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二日,秋高气爽。
赵宁在赵州高调地检阅了赵州边军。
整齐划一的步兵方阵列在空阔的平原上,如同一块块长方形的铁块。
旌旗在上空飘扬,鲜明的甲胄在阳光下流动着耀眼的金属光泽。
弩箭营、弓箭营,与轻步兵、步人甲,按照固有的配置,交互交织在一起。
这时,战鼓声响起来,在空阔的原野上回荡。
大约六千骑兵,披着铁甲,挎着弓箭,佩戴着长枪,从大军前面的空地上奔袭而过。
那种群马奔腾的气势如同崩溃的洪流一样,在快速冲击后,纷纷朝前面弯弓射箭,随即再持枪冲锋,喊杀声震天动地。
这种骑兵就和金人的拐子马一样,披着铁甲,但这种铁甲又不是步人甲的那种铁甲,也就重个二十来斤。
标配就是小型弓箭、马枪、刀,还有铁骨朵。
这和这种骑兵在战场上的角色息息相关。
攻击两翼,先用弓箭对敌人施压,寻找突破口。
一旦敌人的防御有了突破口,则快速汇聚冲锋。
冲锋时看菜下饭,如果敌人不是铁甲步兵,则用刀,如果有披甲,则用铁骨朵。
还有一部分这种骑兵是配置了两米多长的马枪的,这类骑兵主要是对付对方的骑兵。
这场长枪冲锋战术,由卫青和霍去病开创。
在卫青和霍去病之前,无论是中原王朝还是草原游牧民族的骑兵,多偏向于骑射。
到了卫青时代,汉军军备改革,骑兵才开始大规模冲锋。
结果匈奴人还在骑射,骑射个锤子,汉军冲锋一上来,长枪、长槊分分钟告诉匈奴人什么叫做你卫大爷!
后来所谓的满清骑射得天下,都是扯淡的。
金军的拐子马也不是以骑射专长,而是近距离先射一波,大乱辽军或者宋军的军阵,如果有缺口,立刻冲锋。
毕竟骑射的有效射程只有三十米左右,怎么可能大规模杀伤敌人?
此时,这宋军的骑兵在做冲锋的时候,那气势如同山崩地裂一般。
连十里之外的村落都隐隐能听见。
待冲锋完后,骑兵军团则以最快的速度开始有条不紊地汇聚,最后全部回到原地。
前方的战鼓声还在继续。
接下来是步兵军团的突击。
步兵军团的突击模式比骑兵还要复杂,大量的弩箭手、轻步兵浩浩荡荡往目的地推进。
这非常考验步兵军团的协作能力,如果军纪不好,在快速移动的过程中会崩掉。
赵官家在高台上坐着,他聚精会神地看着前面,荆超等殿前司班直护在周围,高俅在一侧。
高俅不停赞叹:“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如今的大宋禁军比过去要强大百倍,想当年臣在西北,哪里见过如此浩大的场面。”
“高太尉说话就是中听!”赵宁笑道。
“臣句句肺腑之言,如今我大宋兵甲百万,强军如云,只要陛下一声令下,将士们必北上踏平金贼!”
赵宁只是微笑,也不说话了。
他注视着前方。
一众文武官员皆在下面两侧。
当然,赵宁阅兵并不是为了显摆,更不是吃饱了撑着。
最重要的目的还是在于造势。
一边阅兵,一边到处都在宣传赵官家御驾亲征。
各地的报纸层出不穷,雷声非常大。
甚至有报纸刊登赵官家可能会统帅百万大军北上真定,再北伐燕云的消息。
不过这个报纸在刊登了半天就被撤销,然后民间的报纸全部追缴了回来。
这是否进一步证明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赵宁拼命地在赵州高调搞事情,最忙碌的自然就是金人的细作们了。
现在的局势就非常有意思了。
东线打得血流成河,西线双方明明都有大量兵马,却和平得仿佛可以颁个奖了似的。
而赵官家偏偏又在赵州高调得差点把天捅破。
八月二十四日傍晚,位于深州和祁州交界处的鼓城的一座豪宅内,正是歌舞升平。
一个没怎么穿衣服的细腰美女正扭动着婀娜身姿。
中间坐着一个肥头大耳的中年男子,他一边饮着酒,一边痴迷地欣赏着美女。
不多时走进来了一个人,说道:“王官人,您怎么还在这里,上面的通知令都下来了,现在祁州在大量购买军粮!”
“你着急个甚!”王灿不耐烦地说道。
“上面已经三番五次来催促,就属您这里粮食最多!”
“我说,张凌,你一个小小的监镇官,是不是管得有些多了?”王灿说道。
“王官人,我也是为了您好,若是得罪了上面的人,都不好过。”
王灿大笑道:“得罪谁?上面的人?你去打听打听,我王灿是谁的人!”
“但现在是朝廷的命令。”张凌想了一下,还是坚持说道。
“哈哈哈,朝廷?”王灿大笑起来,“你是新来的,我不怪你,我给你个面子,现在给我滚出去!”
张凌还是硬着头皮说道:“王官人,我是奉命于朝廷……”
王灿倏然一下把桌子掀了,上面的瓜果、酒菜洒了一地。
那些舞女吓得连忙退到一边。
王灿走过来,一巴掌抽在张凌脸上。
周围几个人都笑起来,其中一个叫周云的人冷笑道:“你这青年人,不懂规矩,这里是什么地方?”
另一个叫唐乾的人说道:“这里是鼓城!”
第三个叫孙修的人说道:“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