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高元大喜,言道:“就依二位臣公之言,若能胜来护儿,就再决高低,若是兵败,就献出斛斯政。一软一硬,对付杨广。”遂命大将尹靖直屯兵黑山,抵御水军。这才是:
自古交往无规则,全凭善恶手段多。
软硬兼施唬隋主,耗尽天朝到亡国。
高句丽国王把成败全部押在大隋水师身上,此时远在青州府的来护儿所部,正在齐郡驻扎休整,一时青州的几路起义军纷纷向北逃窜。
自从周法尚击退起义军,胸前中镖,没想到这袖手鸟嘴镖竟是毒镖,久治不愈,反到愈加严重,来护儿、张须陀、崔君素等人坐在床边也是为难。来护儿言道:“将军镖伤难愈,我欲驻留齐郡几日,可是又得皇上急诏,传旨立刻赶往东莱。”
“若不东征高句丽,去东莱何事?”张须陀问。
“唉,不瞒将军,陛下正是要三征高句丽。”
“啊?”周法尚一惊,又问:“两征高句丽,哀声载道,民怨沸腾,眼看贼盗平息,为何又要东征?”
来护儿双手攥拳,眉宇不展,无奈言道:“皇上平定辽东,心如磐石,满朝文武无人敢谏言皇上。皇上心比天高,志在千里,目空一切,而百姓之祸,却浑然不知。”
周法尚靠在床头也点了点头,体会到来护儿心中不安,便劝慰道:“既然诏书已到,荣国公不可耽搁。末将即刻启程,跟随出海东征。”
“且慢,将军毒镖伤身,还是养伤为重吧。”
周法尚摆了摆手,说道:“国公所言差矣,大丈夫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岂能贪生于此,我定要出征。”
“可是……”
周法尚道:“封官晋爵,非我所爱。只是听说高句丽的土地,本是我朝的乐浪郡,末将只想为大隋收复乐浪郡。”
来护儿、张须陀互相看了看,来护儿眼眶泛红,握住周法尚的手,感慨道:“法尚志在高远,此番若能收复乐浪郡故土,必能彪炳史册,功盖千秋!”
张须陀等人也连声称赞周法尚,一时间周法尚也忘却了镖伤痛苦,踌躇满志准备随军东征,跨海讨伐高句丽。
荣国公来护儿为防止青州起义军卷土重来,留下三千精骑兵,相助张须陀追讨起义军。自己调转马头赶往东莱,准备渡海三征高句丽。
不过三日,便到东莱,前两次跨海用的战船,依旧停靠岸边。来护儿率兵由东海,大军登船,只见参军长史崔君素走到近前,禀道:“荣国公,不妙啊。”
“出什么事了?”
“周将军病情加重,只恐登不了船了。”
“啊!快带我去见。”
一连三天行军,伤势未愈的周法尚又病卧行营,身子已经完全垮掉,已是奄奄一息。来护儿、崔君肃来到帐中,各坐一旁,来护儿安慰道:“周将军转战四方,旧伤未愈,又染新疾,就暂且留在东莱。”
周法尚微声说道:“末将再临沧海,未能拔涉,时不待我,将辞人世。立志不果,又能奈何。”
来护儿细细观瞧,周法尚这次脸色愈加惨淡,顿觉有些难以长久。来护儿对着两旁的医官喝道:“养你们这群饭桶何用?”
几个医官也是愁眉紧锁,一个胆大的答道:“连日行军疲惫,毒气侵入躯体过身,无药可医,请荣国公治罪。”
来护儿叹了口气,对几个医官摇了摇头,只听周法尚说道:“是末将自己不争气,国公莫怪罪他们。”
来护儿伏下身子,握住周法尚双手问道:“将军有何嘱托,尽管说来,来护儿定当代办。”
“我死之后,海葬辽东,即便不能身逢战场,也要魂守边疆。”周法尚言罢,来护儿点头应允,只见周法尚略生笑意,遗憾死去,终年五十九岁。
一日之后,来护儿率兵从东莱出海,直奔辽东黑山脚下。沿着海路,大军劈波斩浪,进军神速,不日便到高句丽临近海边。
远望岸边,来护儿手握宝剑,来到船头,问道:“吾儿何在?”
“来整在此。”
“命三军戴孝,将周法尚尸首沉入大海,祭奠英灵”。
“遵令!”
来整即刻传令,将周法尚棺椁沉入辽东海中,水军战船一字排开,挂白戴孝,祭奠亡魂。真可谓:
饮恨山东望辽东,奈何命运不随从。
壮志慷慨难望尽,英雄长眠入水中。
雄心不悔征高丽,浩浩海波映丹红。
说尽千古爱国士,今见隋唐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