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不能再拖了。”/p
“请老爷明示,长秀照着做就是。”/p
“你们和李俊生夫妻俩商量一下婉婉回府的事情——我想把婉婉接回谭家大院,我应该尽一尽父亲的责任了。”/p
冉秋云突然破涕为笑:“老爷,您没有忘记这件事情啊?”/p
“国凯知道你的心思,他的心里比你还着急呢?可这件事情要慢慢来,李家养育婉婉十六年,为仁又不能还给人家,所以,要和李家人商量着办才行啊!”昌平公主道。/p
“秋云听老爷的。秋云太性急,错怪了老爷。请老爷赎罪。”/p
“赎罪?你何罪之有啊!婉婉也是我的骨肉,为了谭家,你们母女俩受苦受难,应该是我谭国凯——是我们谭家对不起你们母女两才对。”/p
“刘家堡离歇马镇尽在咫尺,可我不曾和女儿见过一面,人世间还有比这更让人伤心的事情吗!”几滴泪珠滚出谭国凯的眼眶。/p
“老爷不必难过,既然为仁的身世已经公开了,那就索性把婉婉的事情拿到桌面上来谈。”/p
“那李家也应该是通情达理的人家,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他们并没有跑上门来打搅我们,可见一定是老实善良、宽厚地道人家。”/p
“为仁虽然是吃谭府的饭长大的,但他继承的应该是亲生老爷和秋云的善良厚道的本性。”昌平公主道。/p
“赵妈,李家人知不知道为仁是他们的孩子呢?”/p
“不知道,当年,为了守住这个秘密,我和哥哥没有把为仁的去向告诉李家人,李家人也没有问,李铁匠两口子是懂规矩的,当时说好不问去处。”/p
“两不相找的,为仁被我抱走之后,夫妻俩从来没有在我们面前提孩子的事情,我哥哥时常到刘家堡去,也经常见到李铁匠夫妻俩,夫妻俩从来没有打听孩子的事情。”/p
“我哥哥也没有打听婉婉的情况,前几年,李铁匠的母亲生病,卧床不起,我哥哥天天到李家去给老太太看病用药,前后跑了两个多月。”/p
“李铁匠夫妻俩都没有提儿子的事情。这是双方说好的嘛。但我哥哥还是偷偷了解了婉婉的情况。”/p
“赵妈,你快说,婉婉怎么样?”谭国凯示意玉兰搬一个凳子给赵妈坐,“赵妈,你坐下说话。”/p
玉兰搬一个圆凳子放在父亲的旁边,然后将赵妈搀扶到凳子上坐下。/p
“当年,小姐给李家的银子帮他们一家人渡过了灾荒年,小姐听说刘家堡饿死了人,便给了我五十两银子。”/p
“让我哥哥把银子交给李铁匠,可当时说好两不相扰,我和哥哥考虑再三,还是没有去打搅李家人。”/p
“我们是怕为仁的事情露了馅,如果有人知道为仁是李铁匠的儿子,为仁在谭家大院就呆不下去了。”/p
“当时,三太太母子俩一直在怀疑为仁的身世,府中也有了为仁少爷身世的传闻,我们兄妹俩就没有把银子给李家。”/p
“主要原因是李家的日子还能过得去,我们怕节外生枝,坏了小姐的事情,所以劝太太打消了接济李家的念头。”/p
“至于五十两银子,我哥哥换成粮食,不时给李家送一点,李家缺的就是粮食,只要有粮食,一家人就不会挨饿。”/p
“不错,是有这回事情。秋云早就忘在脑后,没有想到赵妈还记得这件事情。”/p
“小姐,这种事情,我怎么会忘记呢?如果没有发生以女换子这档子事情,李家人恐怕很难渡过灾荒年,那几年,先是蝗灾,后又是水灾,地里的粮食颗粒无收,没人种地,李铁匠的铁匠铺只能关门歇业。”/p
“如果不是小姐十六年前给的那些银子,他们一家人就得和别人家一样到外面去讨饭,刘家堡出去讨饭的人,能回来的没有几个——年景不好,人命就不值钱了。”/p
“赵妈,李家人对婉婉怎么样?”/p
“李家人对婉婉很好。”/p
“怎么个好法呢?”/p
“婉婉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有两个妹妹,单从穿衣服就能看出来,两个哥哥和两个妹妹穿的是补丁衣服,唯独婉婉穿没有补丁的衣服。”/p
“刘家堡的人都说婉婉不像是穷人家的孩子。”/p
“此话怎么讲?”/p
“婉婉穿的讲究,又细皮嫩肉的,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出落得如花似玉。太扎人的眼了。”/p
“婉婉如今做什么?”/p
“婉婉如今在青州一个大户人家当丫鬟。”/p
“我的儿啊!都怪娘啊!”冉秋云突然泣不成声,“赵妈,你怎么从来没有提过这件事情啊!”/p
两个女儿也陪着母亲一块哭。/p
“小姐,你想想看,这件事情,我能跟你讲吗?我要是跟你说的话,你的心里面能好受吗!小姐能沉得住气不去找李家人吗?”/p
“大院里面早就在传为仁的身世之事,如果不是发生了今天这件事情,我是不会说的。不过,小姐不要担心,婉婉到青州去倒是一件好事情。”/p
“好事?我的女儿去伺候别人——这能是好事吗?她可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啊!”/p
“我苦命的女儿,是为娘的对不起你啊!娘为了自己,抛弃自己亲骨肉——娘是一个该遭天打雷劈的人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