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科幻未来>神探贝斯特>466 孙膑和庞涓 3

此书以孙庞两人的恩怨展开情节,孙膑是其中的主要人物。作者把他写成襟怀坦荡、品德高尚、足智多谋的贤人;而把庞涓写成奸诈阴毒、嫉贤妒能的奸贼。作者于生动感人、跌宕起伏的故事中,讴歌贤才,鞭挞奸贼。待友赤诚却遭刖足之苦的孙膑,终于挂七国金印;费尽心计陷害贤人的庞涓,落了个七国七尸的下场。歌颂正义战胜邪恶,表达了人民的意愿,这正是这部群众喜爱的原因。

作品评价

人物形象

《孙庞斗志演义》中,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同时突出正反两个典型的人物形象,用大量笔墨,从不同的角度来塑造孙膑的形象,使之成为为人的楷模,智慧的化身。相传他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代,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一番报国安天下的抱负。时值强秦压境,父亲战败,他决定外出投师学艺。父母不舍,他说道:人生天地间,谁不欲建功立业?况男子志在四方,岂以守株待老?然而,他并非为了个人的飞黄腾达,而是为了实现务要两手补完天地缺,一身分豁帝王忧的宏愿。因此,胸怀大志的他,并不急功近利,而是在磨针老妪和凿山大汉顽强精神的感召下,潜心学艺,终于继承祖志,成为一代杰出的军事家,辅佐齐国成就了赫赫功业。在他身上充分体现出我国士大夫阶层立德、立言、立功的传统美德。

孙膑最为可贵的品质是善良质朴,胸怀坦荡,待人赤诚。在与庞涓结为金兰之好时,他对天盟誓:有书同读,有艺同学,一有私心。天地监察,永为兽类。他真诚地实践着自己的誓言,尽管庞涓一再耍弄计谋欺侮他。他也一直隐忍退让,大度能容。在云梦山。他把自己所学无私地教给庞涓,并主动为庞涓修书举荐。庞涓在魏国与他布阵斗智时,他一再提示庞涓,不以输赢为计。甚至在遭到刖足惨刑后,他还忍着剧痛,为庞涓日夜赶写天书。这些都表现了孙膑无私的高尚品德。但是,孙膑善而不迂,足智多谋。当他看清庞涓阴险狠毒的面目后,既不惧怕,也不逞匹夫之勇,而是保存实力,从长计议,佯装颠狂,逃出了庞涓的魔掌。受尽磨难的他并不盲动,而是沉着冷静地积极做着准备,等待复仇的机会。凭着超人的智慧、浩然之正气,孙膑与庞涓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给恶人以道德的批判和应有的惩罚。孙膑的坚强意志、无畏精神和非凡智慧在曲折的故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热情讴歌孙膑的同时,露了庞涓的奸诈、凶残、刻忌、阴毒。作为邪恶力量的代表,庞涓从外表到内心都是丑恶的。逼真的细节描写、生动的个性化语言。绘声绘色地勾勒出一个野心家、阴谋家加小丑的形象。以他的渺小衬托孙膑的高大,正义得到了伸张,邪恶受到了惩罚,作者在演史的同时也在借历史抨击时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文段内容

《孙庞斗志演义》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中心突出,线索质朴,保留了说书的特点和平话的本色。本书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依据。总的看来是符合历史的,历史上确有孙膑战败庞涓的事实。但是。些内容是不符合史实的。如:根据《史记》记载,孙膑乃孙武之后。应为齐人,并非燕人,更没有一个叫孙操的父亲在燕国当驸马。卜商,即孔丘弟子子夏,是春秋末年人,比孙庞早一百多年,不会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使臣。秦将白起、赵将廉颇都是战国末人物,比孙庞晚半个多世纪。节可以虚构,但即使是演义,也应注意处理好史实与艺术的关系。

孙庞演义

《孙庞斗志演义》中又充满了神仙道化的内容,穿插了不少神仙灵怪的描写,荒诞无稽。如:鬼谷子的欲神欲仙,能掐会算;孙膑的指寻六甲、五行道法,把他写成会五遁、缩地之术、外观天象,内看阴阳,无所不知、无事不晓的神人。又如庞涓的魇镇法术、天象之学,以及白猿变人等等,虽然给几许神奇迷离色彩,却由于脱离人物性格,违背故事发展逻辑,宣扬了道教的迷信,有损于斗智的主题,削弱了会意义,影响了人物塑造。孙膑斗败庞涓,不是靠什么天书、法术,除去复杂的客观条件之外,主要是靠才能,靠智慧。这部的局限性在阅读时应注意分析批判。

清代时《前七国志》列曾被为禁书,注云:非《四友传》。《四友传》即《鬼谷四友传》,存世有文渊堂藏板木,扉页题孙庞演义、绣像七国志传。书前有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东泖杨澹游序。书凡三卷,每卷又分上下,题东泖三爻主人评点。书前的序及《凡例》都提到了《孙庞斗志演义》。

《凡例》中批评了《孙庞斗志演义》的内容荒诞不经,有违情理,从中可以得出此书遭禁的原因。由此也可推知,清代禁书,除了禁那些有关政治违碍语的秽不容许过分宣扬神魔鬼怪的书流传于世。

《凡例》云:坊刻有《孙庞演义》一书,甚属唐突诞妄,非惟不揣情理,兼文势鄙陋层出。如朱亥乃田文之勇友,而强扯作魏国大夫。刖足乃剔去人之两膝盖骨,使人不得竖挺行走,只好匍匐往来为是,彼竟指作割去足指为刖刑。夫足指虽去,何害行走?又言鬼谷子所授孙膑有三卷天书、六甲灵符,可以呼使风雨,又能隐遁于木几中,复化为石,使谈人肩舁。此又《西游》上孙行者所为。今孙膑虽聪明忠直,鬼谷子道高技博,岂亦如孙行者身


状态提示:466 孙膑和庞涓 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