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再次从海外入侵,他们没有吸取阿杜瓦的教训,那些得寸进尺、不知悔改的鼹鼠,他们时刻没有忘记要毁灭我们的祖国,践踏我们的信仰,危害我们的人民!我绝不能饶恕敌人的罪恶!大家都快来跟我战斗,保卫国家,人人出力,重现阿杜瓦的光荣,用敌人的血灌溉我们的国土!”
——《再告全国人民书》,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1908年8月15日。
8月16日,亚的斯亚贝巴,皇宫。
“万王之王”盟尼利克二世身着从中国订制的大元帅服,身佩绶带,头戴缀羽帽,胸前挂满华丽的勋章,高坐于镶满宝石的王座上。虽然须发斑白,却丝毫不影响到他高贵威严的气质。
王座下面恭敬地肃立着他的重臣们:
军事大臣哈卜特*吉奥尔吉斯,一位严肃的老将军,蓄着花白的山羊胡子;
公共工程大臣马康南公爵,令意大利人闻风丧胆的“阿杜瓦英雄”,兼任最精锐的皇家禁卫军团司令,面容如钢铁塑造一般坚毅;
总参谋长阿鲁拉,前任皇帝约翰四世时期就已声名远扬的悍将,有着健壮的肌肉和明亮的光头;
此外还有司法大臣纳吉布*阿法,瘦削而冷酷;
商业和外交大臣海里*吉奥尔吉斯,一个外型到表现一贯圆滑的胖子;
农业大臣沃德*撒德克,虔诚的基督徒,外貌仿佛教堂壁画中的某位圣徒;
财政大臣穆内各塔,一位戴单片眼镜的老财主……
这一片灰黑色皮肤之间,夹杂着两张黄种人的脸——分别是中国大使叶华和中*事顾问团团长文宇。
众人正在聆听军事大臣哈卜特*吉奥尔吉斯报告军事形势,老将军手持教鞭在王座一侧高挂着的巨大地图上指指点点。
战后的历史详细记述了入侵一方的军力数据。
战争于8月13日爆发,意德两军不宣而战,北方意军厄特利特里亚主力军团兵力为2个步兵师附一个步兵旅及其他附属部队,加上2万名土著军共7万人,配备144门大炮和112挺机枪,由贝黎尼克中将指挥,分三路出击,直逼埃塞北部边防重镇阿迪格拉特、阿杜瓦和阿克苏姆(埃塞古都)。另有两支意军分别从位于主力军团以西的姆阿杰尔和位于主力军团东南的阿萨布出击,作为主力之侧应,其中西厄利特里亚支队为1个步兵旅附5000土著军共13000余人,配备36门大炮和36挺机枪,由托塞阿少将指挥;东厄利特里亚支队为1个步兵旅附2000土著军共1万余人,配备24门大炮和24挺机枪,由撒尔纳斯少将指挥。
南方意军主力军团集结于意属索马里的斯塔希尔到贝莱德文一带,兵力为两个步兵师附15000名土著军以及其他附属部队共5万余人,配备108门大炮和72挺机枪,由阿尔迪耶中将指挥,向埃塞南方边境重镇达格内雷、希拉韦一线发起攻击。
南方德军主力军团集结于德属索马里的卢格费兰迪一带,兵力为两个步兵师附1万名土著军以及其他附属部队共5万人,配备160门大炮和96挺机枪,向埃塞西南边境重镇多洛发起进攻。
入侵敌军总兵力17万8千人,配备472门大炮和340挺重机枪。
战争爆发时,埃塞俄比亚正规军的部署如下:
“万王之王最精锐的皇家禁卫军团”,由马康南公爵指挥,驻扎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周围。下辖皇家第一禁卫旅、第四和第五禁卫团,以及皇家禁卫骑兵团、皇家禁卫炮兵团,完全按照中国的一九零五新编制构成,并由中*事顾问团按中式条令操练。总兵力24000人,装备步枪13000枝,轻重机枪592挺,小迫击炮146门,大炮168门(105毫米野炮24门,75毫米野炮36门,75毫米山炮90门和57毫米骑兵炮18门)。
“万王之王的第一野战军团”,由凯特马公爵指挥,驻扎在首都以北的德塞地区。下辖8个步兵旅(每旅约5000人)和3个骑兵团(每团约1500人),附2个运输营、1个工兵营。配属12个炮兵连(6门制)、16个机炮连(每连9挺机枪和3门迫击炮)和2个小炮连(每连12门60毫米迫击炮)。总兵力合计5万余人,装备步枪4万余枝,轻重机枪144挺,小迫击炮72门,大炮72门。
“万王之王的第二野战军团”,由马塔法里亚公爵指挥,部署在首都以南以东的阿达马到德雷达瓦之间。下辖6个步兵旅、2个骑兵团、2个运输营、1个工兵营。配属9个炮兵连、12个机炮连和2个小炮连。总计3万6千人。装备步枪29000枝,轻重机枪108挺,小迫击炮60门,大炮*门(75毫米山炮42门,75毫米野炮12门)。
北部边防区,由提格雷总督曼加夏公爵指挥,兵力为分散部署在北方各要塞和“克特玛斯”(设防城镇)中的约2万正规军,装备步枪17000枝,机枪40挺,迫击炮24门,英制和法制大炮40门。
南部边防区,由奥罗莫总督菲勒图指挥,兵力为部署在南方各要塞中的约15000名正规军,装备步枪13000枝,机枪20挺,迫击炮24门,英制和法制大炮20门。
正规军合计14万5千人,装备步枪11万2千枝,轻重机枪904挺,小迫击炮326门,大炮364门——火力看起来很强大,但战前的弹药储备不足,子弹只能供战争进行一年所需,炮弹则只能供半年所需,中国援建的亚的斯亚贝巴兵工厂由于缺乏配套设施,产量有限。
此外,埃塞全国还有大约60万民兵(其中40万是各封建诸侯领地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