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超级杂牌军>第22章 背后一击

凌晨3点,周大狗带着一干人等敲响了周二狗的窗户,请他紧急派人接收鬼子的天王寺基地。

昨天参谋会散后,武家的三个年轻人武雷、武霆、武震找到李金山、万子雄和陆敖,给他们看了一件好东西:一个大号的麻雷子。他们带着李金山、万子雄和陆敖来到一间旧屋子,点燃麻雷子,结果是个臭弹,喷出一股烟雾就完了。李金山、万子雄和陆敖哈哈大笑,接着就晕了过去。当二人醒来时,三个坏小子正笑嘻嘻的看着他们。原来三个坏小子偷了王老先生当麻醉药的五鼓鸡鸣断魂香,请刘庆和做了100多个蒙晕弹。6个人一嘀咕就散开了。

当天夜里,李金山、万子雄和陆敖带人清理了天王寺外围鬼子的警戒哨,然后武氏兄弟跳进营门打开,特务队队员逐屋投入蒙晕弹2颗。10分钟后,212名鬼子被全数刺死......

回来后,因是擅自行动不敢告诉周二狗,所以只好请周大狗出面。

周二狗一听大喜,急忙叫来整装待发的向青云、柯华,把情况向他们通报。向、柯二人很是郁闷,谋划、准备了半天半夜,却被别人捷足先登了。因情况有变,紧急召开第三次参谋会!

会上,向、柯二人建议:鉴于情况变化,行动方案改为:步兵一营和炮兵队前出天王寺以西,伏击日军运输部队;步兵二营防御茅山东面路口。周二狗同意,又安排齐元凯的运输队将部队快速运至天王寺,然后将天王寺的物资运回;通信队的李金山部负责带路,隐蔽储藏缴获的物资;乔星竹的后勤队负责将物资分类、记账。刘庆和又对向、柯二人建议:地雷阻敌,再施炮击。向、柯二人连称高明。

汽车迅速将部队运至天王寺,然后后勤队按鬼子原来的物资分类记账、装车。

步兵二营一连迅速进入鬼子原有的阵地。

工兵队在距炮兵队1000米处埋设地雷。

炮兵队预设好射击诸元。

运输队一部45辆卡车在公路两侧排成两路纵队。

早晨7:50分,日军车队开来。由于车速较快,前两辆汽车轧响了地雷,停了下来。

炮兵队先击毁车队最后3辆汽车,然后开始了打靶式的轰炸。

车队的鬼子不多,纷纷跳下车来卧倒、射击,汽车则纷纷调头逃跑。

最后,还是有10辆鬼子的汽车逃走。只缴获了37辆报废卡车。

剩下的鬼子被车载的步兵营枪击、车轧全数毙命。

周二狗在望远镜里巡视着战场,这种屠杀场面令他心安理得、心旷神怡、心花怒放,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死去的伤员和乡亲。这时,向青云跑过来向周二狗提醒,鬼子大规模的反扑就要来了。周二狗一听不敢怠慢,马上请教向青云如何去做。

一、派出一辆卡车,一个班的士兵作为斥候前出警戒。

二、先把鬼子汽车弄回自己的阵地。能开的开回来,不能开的拖回来。

三、将鬼子汽车每隔10米一辆摆放,间隔20米排成错开的两列阵线,油箱汽油排干,组成一道钢铁阵地:第一排20辆汽车,车头朝前,车鼻子上架9挺重机枪和9挺轻机枪,机枪手和供弹手在驾驶室内,驾驶室上覆盖3层洇湿的棉被。驾驶室后的车厢上是狙击手和炮观员;第二排15辆汽车,车头朝后,每车配掷弹筒1具,隐蔽时藏在车头,发射时上车厢。

四、第三排是五辆运输队的汽车,车头朝左,每车配2名冲锋枪手和4名投弹手,作为反击的突击队。

五、第四排是有防炮洞和炮位的战壕,火炮、大量步兵隐蔽在这里,作为重火力支援、预备队及防护侧翼。

六、第五排是指挥部。

七、拆除鬼子汽车有用的部分:发动机、电机、电池、油箱、轮胎、车轴、弹簧片、车灯,除驾驶室和车厢外,什么好拆拆什么,什么有用拆什么。

由于懂机械技术的人少,汽车拆的很慢。还没拆完一小半儿,鬼子的大队人马就到了。斥候兵传回消息,鬼子一个大队配坦克、骑兵、重炮正在赶来。

周二狗、向青云接到情报,马上重新调整兵力:土工队马上给机枪队、掷弹筒队在汽车后面挖掩体和防炮洞;步兵一个连迅速提前到汽车阵地;爆破手前出100米构筑隐蔽的单兵掩体;土工队前出200米埋设地雷。

这时,李金山献计,应主动出击,扰乱鬼子的判断和计划,并请求亲自带队。于是,李金山带着4辆卡车出发了。

李金山出发不到10分钟就遇到鬼子的5个骑兵斥候,一梭子子弹扫过去,3名鬼子落马,2名逃回。李金山毫不犹豫的带队迎了上去。就见大队鬼子在6辆坦克的掩护下开了过来。6辆坦克成一路纵队,还没来得及展开,李金山他们就冲到跟前。

李金山他们躲过坦克的冲撞,顺势朝坦克丢下十几个爆破筒,然后马不停蹄的向后面的鬼子步兵冲去,冲锋枪、手雷在鬼子群里肆虐,许多鬼子还没来得及据枪就被打成筛子......

不到5分钟,李金山他们就在鬼子机枪的追射下扬长而去。这一仗,李金山损失汽车2辆,士兵22名,炸毁鬼子坦克2辆,打死鬼子无数。

鬼子急于夺回补给基地,头也不回的向天王寺杀去。其实鬼子还没见到敌人的正式部队,就损失2辆坦克,100多名步兵。

这批鬼子是日军第九师团吉冈联队的武田大队,配属1个山炮中队,6辆坦克,1个骑兵侦查中队。此时,武田中佐正在坦克后面


状态提示:第22章 背后一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