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黄河,呈“几”字形,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海、甘肃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山西和陕西之间的深谷之中;然后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穿过华北平原,注入渤海之滨,河水一路汹涌奔腾,锐不可挡!
龙门是黄河的咽喉,位于黄河峡谷出口处。此处两面大山,黄河夹中,河宽不足40米,河水奔腾破“门”而出,波涛滚滚,一泻千里。
传说这里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故又称禹门,人们所说的“鲤鱼跃龙门”就是指这里。黄河流经此地,破山峦而径出,泻千里而东流,据《名山记》载:黄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两岸均悬崖断壁,唯“神农”可越,故名“龙门”。
龙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所凿。“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这是大诗人李白歌颂黄河龙门的千古绝唱。从壶口瀑布到芝川渡口是黄河流程中最雄奇跌宕、多彩多姿的一段,而天堑龙门以其地处要冲、巍峨神奇更为人称颂。
栖龙宫右使管仲贤在此处镇守了十年,锲而不舍地学大禹治理洪水,长年与栖龙宫弟子一起奋战,躬亲劳苦,栉风沐雨,置个人利益于不顾,耗尽了心血与体力,甚至无暇顾及家庭和儿女私情,比“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还要艰苦卓绝,但却始终根治不了黄河的水患!
直到龙御寒为他带来了一颗神秘的“汲水珠”,大禹的奇迹才发生在他身上,终于率领栖龙宫弟子完成了治水的大业,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龙御寒站在岸边,望着缓慢向东流去的河水,不经意瞥见无数条金背白肚的鲤鱼,沿黄河逆流而上,成群结队游集到龙门之下,竞相跳跃,即使被黄河中的泥沙打得晕头转向,却仍然不肯退缩半分!
龙御寒看得奇怪,就转头问管仲贤道:“管叔叔,这些鲤鱼在干什么呢?”
管仲贤瞥了鲤鱼一眼,不由得笑道:“报告少爷:它们在跳‘龙门’呢!”
龙御寒愣愣的道:“什么叫‘跳龙门’?”
管仲贤答道:“大禹凿平龙门山,又开辟龙门,有一里多长,黄河从中间流下去,两岸不能通车马。龙门每年十二月初,渡口便为冰所封,次年三月惊蛰时冰消。于是每年的暮春都会有黄色的鲤鱼,从大海及各条大河争着来到龙门。一年之中,能登上龙门的鲤鱼,不超过七十二条。刚一登上龙门,就有*跟随着它,天降大火从后面烧它的尾巴,于是鲤鱼就变化成龙了;登不上者,点额曝腮……”
龙御寒好奇的道:“为什么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成真正的龙了呢?”
管仲贤治水完毕,心情大为好转,于是便笑mī_mī地给他讲起故事来。
很早很早以前,龙门还未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
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河南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后,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商量着。
一条美丽的红鲤鱼对大家说道:“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
“那么高,怎么跳啊?”
“跳不好会摔死的!”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
大红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
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大红鲤鱼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了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
山北的鲤鱼们见大红鲤鱼尾巴被天火烧掉,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
这时,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
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
凡是跳不过去,从半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呢。
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龙御寒听完了,有些纳闷的道:“可现在都快十一月了,怎么还有鲤鱼来跳龙门呢?”
管仲贤笑道:“其实‘鲤鱼跃龙门’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以此来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少爷不必当真!”
龙御寒喃喃的道:“我就觉得奇怪:怎么我看了这么久,还没有一条鲤鱼能跃过龙门,让我亲眼见到它变成龙呢?”
刀奴缓缓道:“少爷才真正是龙的传人……‘鲤鱼跳龙门’这个典故其实是在暗示人们要逆流前进,奋发向上,绝不朝命运低头!”
龙御寒笑嘻嘻的道:“嗯,我喜欢这个比喻……终有一天,我也会发愤图强给老爹看的,绝不会再让他瞧扁我!”
刀奴微笑道:“少爷懂得这样想就对了,不枉费老爷栽培你的一片苦心!”
龙御寒托着下巴沉思道:“他交给我的任务已经全部完成了……现在我应该去干嘛呢?”
段珑想了想:“现在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