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铁血帝国>第一百六十一章 夏威夷攻略(五)

马丰屁股还没沾上椅子,一名参谋急匆匆地冲了进来:“报告,联合舰队司令部来电,主力部队1小时前遭敌潜艇攻击,装甲巡洋舰‘筑波’号中雷受创,暂时退出队列。”

“看来主力部队已进入对方内层警戒圈了。”海军参谋长严复分析道。

2小时前,联合舰队司令部来电,报告了当天珍珠港作战的敌我损失:确认击沉敌战舰12艘(其中无畏型战舰7艘),击伤3到4艘,击沉敌大型巡洋舰5到6艘、驱逐舰3到5艘;我军共损失飞机15架,潜舰2艘,108人失踪。

1小时前,根据第6舰队(潜舰警戒部队)司令部的报告,敌主力舰队残部已分批出港,去向不明。

“奇袭的效果好过头了,一天内就摧毁了敌人一半以上的主力舰,对方选择逃跑也是理所当然的,何况现在主力部队的行踪又被敌潜艇发现,如果我是美国舰队司令,必定会下令各舰开足马力赶回西海岸,能逃多远逃多远——真没想到光靠机动部队和警戒部队就能做到这个地步!”

严复禁不住唏嘘感叹一番。

奇袭如此成功,以至成功过了头,不仅是严复没有料到,也令部分未来人集团成员感到不可思议。

背对着会议室里的非集团成员,几位来自21世纪的刘云匪帮头目交头接耳,作贼般地悄声议论:

“这么烂的飞机也能干到这种地步?足足比那个时代偷袭珍珠港的战果大了一倍啊。”

“会不会是虚报战功?”

“虽然雷头装配的是二战水准的先进zha药,四五零鱼雷还是太勉强了……”

“本来还以为会损失四分之一的飞机,美国的高射炮手都吃屎去了吗?记得那个时代的珍珠港被偷袭时,基地和军舰上总共配备了1700座高射武器,估计这次至少会碰上三、四百座吧,我们的攻击机可都是帆布皮的破烂,步枪都能打下来的货……”

“也许是战前情报错误?对方实际上根本没那么多防空武器……”

“那个时代的飞机速度要快两三倍吧,速度越快,全靠人力瞄准的前提下,对固定目标投雷的命中率自然相应降低,当然,速度慢的话容易被击落倒是真的……”

“现在讨论这种问题还有什么意义……”

马丰没有加入讨论,他只是默默地转着头,环视墙上的巨幅形势图——每张挂图几乎占据了一整面墙。

开战了,终于开战了,三面,不,确切地说,是四面出击——表面看来不是兵家大忌吗?

不,对我们来说,是四面出击,对敌人来说,未尝不是腹背受敌,尤其是那个多灾多难的俄国……

第一步虽然走得不是很理想,最好的情况——我主力部队与受创后的美主力舰队决战——恐怕不会发生了,全歼美舰队的美梦也将化为泡影,但是,失去了半数以上主战兵力的美舰队,短期内也将无力阻止我军攻占夏威夷。

以夏威夷为磁铁,将美国军力的精华吸附过来,在此不断消耗,直到欧洲战场大局确定,最终迫使美国媾和——这样的计划真的能够实现吗?

风险是巨大的:谁也无法估计比历史上提前几年动员的美国会将其军力扩展到何种程度,在迫使美国媾和之前,帝国军力的精华很可先被消耗殆尽。再者,在确保本土安全的前提下,美国很可能采取先欧后亚的战略,以大量兵力物资支援欧洲战场,争取先打败德国,再回过头来一起围剿中国。

问题的关键是俄国!一定要赶在德国的西线崩溃前,迫使俄国屈服,届时中德再联手出击西线,以当然的优势兵力将协约国军赶进大海!

能做到吗?

我说了也不算……

马丰自嘲地笑了笑,盘算起晚餐的安排来——马丰一向认为,官员一定要废寝忘食才能把工作做好的话,这样的体制也未免太失败了。

此时,瓦胡岛以东100海里,美主力舰队旗舰“宾夕法尼亚”号上,舰队司令伊文利上将却连一口面包都吃不下。

汇聚了千万美国人的殷切期望、一度被认为是不可战胜的强大舰队,却在他手遭到重大损失,不得不丧家犬般地逃离了美国在太平洋上最重要的前进基地。

副官送来的最新报告令他心情愈加沉重:出港后躲过了第三波敌机攻击的“特拉华”号战列舰未能躲过水下的暗算,先是在离岸15海里处中了一枚鱼雷,航速降低到不足10节,两小时后又中了一枚鱼雷,舰体左倾7度,但尚能微速航行,便在两艘驱逐舰陪伴下,自行选择航线开往西海岸。然而,就在一小时前,“特拉华”号遭到第三次水下攻击,连中两枚鱼雷,动力全失,舰体严重倾斜,舰长不得不宣布弃舰,舰员转移之后,由陪伴的驱逐舰发射鱼雷击沉。

这意味着,本来就已经伤筋动骨的大舰队,又损失了一艘宝贵的无畏型战列舰——作为舰队主干的14艘无畏舰中仅6艘幸存!

舰队的8艘旧式战列舰也仅仅残存3艘,加上留在大西洋舰队的5艘旧战舰,美国现役战列舰总数由24小时前的27艘骤然跌落到14艘!

此外舰队还损失了5艘万吨以上的装甲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进驻珍珠港基地的海军航空队则损失了全部飞机和一些海军最好的飞行员。

二十四小时内,足足三十三万六千五百吨战斗舰艇被打进海底!伤亡失踪的官兵尚无从计数,粗略估计在四千到一万人之间……

最新完工的“新墨西哥”号战列舰还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一章 夏威夷攻略(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