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科幻未来>大国院士>第一百五十二章:前往LHC

等到第二天,徐川总算是等到了威腾的回复。

“很漂亮的证明方法与论文,证明过程中的数学问题相当精髓。”

“如果你还没有想好将这篇论文投给哪个期刊的话,那我向你推荐《物理评论》,它的d辑很适合这篇论文,而且是半月期刊,审核速度较快,如果你想尽快看到你的这篇论文登陆期刊的话。”

“另外,我替你申请了一下l的质子加速器,以用于解决这个问题,时间在这个月的二十五号,记得准备一下签证护照之类的东西。”

回复的邮件很简单,总共就三句话,但让徐川整个人瞬间就兴奋了起来。

老教授的三句话一句夸赞了这篇论文,一句则向他推荐了投稿的对象,第三句则是告知他申请质子加速器使用的情况。

其中最让他重视的自然是最后一句了,质子加速器的申请使用。

这个才是最关键的东西。

至于这位老教授推荐他投稿论文的对象,和他的选择是一样的。

《物理评论》是米国的一个学术性期刊,创办于1893年。

该杂志刊登物理学各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科学评论等文章,由米国物理学会出版发行,分为等分刊。

a区是原子、分子与光物理学、b区是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c区是核物理、d区是粒子、场、引力、宇宙学物理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统计物理学、非线性物理学各方面的物理。

可以说《物理评论》涵盖了物理学所有的分支学科,不分冷门热门。

但它对于论文的要求并不算很高,只要文章创意足够且论证清晰,都能送审甚至发表。

这对于学术研究是好事,但也造成了它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较低,且存在部分论文灌水的现象。

不过它整体的文章质量还是要高于其他学术杂志的。

因为在《物理评论》的发表要求文章,要有文章有足够的创意或者解决了某些较为重要的物理问题。

物理上许多重大发现也都发表在《物理评论》上,如量子霍尔效应,引力波等等。

当然,最近两年,《物理评论》也开始了限制文章发表的数量,以寻求在一定范围内提升影响因子。

不过整体而言,这是相当适合质子半径之谜这个问题的。

刚将论文投递给《物理评论》后,剩下的便是等待。

尽管《物理评论》的审核编辑众多,但要完成一份可以说的上是意义‘重大’的论文的审核,还是需要不少的时间的。

这并不是某一个期刊的问题,而是所有顶级期刊在面对顶级论文时共同的反应。

他们需要很长的时间,来确保投稿给自己的论文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登陆期刊。

就像徐川投给《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年度评论》的‘xu--berry定理精准计算遥远天体的参数信息方fǎ_lùn文’,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三个月了,都还没有正式登刊。

可见一篇要登陆期刊需要多么漫长的时间。

而此前那种弱-berry猜想的证明论文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能登陆期刊的机遇,简直是不可复刻的。

对于这个,徐川也没什么办法,这是学术界的规矩,也是必要为了确保科学正确的必要流程。

哪怕是爱因斯坦穿越过来了写论文,相信也是需要审核的。

所以将论文投递出去后,徐川就回归了正常的普林斯顿大学生活。

一方面跟随德利涅教授学习数论和微分方程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则是听其他教授的讲课。

至于他休闲娱乐的时间,远比其他的普林斯顿学生要少,或者说近乎没有。

此前收到过的那些各种俱乐部的名片与邀请,他几乎都没有去过。

重生后的第二次普林斯顿学习,比重生前第一次还要来着更加刺股悬梁。

谁让他这次在‘名义’上是双修呢。

相对比国内的大学来说,普林斯顿的博士学位设置的课堂要多不少。

尽管博士不是学出来的,你不可能只靠“学习”已有的知识拿到博士学位,但不学习是肯定不行的。

特别是数学物理这两门课程,与其他学科不一样。

你要想在数学物理这两个领域内有相当成就,你得从前人走过的路一步步亲自过来。

从最简单的集合或者范畴开始,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你需要在这些之间用‘定义定理’证明可以串成很长的一串逻辑链条,而且需要很多概念的加入成为一个概念的网络。

完成一个成果,比如证一个定理需要对这个网络中所有概念的掌握,否则自己写的东西自己都看不懂。

这是对知识的最小要求,但往往它就已经横跨了数学中好几个领域。

没有谁能例外,这很公平。

天才或可以更快地找到捷径跳过一部分的细枝末节,但最原始的积累是无论如何都跳不过去的。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七月中旬。

在和陈正平确认他的实验是十八号开始后,徐川再度向德利涅教授请了假,然后买票飞往了欧洲。

从普林斯顿去欧洲可比回华国容易多了。

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足够了,都用不上倒时差。

到了瑞士,徐川给自己的导师打了个电话,按照地理位置打车顺利的找到了酒店。

陈正平居住的城市在日内瓦,选择的酒店是一家五星级的国际酒店,反正住宿什么的都是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二章:前往LHC--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