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隋末一小兵>第494章 《见龙在田》西取长安

杨玄感率军杀透卫玄军阻拦,头也不回的向西而去。/p

至于留下的数千步卒则没有那么幸运了,卫玄打不过杨玄感心里本就憋着气,现在怎么可能放过这些人。/p

眼看追不上大部队的步卒们根本没有任何斗志,被卫玄率军一个冲锋就杀了个七零八落。/p

不久后樊子盖赶到,两人合兵一处继续追击杨玄感。/p

“卫大人辛苦!”樊子盖热情的打招呼道/p

“惭愧,实在惭愧!本想率军解了洛阳之围,没想到却屡败于杨贼之手,致使损兵折将。”卫玄羞愧的说道/p

“卫大人不必自责,杨贼势大,且以逸待劳,卫大人一时不查之下有些损失算不得什么。”樊子盖道/p

要不是卫玄及时赶到洛阳恐怕早已陷落,他感激还来不及怎么可能有一点点责备的意思。/p

“杨贼骁勇,吾不是对手又让他给逃了。”卫玄道/p

“无妨,杨贼已是穷途末路,今日就算逃了,不过是多苟延残喘几日而已。”/p

“现在屈突通已经过了黄河,驻扎在破陵,宇文述将军和来护儿将军的大军最多两日就能到洛阳附近。等二位大将军援军一到,就是杨贼授首之日。”樊子盖自信的说道/p

“好,援军终于到了。这几日受够了杨贼的窝囊气,现在看他如丧家之犬一般奔走心情倒是好受了许多。”卫玄听到樊子盖带来的好消息大喜过望/p

“卫大人,赶紧打扫战场吧。咱们还得继续追击,别让杨贼有任何喘息的机会。”樊子盖道/p

“好,我这就下令。”卫玄道/p

“迅速打扫战场,所有没必要的东西一律扔掉,我等轻装上阵不能让杨贼跑了。”/p

杨玄感杀透卫玄军以后继续向西前进,一路上不时有胆小怕事的士卒偷偷脱离队伍做了逃兵。/p

等到晚上安营扎寨的时候再次清点人数,发现这一日时间竟损失超过一万人。/p

原本十数万的大军到现在只剩下不到十万人。/p

杨玄感忽然悲从中来,想想当初起兵之时的意气风发,再看看此时此刻惶惶如丧家之犬的现状不由得心情烦闷不已。/p

一个月前各方势力闻风来投,大军之势一时无两。现在倒好,只一日时间竟逃走了数千人。/p

和当初每日都有数千人前来投靠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好好的一手牌,被打成现在这幅鬼样子杨玄感想想都觉得憋屈。/p

这时李子雄掀开走了进来。/p

“主公,如今形式危机,还是早做打算的好。”李子雄一进门就嚷嚷道/p

“嗯,知道了!”杨玄感心不在焉的回了一句。/p

“主公看起来似乎兴致不高,可是为了目前局势而忧虑?”李子雄问道/p

“不错,似眼下这般局势,我军该如何是好?”杨玄感问道/p

李子雄:“主公,眼下洛阳援军已至,想要破城已经不可能了。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放弃洛阳挥师向西直取关中。”/p

“只要我们打下永丰仓,开仓放粮,到时候穷苦的百姓定然闻风来投。拿下三辅之地轻而易举!”/p

“等完全站稳脚跟以后,我军再挥师东进攻取洛阳,这也是一种称霸天下的办法。”/p

杨玄感听完他的话有些犹豫不决,他觉得这和自己预想的太不相同。当初李密献策,中策本就是直接西进关内夺下长安城,但是他却没有采纳。/p

现在攻打洛阳失利,不得不再次走上原先的老路,真的是让人唏嘘不已。/p

“主公,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当断我断!”李子雄急了/p

他投靠杨玄感是觉得此人能成大事,却没想到他竟有这么致命的一个缺点。/p

临大事拿不出主意,做不出决断,不会取舍,这可不是一个君主应有的姿态。/p

李子雄心里第一次对自己的决定产生了怀疑。/p

“好,就按李大人说的办!咱们放弃洛阳,兵发长安!”杨玄感似乎是看出了李子雄的不满,急忙下了决心。/p

李子雄:“主公,此时虽稍有挫折,但是大局对我而言并非太坏。各地响应之人不在少数,只要我们能顺利摆脱追兵,打下长安一切就还在掌握之中。”/p

“身为一军之将,是一军的灵魂,如果主公自己都自暴自弃觉得没有了希望,其他弟兄又该如何自处?”/p

李子雄严肃的劝谏让杨玄感深感愧疚,他确实心里已经感到了深深地失望。/p

杨玄感:“多谢李大人提醒,玄感错了!”/p

“主公不必如此,一时小挫而已,只要主公重新振作我等还有翻盘的机会。”李子雄道/p

“好,多谢李大人今日肺腑之言,玄感必当铭记于心。”/p

“来人,传我军令!”杨玄感重新振作,身上又开始散发出王者之气。/p

李子雄看到此处,又把心中那股不安深深地藏在心底,打定主意要全心全意的辅佐杨玄感成就一番大事。/p

“命韩世谔为先锋,率军两万直奔长安。”/p

“命杨积善为后勤总管负责押送辎重。”/p

“全军抛弃一切不必要的东西极速前进,甩开身后追兵,夺下长安城。”/p

“命全军对外宣称已经拿下洛阳城,为大军造势。”/p

“命苏宁,刘易,薛万彻等为中军,跟随在我身边寸步不离。”/p

恢复了神志的杨玄感依旧精明无比,韩世谔一如既往地作为先锋。/p

因为他已经没有


状态提示:第494章 《见龙在田》西取长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