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看戏到三国>第13章 暴鸢古墓

韩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不是现在的这个)被灭国其实是大势所趋,不管有没有暴鸢其实都一样。因为这韩国国土面积是战国时期面积最小的,而且四面八方全部都是强国(西面有大秦,北面有大魏,南面有大楚,东面还有个出过管仲、孙膑、的齐国)!你想想,这个没有一点点战略缓冲的国家,只要是自己国家稍微治理得不好,君主又昏庸无能,那肯定是被它国首先攻伐的!更何况,这韩国本就处在四战之地,那是典型的交通要道啊!/p

历史就是这么的无情,事实也真的是韩国第一个被灭国的!/p

游志安抚了一下王和的情绪:“仲启啊!国运盛衰,皆乃天命运数也!莫要悲伤了!这华夏正统更替也早有先例,你看这商汤灭夏桀,周文王灭商纣王,秦又灭周天下的六国,尔后大汉代秦,这不都是更替兴衰嘛?”/p

王和听后觉得说的有理,于是振作精神忙说道:“大帅说的是!”/p

游志继续说道:“仲启啊!本帅决定进入这大将军暴鸢的墓穴查看一二,不知先生意下如何?”/p

王和听后立马反对道:“逝者为尊,入土为安,大帅何故要叨扰先人?请大帅您三思啊!再者,小生在阳翟县当差时,常听传闻,这阳翟县郊,时常半夜有巨兽出没,为此不少附近居民家畜常受滋扰!”/p

游志很头痛这王和的一番谆谆教导,于是决定还是先送王和回营地再说。打算等下午和二狗再来探寻古墓!这到嘴的肥鸭,怎么能听王和这书生之见而放弃呢!万一真的找到墓穴,里面真的有金银珠宝,就这样便宜给后面来的盗墓贼,那岂不是暴殄天物!更何况,游志这三千多活人的吃穿用行,哪个不需要花钱。现在不靠这机会赚一把,更待何时,无论如何,游志是铁了心要去找到古墓的!/p

游志笑着对王和说道:“仲启说的有道理!走,我们回营地吧。”/p

三人一行,慢慢悠悠地走回营地。/p

由于黄邵只给了游志,五百石粮食,这汉朝一石相当于现在的31公斤,也就是大约62斤左右(“石”在每个朝代重量是不一样的,而且那时的斤跟现在的斤也不是一样的重,现在这里说的公斤是我们后世的标准)。这五百石大概也就是三万一千斤的重量,如果按每人一天半斤粮食来计算的话,也大概就能吃上二十天左右。这二十天一过,估计到时游志他们就得饿肚皮喽!/p

所以游志觉得应该派给王和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叫王和带上一些青壮和一万五铢钱,到附近乡镇县城去采买粮食!顺便再把游志那匹黄鬃马也拉去卖了!/p

首先这马每天吃得太多了,而且游志暂时也没有战事要打,所以还是卖了换钱更重要。第二,这样也可以拖延王和的时间,让王和多花些时间在外面忙碌。这样游志就可以带人去寻找古墓了。到时,生米煮成熟饭,再好言相劝,估计王和也不会再说些什么了。/p

心中计定之后,游志把购粮卖马的计划跟王和说了。王和听后也没有表示什么反对意见!一者,王和再怎么说也是跟着游志混的,所以领导发话,还是要去办的。二者,王和也觉得三千多人的粮食问题要解决好。三者,王和本来就是这颍川郡的掾吏,平时就负责收粮和税收的登记,王和很清楚这颍川郡哪县的粮多,哪县的粮便宜,哪县可以买卖马匹。/p

只是这王和在出发前,还是语重心长地对游志劝说道:“大帅,您可不要再去打那大将军墓的主意啊!”/p

游志拍着胸脯保证道:“我波才,说话一言九鼎,如果敢再去打大将军墓的主意,天打雷劈!”游志心想,反正我又不是真的波才。/p

没想到,游志刚刚说完。天上一道闪电就咣嚓地劈中了游志旁边的一颗大树!瞬间,那颗大树变成一颗焦炭木。/p

游志忙脸红的解释道:“先生莫怕,这时节本就是雷雨多,打雷是很平常的事!先生还是多带些人手,早点出发吧。记得要把我那匹黄鬃马卖个好价钱啊,先生!”/p

游志目送走王和等人后,也带上了二狗跟三个精壮男丁,总共一行五人,准备去柳树岗。由于游志那柄破铁剑已经被砍断了,所以游志他就带上了那把捡来的韩国青铜匕首。而其它四人也都是各自带上以前的兵器(两杆长矛两把环首刀)!剩下其他人,游志还是按以前的计划,各自分批组团去打鱼捕猎采野果什么的。/p

游志对外宣称,大军需要粮草,要等到王和先生购粮回来,大军才能继续出发。并规定所有的人必须在大营内原地待命,除外出捕猎采摘以外,一律不许出营半步。游志而且还任命了营中几位老者为军中长老,共掌营中家属杂事,还另外任命一名原在黄邵营中受到排挤的军官李力为随军司马,这李力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营地警卫工作和人员的安全。/p

在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游志一行五人,带上一些必要的挖掘工具,如锄头,铁锹,麻绳,打火石,照明的火把什么的(不要奇怪,黄巾起义时,很多人参加革命时,都是带上家里的锄头扁担来的,因为这些人都是农民,所以游志军中有锄头铁锹什么的并不奇怪。)/p

此时正是下午两三点的样子(以现代的时间做为标准,比较直观一点)。一行五人带上一辆毛驴板车,拉上装备,晃晃悠悠地朝柳树岗走去。/p

说来也奇怪,现在本是农历四月的


状态提示:第13章 暴鸢古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