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规说道:“官家说得有道理,就是加速度。”
“陈卿可真是奇才!”赵宁说道。
“这都是格物院的诸位一起努力的结果。”陈规很谦虚地说着,“是丁朋想到了斜坡测试,以时钟作为精准时间测量,陈数耐心地对测试做了多次修正。”
“当然,离不开当初陛下在格物院设置的一套全新的度量衡。”
赵宁倒是不敢居功。
他虽然在这里面起到了作用,但其实也就是度量衡和一些思维的启发。
真正的实操,都是格物院这几位亲自上的。
要测出重力加速度,其实不算难。
至少对于21世纪的人来说,理论模型很简单。
毕竟伽利略已经用最简单的方式做过。
历史上,公元1590年,伽利略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重力测量。
他利用球在斜面上的滚动,测得球在第一秒内走了49米,第二秒时走了147米,第三秒时走了245米。
由此推得球在二秒钟所走的距离比一秒钟增加98米,三秒钟所走的距离也比二秒钟增加98米。
从而得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为98。
不过对于古人来说,是未知的,且度量衡和计时器都无法满足的。
当初为了加快火药剂量精准度配比的革新,他根据后世的度量衡,编写了新的度量衡给格物院。(第253章)
后来用椰子做了自由落体的启发,也仅此而已。
而且新的计时器时钟也是陈规自己做出来的。
如果真的要赵宁来实操,他比陈规的优势更大,可能会提前得出这个数值。
但这样,起到的作用反而没有格物院自己去做更大。
科学实验重要的不只是那个结果。
科学实验更重要的是一整套严格认知和操作过程。
如何更精密地去搭建测试现场,需要制作哪些工具,实验当中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
这些都必须实操,不是张嘴就来的!
反复实操后,得出一些科学的思维方式,例如归纳法和演绎法。
要知道,挡住科学发展的最大的道路不是迷信。
科学恰恰是在宗教最盛行的欧洲发扬光大的。
那科学最大的阻碍是什么呢?
是想当然!是想当然!是想当然!
将普通人那些发散的、毫无逻辑、想当然的、侥幸的思维打碎,再重新组合,这是科学理论所必须经历的。
这些都是老师无法教授的,必须自己亲自去动手,不断去学习,反复去思考,慢慢形成的。
等形成之后,编制成理论知识,传递下去,让学生继续去实践。
至少赵宁认为,成功测算出重力加速度这件事,对格物院在物理实验过程方面起到了重塑作用,这有利于以后其它的实验。
科学不能急躁,基础要打牢。
“好!好耶!”一边的赵淳坐在椅子上鼓掌,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淳哥儿,你很开心吗?”
“开心啊!”
“为何开心呢?”赵宁问道。
“很有趣。”
“什么很有趣?”
“不知道,就是感觉陈侍郎做的这件事很有趣。”
赵宁溺爱地摸了摸他的小额头。
“官家。”陈数突然说道,“臣有一事困扰于心。”
“你有何事,但说无妨。”
陈数问道:“我们测算出重力加速度后,能做什么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赵宁笑道。
见赵官家面带温和的笑意,陈数心中的紧张略有缓和。
赵宁说道:“古人在制造工具、器皿、农具,甚至水车一类的物什的时候,出发点是为了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只要这个实际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了。”
众人点了点头。
赵官家说道:“但是眼前的问题解决,不代表我们真的知道为什么能解决,也不代表我知道下一次如何改进。”
这就是科学和科技的区别。
科技解决眼前的问题,但是科学却研究事物的规律,去诠释这个世界的规律,搭建人类对自然的认知体系。
只有搭建起了这套科学体系,才能快速迭代科技,否则很容易陷入原地踏步。
赵宁继续说道:“例如我们的火炮,为何只有三百多米,就坠地了,我们的火铳,为何只有不到一百米,就落地了?”
“是因为有重力加速度。”赵淳在一边强调道。
“你说的不算对,是因为有一股无形的力在拉扯火炮,这股力的方向是什么呢?”
“是垂直向下。”陈述说道,“我们做了许多次测试。”
“垂直向下,如何计算出这股力来?”赵宁继续说道,他感觉自己仿佛有一股科学大佬的味道了。
不过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也就这点科学常识而已,只不过欺负对方是古人。
陈规立刻说道:“臣记得官家之前说过,越重的物体,落在地上,砸出的坑越大,说明受到的力也越大,这个重力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丁朋脱口而出:“那就用重量乘以重力加速度,是不是就是重力?”
众人皆是一怔,你看我我看你。
赵宁不说话,丁朋说的结果是对的,但是过程却是模糊的。
过程之所以是模糊的,是因为重力加速有两个概念,一个是运动单位,一个是力学单位。
格物院现在说的是运动的概念。
不过赵宁并没有提醒他,赵宁希望他们自己去摸索,完善科学的过程,自己去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