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个月可以用收入颇丰来形容。谢刚带着彭伟伟和僵尸,一共完成了23次伏击任务,平均每个组都参与了5次。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也都很好的了解了一个小型的战斗该如何分工。/p
战前动员如何去做,战前的后勤该如何分配,作战时多组配合如何配合,战场如何清理,伤员如何及时救治,战后的宣传如何去执行,战后的心理疏导如何开展。甚至连战功等级的评定也都做出了雏形。/p
最近一直在准备一个物资分类的规程。政府军的武装实在是太乱了,一个队伍中竟然还可以出现多个国家的武器,甚至子弹的规格都不一样。她为了很好的将这些物资的利用度达到最大化,最近和彭伟伟还有谢刚开了无数次的会。/p
军方的认知就是,想要使用统一的武器,如果不能使用,至少保障每个组的武器是统一的。而的想法是能够保障每次任务都使用统一的武器,这样可以把一些零散的武器装备通过小型任务给消耗和淘汰掉。/p
但是谢刚认为以后肯定会出现敌后任务的时候,那个时候再使用政府军的武器,可以保证随时补充弹药。正规的行动还是使用ak47比较好。但是不这么认为,她觉得根本无法保证政府军的武器在敌后任务时是否能找到补充的弹药,因为政府军就没有统一武器。就这样,双方一直在争论着,并没有很快的去解决这个问题。唯一感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紧迫性的就是彭伟伟,因为每次出任务之前,他就需要两边协调多次才能让双方都感到满意。/p
另外一面,王彬和于旭正在夜以继日的为了重装卡车的改造工作着。/p
看着眼前这个车窗已经被钢板所替代,后车厢上布满了射击孔和观察孔的厢式小货车。王彬觉得总是有些不满意:“这个改造成本不高,但是我总觉得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一旦我们的车外摄像头在战斗中被摧毁了,那就是瞎子了。”/p
于旭听到王彬的抱怨,就车厢里面跳了出来说:“我觉得我们还是要把需求和资源理清楚。我们的需求就是造一个性价比高于坦克的重装卡车来。我们的资源的现状就是除了钢铁和金钱,我们没有其他的东西了。包括这些摄像头也是我们用监控探头改装的。我觉得这样就够了。”/p
“总是应该有其他的方法的。”王彬不理会于旭的反驳,自己在那自言自语道。他打算自己再次翻找一下百科全书,看看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于是就把于旭一个人撇在那里,自己回到自己的宿舍,把门反锁上,开始自己搜查信息了。/p
他先想了一下自己的需求,目前他的需求就是能够保护摄像头,另外一个他还想扩大一下车厢以便里面装载更多的子弹和人员。/p
因为百科全书里面只是介绍了一些基本的先进的知识和原理,这些知识和原理该怎么应用还是需要自己结合实际去思考。所以王彬并没有去搜索百科全书。而是把百科全书快速的浏览了一遍,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启发。/p
就这样看了两天两夜,幸好这段时间大家都在忙着打伏击,根本没有其他重要的事情找他,于是他就这么慢慢的思考着。在外人看来就是在入定。而于旭也习惯了王彬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就没有过来找他。/p
终于第三天的时候王彬把问题都想清楚了,其实根本用不着多高深的技术,使用目前的技术就能实现。可以在每个射击枪口上安装光纤探头快速的发出激光,然后根据反射回来的信号用于探测外界的情况。并且这个发聩回来的图形完全可以使用软件分析其运动轨迹和距离,然后控制武器自动发射子弹,并且还可以控制武器发射的速度和数量以节约子弹。这样的话,甚至连车厢里面的军人都不需要了。一辆重装卡车可以安装10挺机枪,车厢里全部放置子弹的话,可以持续进行7个小时的战斗。这7个小时的战斗按照目前的战斗规模来计算的话,可以战斗三次了。也就是说一辆重装卡车的战斗力约等于700人。而且这700人还是按照碳币公司的武装来计算的。折算成政府军至少是1200人。/p
按照甘比亚现在政府军的数量来算,一辆重装卡车就能颠覆政府了。/p
王彬觉得自己的算法应该是有问题的,因为算出来的结果太不科学了。于是他又去找了谢刚咨询了一下。/p
“我们可以这么算,目前我们出了23次任务,为了保证每个组都有同样的机会,于是我们每个组都出了5次任务。而我们这23次任务总共俘虏了128个政府军,逃跑数量按照俘虏的口供应该有1300多人,还有被我们击毙和俘虏后伤口未及时救治死亡的有50多人。就算一共1500人吧。而我们消耗的子弹有发。按照你说的,你的车子全部装子弹的话,可以有发。一辆重装卡车是可以消灭500人的。对于他们这种军队,死500人,够全国军队投降几十次的了。所以说这么算一辆重装卡车肯定是够的。但是你要想要被摧毁的可能性,所以至少要四五辆协调作战才好吧。”谢刚拿着笔和纸算给王彬看。/p
这个数据确实很好看,但是王彬明白,这个甘比亚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自己当初选择了甘比亚就是因为这里比较弱,好入手,才选择的。但是正给非洲还是有很多军事强国的。甚至有些国家是举国皆兵。自己的这个重装卡车出来肯定还是要量产的,才能保证能够威慑其他国家。他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