率高居不下,而在业工人的生活水平也因大量廉价失业劳动力的存在而无从提高……”

“三月份我访问了湖北的一些厂矿,即使是以工人工作生活条件最为优良而见诸报端的汉冶萍集团公司,除汉阳兵工厂和钢铁厂以外的其他厂矿均普遍存在工人过劳死的情况,萍乡煤矿的工人生存状态最为凄惨,每天‘正常’的工作时间超过十四小时,有时竟要连续一两周每天工作十七八小时……工人的住宅区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四章 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