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科幻未来>足球大亨>第43节 情有可原

(一)

从长相看,阿莱格里就不是一个拼命型的教练,长着一张囧脸的阿莱格里,秉性里睿智冷静,而且充满分析能力,他的战术哲学就是稳,稳而不败,稳中求胜。

几乎所有的冠军球队,稳健的防守都是基本要素,阿莱格里更是要把ac米兰打造成一个整体,整体之中再充分发挥每个球员的特点,达到点面合一的效果。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媒体们分析阿莱格里为了力挺伊布拉希莫维奇而不惜弃用罗纳尔迪尼奥和帕托是一场“豪赌”,阿莱格里本人是不认可的。

在阿莱格里角度上,他放弃状态下滑的皮尔洛作为球队的核心,是有道理的。

首先,以皮尔洛作为战术核心,在后腰位置上拿球组织,代价就是必须要承担风险,作为组织后腰和进攻策源点,皮尔洛经常会在本方禁区前30米范围内拿球和出球,当对手通过“猛抢皮尔洛”的压迫抢断导致米兰丢球之后,就会导致直接威胁到米兰的球门,这就要求两个中后卫需要轮番插上来帮助皮尔洛防守和补位,然而能够具备这种意识的球员,现在的米兰除了内斯塔就是蒂亚戈席尔瓦,年轻的帕帕在前面几场中发现,他暂时还不具备这种能力,这就对米兰的中后卫形成限制了。

接下来一个问题,当皮尔洛作为进攻组织核心的时候,很容易让对方形成整体龟缩防守的态势,道理也很简单,你的整个球队从后腰线都压上来了,我还能不回防吗?所以米兰长期需要面对破密集防守的问题,尤其当舍甫琴科转会因扎吉伤病过多的时期,米兰经常会出现得势不得分的情况。

总是说安切洛蒂创造了皮尔洛这个组织后腰战术如何如何,并且以2003年的双冠王和2007年的欧冠冠军佐证,然而不可不说的是,安切洛蒂时代三进欧冠决赛两次夺冠的ac米兰中。不止是皮尔洛发挥出色。舍甫琴科、因扎吉和卡卡都是巅峰状态,马尔蒂尼和卡福也都宝刀未老,这一点和最近两个赛季米兰的阵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还是用安切洛蒂时代说事,即便是三进欧冠决赛两次夺冠的时候,整个21世纪的前10年里,意甲冠军也只是在2003/04赛季拿到了一次而已,此后的六个赛季里,意甲冠军都和米兰无缘,这也说明这套战术没那么万能!

上个赛季执教的莱昂纳多打造的“小罗—帕托—博列洛”这个三叉戟,阿莱格里根本就没看上。即便是不使用这个三叉戟进攻体系,米兰的球员阵容也一定是三甲的水平。以落后冠军12分的成绩获得第三名,并不比上上个赛季的安切洛蒂有进步,这也是莱昂纳多下课的原因,对于贝卢斯科尼和加利亚尼来说,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意甲冠军!

(二)

之所以选择阿莱格里,主要还是基于对阿莱格里战术理论体系的信任。加利亚尼可不是个门外汉,他对足球战术理论也有着很深的造诣!而且米兰也不像皇家马德里,他们并没有特别强调主教练的过往战绩,而主要强调的是战术理论体系。

对于阿莱格里的战术理论体系,陈灼还是了解并认可的。与安切洛蒂和莱昂纳多时代的米兰风格有所不同,他们那个时候是强调“传-控-突-抢”结合,传有皮尔洛和鲁伊科斯塔,控有卡卡和舍甫琴科,门前抢点有因扎吉。抢截抢断有加图索西多夫等等等等不胜枚举。

而阿莱格里的战术体系,则是强调一个字,“跑”!在夏季集训中,阿莱格里就反复强调,中场不再依赖一个人来组织,整个球队一起跑动,他们需要做的只是在跑动同时接球,不丢然后再传出去,这一传未必是要有威胁的传球,只是调动对手一整套环节里的一个点,所以不需要有皮尔洛小罗的天分或者鲁伊科斯塔的脚法,只需要快、准、稳,不要失误就行,如果一套传跑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中场的双后腰或者三后腰可以迅速退防,把球打回后场重新组织,这样对手即使得球想打反击,以“肌肉男”和“跑不死”组合的中后场,不会被一打就穿透的。

至于围绕着“伊布核心”如何打,陈灼还没有参加合练就被发配到热那亚来了,范尼倒是合练过几次,他向陈灼介绍说,还是“跑”,球打到前场,依靠伊布出色的护球拿球能力控下来,整体压上跑位,然后出球,就像刚才说的那样,所有球员拿球之后不做过多的盘带,而是尽量早出,依靠不停的跑传带动对面的防线,当对方出现漏洞的时候一击致命。

这种打法,和加斯佩里尼的“赶海战术”有相似之处,三后腰和双中卫是强,其他球员是前面的海浪,只不过整个战术的核心点是伊布,灯塔在海里,不在岸上。

和安切洛蒂时代的“皮核心”相比,整个进攻的策源点从本方半场移到了对方半场,这样即便是进攻中遭遇抢断,也不会出现“猛抢皮尔洛”战术导致的严重后果。

有了战术理论体系的合理性支撑,阿莱格里当然要求球员们适应战术,对于小罗和帕托来说,他们都是技术能力超强的球员,只要他们能够通过合理跑动融入战术体系,阿莱格里相信,这套战术一定能够为ac米兰带来不止一个赛季的辉煌!

从集训到热身赛,再到四轮比赛过去,阿莱格里留给球员们的磨合时间也已经有两个月了,不过个别球员的适应性显然还是很差,小罗还是不跑,帕托还是乱跑,年轻的中后卫帕帕还是不知道该怎


状态提示:第43节 情有可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