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政接过了老工匠给的火铳,仔细打量了一下,看得出来这是明初的型号,实际上还是火门枪,而不是世鼎鼎大名的火绳枪。/p
这是按照明初的材料制作的,其中还有回部工匠的参与,但是质量真的是一般。/p
炸膛、过热等等问题看图可解决不了,好在秦政也没打算让部队现在装备,就是拿给大家听听响。/p
这时候众位大臣也围了过来,纷纷用好奇的目光打量这这把黑铁“烧火棍”。/p
秦政也不含糊,直接把火铳扔给了他们把玩,接着扭头示意老工匠准备试射。/p
在场众人除了子廉对机械都没什么研究,轮流摸了好一会儿也看不出什么门道,倒是心细的赵高听了火铳这个名字,隐约觉得与天雷有关系。/p
很快赵高的想法就得到了验证,先是老工匠收走了火铳,往里面装填了黑色粉末和丝绸包裹的铅子,压实后绑在一个交叉的木架子上。/p
然后又让众人退后,自己拿着点燃的香去触碰火门药室,随后只听见“砰!”的一声,火药剧烈爆炸,铅弹被喷出枪管,直冲着前方而去,一下就在了那个弓箭用的薄木板靶子上。/p
嬴逸一行人甚至连捂耳朵的时间都没有,一个个吓得脸白心荒,久久不能开口,只是一个劲的盯着火铳看。/p
想必嬴逸等人的“狼狈”老工匠也没好到哪儿去,毕竟这把火铳是手工产品,用的材料也是老工艺,没赶上高炉的好材料,真要来个地爆天星老头可就交代了。/p
唯一比较镇定的就是秦政了,他不但提前远离了爆炸范围,又堵上了耳朵,发射后还第一时间检查了不远处的靶子。/p
结果就是现在秦政的心态很复杂,虽然这次试射成功了,大秦终于解决了火器从无到有的问题(不算那些窜天猴的话)。/p
可是这枪离靶子不过二十多米都没射中靶心,准备时间也长,射后整个场地一片狼藉,要想再发估计每个几分钟是不可能了。/p
这种水平用在战场就是自杀,所以别看这枪做的蛮像样的,水平却还不及明朝的三眼铳,跟日本的种子岛铁炮差距就更大了。/p
好不容易回过神的嬴逸赶紧奉承到:“陛下,我大秦军队有了这等神物真是如虎添翼啊!”/p
随即众人也纷纷开口祝贺,秦政即便不够满意,也不好打击众人,便配合着点了点头,让老工匠收拾了场地。随后又让人取来了另一样他寄予厚望的发明。/p
这是一个黑乎乎的铁球,上面还有一个小孔,孔中深出一根引线,远了一看就像是一个黑色的瓜。/p
不过这个瓜只比拳头大一点,其实是秦政让人按照《武经总要》做的宋代手榴弹“轰天雷”。/p
相比较火门枪,秦政更看好这个“轰天雷”,这东西从北宋就开始用了,比火门枪限制小多了。/p
这回秦政也不用老工匠了,直接让众人散开,自己拿了香去点,点完迅速放在原地,扭头就跑。/p
众人有了刚才的经验,这回都躲的远远的,耳朵也堵的很严实,就等着秦政的“大家伙”怒吼了。/p
结果秦政都退回来好久了,那个大家伙就在原地,光冒烟不炸。秦政一下就明白这是个哑弹,不是火药受潮就是引线有问题。/p
他不由的心想:这个园子是够清净够隐蔽,但是湿气太大不是一个长久之地,看来以后的开发还要找新地方。/p
秦政思考之际,老工匠已经是满头大汗了,秦政好不容易视察一次,还带了几乎所有重臣,结果实验一个武器还失败了,传出去面子往哪搁?/p
想到这老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吓得一边哆嗦一边道:“陛下,小民有罪啊!求陛下开恩!”/p
秦政也知道秦国以前对工场生产非常重视,做出太多残次品的工匠受罚可不轻,所以才能做到流水线生产,零部件互换。/p
秦政以后肯定要继续抓质量,但是他也知道新技术开发哪有不失败的,要是失败一次就砍一个工人,那大秦没几年就没人可用了吧?/p
所以秦政赶紧换上一副和蔼的微笑,伸手搀起了老工匠,宽慰道:“没事没事,新东西嘛,总要多实验几次,你们为国贡献这么大,朕奖励还来不及呢,怎么会责罚?/p
还有没有存货,再拿一个来,朕还要试,朕倒是要看看问题出在哪儿,决不能让将士们上了战场再说不能用!”/p
老人听完眼泪都快下来了,他可是在贵贱有别的战国生活了一辈子了,像秦政这样大度的贵族君主实属罕见。/p
老头赶紧行礼道:“陛下!多谢陛下恩典!轰天雷还有的,我们一共做了三个,其中一个已经炸响了,小民这就去拿另一个。”/p
秦政点了点头,老人似乎一下子年轻了好几十岁,赶紧转身去找,不一会儿就拿回了一个外形跟前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轰天雷”。/p
然后又点燃一根香,恭敬的递到秦政手上,又转身拿走了那个哑弹。秦政这才顺了顺气,放好了另一个“轰天雷”,继续去点它。/p
“滋啦滋啦”的声音刚一响起,秦政立马退回到人群中,所有人也纷纷做好了准备,引线越烧越短,终于进入了弾体内部。/p
“轰!”一声巨响传来,整个“轰天雷”瞬间被炸成了几十几百片,四处乱飞,好在众人离得够远,并不在爆炸范围内,要不然怎么也要当一回铁刺猬了!/p
老头早拿了盾牌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