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科幻未来>大国院士>第一百二十六章:发现异常!

按照目前的理论,一颗行星的质量上限大约在木星质量的13倍左右。

行星的质量一旦超越了这个数值,那么其重量就足以引发氘核聚变,从而成为一颗小质量的褐矮星,脱离行星的范畴。

而木星的质量,差不多只有太阳的千分之一。

也就是说,一颗行星的最大质量顶多能达到太阳的百分之一左右,再高就会聚变演变成次恒星。

徐川说计算出来的质量有误差,那按照参宿四的质量计算误差来估算,目前天文界计算出来的参宿四质量大约是太阳的116倍~166倍,稍微放宽松一点条件,质量保持在10-20倍太阳质量之间。

这个质量间的数字都是通过传统的方法观测计算出来的,虽然并不精准,但用作参考没有任何问题。

而通过xu--berry质量计算方程计算出来的参宿四质量23871911123⊙,按照最大的偏差幅度进行计算,也就是2387比10,质量偏差幅度比在23,接近24。

而伴星的质量通过公式计算出来是27个太阳质量,这样即便是按照最大的偏差幅度比来算,这颗伴星的质量也有一个太阳多。

所以只要确定这颗伴星真实存在,那么按照计算数据,它必定会是一颗恒星。

参宿四的氢包层内拥有一个伴生恒星,这在天文学界中向来都只是个推测,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

但今天这个匪夷所思的推测大概率要成真了。

更关键的是,参宿四和它的伴星的直径与质量都被计算了出来,让刘轩万分感叹。

天文界的变革可能要来了啊。

如果真能证实这位小师弟的计算方程能精准的计算恒星的质量,那么万有引力定律、质光关系法、开普勒第三行星运动定律、引力红移法这些计算恒星质量的方法基本都会被淘汰掉。

对于天文界来说,这可是在底层的计算方法上动刀子,到时会引起多大的轰动他也不知道。

在滇南完成参宿四的质量计算后,徐川并没有离去,他准备跟随天文系的几位师兄一起去清海那边。

一方面是数据出来后可以直接进行验算。

另一方面则是可以和清海天文观测站的天文学专家们聊一聊有关参宿四的问题。

他的科研直觉告诉他,第一组观测数据之所以会计算出两组是偏差极大的数据的原因,大概就在参宿四有一颗伴星上面了。

如果参宿四的氢包层内真的存在一颗质量比太阳还要大的恒星的话,会对它有什么影响这些是必须要弄清楚的事情。

毕竟参宿四已经走到了晚年,在未来随时有可能超新星爆发。

而伴星在超新星爆发的过程中会不会影响到它的磁极什么的,这些都很关键。

因为从宇宙的尺度上来说,参宿四距离地球实在太近了。

六百多光年,在人类看来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但如果磁极改变,爆发的加马射线暴对准了太阳系,那可就……

清海,清海天文观测站。

徐川站在观测站楼顶眺望着远方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哪里有一个射电望远镜阵列正在工作,正在收集遥远在六百四十光年之外的参宿四的信息。

再有一天的时间,他需要的数据就能收集完成了。

和传统光学望远镜不同,射电望远镜接收的是无线电波,可以捕捉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光,而光学望远镜只能捕捉到可见光。

因此射电望远镜可以看到比光学望远镜波长短很多倍的光,也能看到光学望远镜看不到的一些细节。

比如恒星的偏振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这都是光学望远镜看不到的东西。

除此之外,光学望远镜受天气的影响较重,阴天,雾霾,光污染这些都会导致光学望远镜失去灵敏度。

而射电望远镜不会,它观测的波长主要为30—1,这个波长的电磁波不会被天气所影响。

所以射电望远镜可以透过云层,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白天夜晚都可以观测,具有全天候工作的能力。加之观测的辐射bō_bō长长,不受星际和星系尘埃云的阻挡,因而大大扩展了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观测范围。

这些都是射电望远镜的优势。

但相对而言,射电望远镜也是有弱点的,首先是它的成像是通过计算机处理过的,看到的不是天体的真实面目。

其次,射电望远镜的精度其实是远不如光学望远镜的。

不要看它的名字起的很高大上,但实际上精度其实要比传统的光学望远镜低不少。

一架直径10厘米的光学望远镜的分辨本领能达到14点左右,它能看清月球表面上2千米的细节。

而全世界最大的可动射电望远镜,是日耳曼国的100米直径的可动射电望远镜,但它的分辨本领只有33点。

这个数字还比不上人眼的30点。

也就是说,人眼看月亮比它看月亮更加清晰。

不过射电望远镜可以联机运作,也就是两架或者多架射电望远镜接收同一天体的无线电波,多束波进行干涉,其等效分辨率最高可以等同于一架口径相当于两地之间距离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这是一个巨大的优点,是光学望远镜无法做到的。

但精度上来说,它比不过的光学望远镜是事实。

所以一般来说,射电望远镜和光学望远镜都是互补的,两者可以同时针对一个目标进行观察,进而数据互补,得到更全面的信息。

他这次收集参宿四的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六章:发现异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