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强秦>第二百二十五章 三城之战1

扶苏看了从楚地送来的消息之后,眉头就不禁皱了起来:“这次楚人还真当可以一口将我原全部吞下啊,居然兵分三路,出国大军。而朕只是命韩信赶去了河内郡,那邯郸与颖川二郡可没有多少人马也没有善战之将那镇守,这可如何是好?”

其实这消息前一日张良他们就已经知道了,他们也是讨论了一夜才想到一个稳妥的方法,于是张良出来说道:“皇上勿要为楚人这么大的声势所吓,虽然看上去他们三路出击使我们没有了防备的办法,但其实他们也是将实力分薄了。邯郸城高墙厚,足可挡住数十万人马的轮番进攻,虽然如今城守军不满一万,但守上一时也不是什么难事。至于颖川,则可命士卒抵挡一阵之后弃城后撤,先将这一路楚军放进来,一旦他们孤军深入,我们的机会也就来了。而河内郡有韩将军镇守,虽然面对的是项羽,料来只守不攻的话,守上一个月也是可能的。”

陈平也接口说道:“皇上现的当务之急是将那些还北边的将士们速速招回来,让他们赶去几处对敌才是。”

扶苏点头道:“还是两位爱卿比较沉着啊,朕这就下旨让那些赶往北疆的将士们赶回来,这次引楚军来攻的计划已经成功了,接下来就看我们能否原给楚人以致命一击了。”顿了一下后他又继续道,“命章邯火速赶往邯郸城,助那里的守将抵挡楚人的进攻,当日他能够短短几日内就攻陷邯郸城,对那里的地势应该了然心,有他的帮助纵然楚兵再厉害也无法立刻攻下邯郸的。”

张良二人立刻领旨出去了,这时扶苏才端起自己面前几上的杯子,喝了一口茶水。定了定神之后,他又开始担心起河内的韩信起来,虽然他对韩信领兵的能力没有一点怀疑,而且知道历史上的韩信还是项羽的克星,但是那时的局面可与现完全不同,那时可是汉军人数比楚军多了数倍,又是突然袭击才会导致项羽终垓下自刎的,可现却是楚军人数众多,别到时候累得韩信被项羽逼得自刎,那自己可就要愧疚了。“现重要的还是让那些北边的士卒赶紧回来啊,早知这些楚军的动作那么快,而且还兵分三路,我就不把大部分的人都调去北边了,弄得现用兵都捉襟见肘。”扶苏心有些懊恼地想道,但他却忘了要不是如此做,楚人根本就不会出兵。但是让扶苏欣慰的是朝的几名大将都没有随着士卒北去,带着这些人马赶去北边的都是那些副将和偏将,因为扶苏并不是真的要这些人马去草原上与匈奴决战,而这些将领已经足够整顿人马两地之间来回了。

扶苏正想得入神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传了过来:“皇上,我大秦强大,精锐的一支虎贲此时离咸阳应该不到两里,请皇上速速下旨将他们召回来。”扶苏看去却是蒙恬不知何时又走了回来,下面说道。

扶苏奇怪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那虎贲怎的还我咸阳附近?”语气除了惊讶,多的是喜悦。

蒙恬轻声道:“这是臣私下里做的主,他们离开咸阳后就下令着他们不必急着赶往北边,而是让他们离咸阳数里处藏匿了起来。臣想那楚国的探子再厉害也不可能将我大秦的每一支军队的去向都掌握手,所以臣便将这支军队留了咸阳附近,不想还真能起到作用。”

扶苏喜道:“蒙将军不愧是我大秦的一代名将,朕怎么就没有想到将人马调出咸阳后就地藏匿起来呢?你速速命他们赶去河内郡,只要将项羽的那一路人马拒河内郡之外,那这三路楚军的威胁就会降低很多。”

蒙恬立刻领命出殿,不久咸阳城就驰出了数十骑往北边而去。

三日后,扶苏便接到了从河内郡送来的军报,他急忙拆看了起来,当他看到韩信说自己冒险出城夜袭项羽大营,后却是退回城后,也不得不对韩信的智谋产生了钦佩。若是自己带军那里,面对的又是数倍于己的敌人,而对方主将还是已经声名雀起的项羽时,怕也只会想着如何坚守待援,而不会先示敌以弱,再突然袭击。通过这次的一战,使扶苏对韩信的信心足面向心只要有他河内郡,项羽应该是无法攻破那处了。既然对河内郡已经没有了担心,扶苏又把心思放了其他两处上面了。颖川郡那里的人马本来就比邯郸和河内郡少,所以前几日他们就决定用诱敌深入的计策,暂且可以放一边,这邯郸可就不同了,虽然自己已经命章邯星夜赶去救援,但是扶苏还是放不下心来。只是现扶苏已经是皇帝之身,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所以他知道自己无论怎么说众臣子都不会同意自己亲自赶去那几处的,所以只得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想法,命人彭洪给邯郸城那边传信,让他们每日都要把攻守的情形报上来。这样扶苏才算是稍微放下心来。

此时的颖川城外楚军正强攻城头,无数的楚兵扛着云梯等攻城器具大喊着冲了上去,但是冲不到一半就被城上的乱箭给射得东倒西歪。颖川城并不是什么军事要冲,所以此城的秦军并不多,他们也没有想到楚人一来就会攻打此处。而此城也不象那邯郸有着数年战火的洗礼,城墙既高且厚,所以面对楚人的进攻时唯一可以用的就只有比楚人的弓箭射程远的弩了。也好有着这件守城的利器,所以这几日里楚军才没有攻陷此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城所余的箭支已经不够了,守城的秦军满脸的愁云惨雾,知道一等到城的箭支告罄,楚军的云梯就会搭上城来,到时后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五章 三城之战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