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简简单单的家宴,一句奠定了朱极在诸多亲王心中不可撼动的地位。/p
即使是年龄只比朱极小三四岁的朱樉与朱?,也在临别之时对朱极这个能够让自家父皇忍气吞声妥协让步的哥哥心悦诚服地躬身行礼。/p
“大哥,你可要经常入宫来看我们!”/p
方才已经捞着实惠的朱榑眼巴巴地看着朱极。/p
在他眼中,朱极已然成了救他于水火的大英雄。/p
见马车上朱元璋夫妇正掀起帘幕看向自己这边,朱极再次咧嘴笑着回应之后,顺手摸了摸朱榑圆乎乎的小脑袋:/p
“这我可没办法答应你。不过往后若是在宫中呆的闷了,倒是可以跟老头……额,咱爹商量商量,让你们来这里陪我一起读书。”/p
说到这里,朱极尴尬地挠了挠头:/p
“说起来,我如今都还不曾读过几本书,往后论学问,少不得你们还要当我的老师呢。”/p
这倒不是朱极在谦虚,当初蒙学时候背熟的三百千如今都忘了大半,若是真跟这几位小老弟比试一场,被虐的肯定是他。/p
朱极倒是说得掏心掏肺,奈何他面前站着的几兄弟却只当朱极是在为他们找出宫玩耍的理由。/p
毕竟刚才跟父皇争论的时候,大哥连《小戴礼记》的各个篇名都轻而易举地说了出来。/p
只是他们万万没想到,他们的大哥,当真就是瞎猫碰着死耗子。/p
一个个嘴角露出怪异笑容的同时,纷纷朝朱极再度一拜:/p
“谢谢大哥。”/p
唯一知道真相的朱标,目光在朱极和六位弟弟身上来回扫了一遍,最终只能暗自叹息一声。/p
总不能当个长舌妇,把真相告诉小老弟们,将自家老子好不容易在他们面前为这位亲大哥树立的形象彻底打破吧?/p
那样今后他这个当太子的岂不是要成为自家老子重点照顾的目标。/p
车马粼粼,驶过洞神宫,驶向大中街。/p
当围绕车马的护卫身影也消失在街角的时候,朱极身边又只剩下刘基与吕本二人。/p
在吴王府第一进院子的官署里闲坐了大半天,如今眼看朱元璋离去,吕本心里有些焦急地看着依旧张目远眺的朱极:/p
“殿下,咱们是否该进去习礼了?”/p
吕本心里的紧迫感更盛了。/p
原本便将教授朱极礼仪视为重归仕途的希望,今日一见朱元璋为了给朱极立威,居然将几位年龄稍大的皇子全都带了过来,吕本心头已经燃起熊熊烈火。/p
所以,如今的他一门心思只想让朱极在认祖归宗的大礼上,成为朝臣交相称颂的典范。/p
奈何这位求官心切的前太常卿却压根不明白,朱元璋父子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并没有他所想的那么热切。/p
听到吕本在征求他的意见,朱极停下正要迈上王府门口石阶的脚步,略微思索一番,随即摇摇头:/p
“习礼的事情先放放,”/p
说完,无视吕本失望的目光,扭头看向另一侧正含笑站立的刘基:/p
“先生,今日,咱们读三百千吧?”/p
朱极怎么想的,刘伯温哪里不知道。/p
跟在朱极身边久了,他也看出来朱极跟朱元璋在某些方面当真就是一类人。同样好面子,同样会为了面子咬牙努力。嘴上说着不在乎,其实心里却时刻惦记着。/p
无非就是不想今后那几个小皇子过来的时候,当真看到他在读最基础的蒙学么。/p
面对这样的要求,刘基脸上的笑容不改,反倒是捋了捋颔下长须:/p
“殿下可做好通宵达旦的准备了?需知这三百千虽然拢共三千三百余字,要讲起来,一时半会还真讲不完。”/p
通过这些天对《小戴礼记》和《大明集礼》的讲述,朱极早已过了识字这一关。/p
既然重提蒙学,想来便是要走释义和诵记二途。/p
刘伯温觉得有必要给朱极提个醒,毕竟如今他不仅要跟随吕本学习礼仪,还要听从徐达和冯胜的嘱咐熬炼身体,若是再加上从头学习,压力必然是有的。/p
要熬夜啊?/p
感觉好辛苦的样子。/p
在坚持和放弃的边缘来回摇摆了几下,朱极最终还是点了点头。/p
在学问上输给自己的那些小老弟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p
毕竟,当初自己已经决定了当条咸鱼的,不如他们就不如他们,反正哪怕自己不识字,那也是他们一群小老弟的亲大哥。/p
可是,随着身份的突然变化,想要安安稳稳当条咸鱼,显然有些不太实际。/p
貌似国瑞爷早已经将自己当成了天上的神仙下凡来着,即使自己再怎么解释他也不会轻易改变这种想法。/p
所以今后想要继续当咸鱼,要么将自己的这些小老弟全都培养成可用之才,让老朱头不用时刻惦记还有自己这么个儿子。/p
要么,一劳永逸地将国瑞爷遇到的很多问题解决掉,最好是形成一些固定的模式,既解脱了国瑞爷,又保证了大明的国运绵长。/p
很明显,后面的方法虽然在短期内比较费自己,但从长远来看,才是真正满足自己和国瑞爷两人共同心愿的最好办法。/p
朱极仔细盘算了一番,最终只能接受一个非常忧伤的现实——在做一条死气沉沉的咸鱼之前,好像自己还要当好一阵子活蹦乱跳的鲜鱼。/p
想想,还真是有些不爽。/p
感觉认了个爹,这人生的归化都一下子大变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