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我有一只外星猫>第164章 经验指挥的老梁

在老梁下令的时候,他们的吉普车都已经从四个路口开到那个位置,尤其是他的那辆,正前方就是那个无人机画面中空气有些模糊的地方。/p

因为影部中有资料显示:智碳防护甲是能够利用碳分子不同的的组合方式,在空气中实现视觉上的“隐身的”。/p

更确切的隐身方法就是:护甲外层形成透明的碳六十防护罩,里面的一层会根据周围环境,像是变色龙一样实现智能的变色,和周围的图案和颜色相匹配,这样就话,人呆在里面,就会像是被ps修图p掉了一样直接在现实中隐身。/p

但ps修图是有痕迹可寻的,这种隐身也是一样。/p

老梁抓中了这种“修图”的痕迹,所以也就发现了他们。/p

老梁之所以命令所有人下车,是因为他认为对方如果释放上次对方老李那样的“微核热熔弹”的话,他们呆在车里反而更不安全,他们很有可能来不及逃出车子就被“热熔弹”和车子一起化为铁水中的青烟。/p

还有,对方的水平超声波刀也会直接把他们在车子里削成两半,车子的空间会让他们根本无从躲闪。/p

老梁之所以命令他们将墨镜开启远红外模式,是因为对方利用智碳防护甲开启了“隐身模式”,如果正常视觉下是很难看到他们的,甚至如果你忽略到空气中的波动,对方就是小心翼翼地走到你面前,一拳打爆你的头,你都看不见他们。/p

但远红外模式不一样,只要有温度,就能够看见。/p

通过刚才在酒吧,灯泡都爆炸之后,老梁开启远红外夜视模式之后,能够看到这两个外星人红色的身影来判断,这两个外星人和地球人一样,体表是能够释放温度的。/p

所以,只要将墨镜调成远红外夜视模式,他们的隐身也就不再隐身。/p

还有,老梁之所以命令他们都给激光枪充能,是因为现在他们所拥有的武器中,只有激光枪能够威胁到他们,普通的机械枪是威胁不到他们的,也就顶多会让他们的行动变得迟缓一些。/p

老梁的每一个命令都是作为影子执行者头目的多年经验。/p

这些经验非常宝贵。/p

宝贵到可以保护很多人的性命。/p

车里只剩下必要的通讯人员和无人机的操控人员,所有人都提着这种武器,猫着腰贴着墙迅速向那一区域靠近。/p

在他们墨镜的远红外模式下,原本看起来空无一物的那片墙根底下,果然出现了两团红色的人形影子。/p

不用说,那就是那两个外星人。/p

他们其中一个靠着墙坐在地上,看来确实跟老梁说得一样,是被他击中了,处于一个受伤的状态。/p

一个站着,两只手抬着,像是拿着武器在戒备,但武器现在没有发热,在远红外模式下是看不见形状的。/p

“所有人高度戒备,听我指挥。”老梁再次通过通讯频道重申高度戒备的重要性。/p

他们也都自然知道这两个“太外来客”的“恐怖。”/p

能够让人类直接从空气中消失是技术,不知道要比地球强大多少倍。/p

但老梁击中了其中的一个,让他受伤了,不得不依着墙倒在地上,这让他们所有都感觉信心大增。/p

即便是科技如此卓越外星人,我们也不是没有办法对付的。/p

甚至他们心中还有种“弑神”的快感。/p

以弱盛强的那种感觉总是会让人感到无比兴奋。/p

……/p

包围圈离着那个区域越来越近,大约还有30米距离的时候,老梁让所有人停了下来。/p

他长出了一口气,以缓解自己现在内心的紧张。/p

是的,即便是“身经百战”的老梁他也是紧张的,他真的见过很多外星人,可那些外星人和人类的差距真的是太大了,甚至它们都不是碳基生物。/p

就哪那种看起来跟玻璃人一样的硅基人来说吧,它们是很聪明,技术也很发达,而且大脑比地球的电脑存储量还要大。/p

但他们身体真的太脆了,只要高强度的震动,他们都有可能碎裂掉,所以根本不足为惧。/p

当他们听到地球人机枪的突突声,立马驾着自己的飞船远离太阳系。/p

因为子弹打在它们的飞船上引起的振动波,就有可能对他们造成致命的危险。/p

还有什么一些机械一样的外星人,类似于变形金刚。/p

它们也并不可怕,它们的耗能太大了,就算你打不过他,将他困住,很快就耗得他们举手投降。/p

但这两个外星人和地球人类一样是碳基生物,而且是比地球技术超前不知道多少倍的碳基生物。/p

他们的弱点到现在真个影部都还没有分析出来,他们又拥有不无法预知的武器,他们甚至能够将武器都做的那么精小便携,而且还有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感觉,想要拿下他们,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p

还有,老梁最担心的还是他们的飞碟。/p

虽然在就在燕城布好了防空的局,但老梁对自己地球现在的技术手段,并没有多少信心。/p

所以,必须在他们飞碟来接应来拿下他们。/p

但面对这样高等的碳基外星人,老梁他们更希望是捉活的。/p

那对于地球来说,也许将是一笔无比巨大的科技财富,能够让整个地球再次实现质地飞跃。/p

“你们两个已经被我们包围了,现在取下防护罩,将双手高举过头顶投降,我们还可以放你们


状态提示:第164章 经验指挥的老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