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科幻未来>神探贝斯特>520 五经 4

卦象卦名象征物象征意义

乾天健

坤地顺

震雷动

巽风入

坎水陷

离火丽

艮山止

兑泽悦

接着,圣人再将“八卦”两两相叠,构成六十四个不同的六划组合体,即“六十四卦”(也称“别卦”),每卦中的两个“八卦”符号,居下者称为“下卦”(也称“内卦”,《左传》称“贞卦”),居上者称为“上卦”(也称“外卦”,《左传》称“悔卦”)。“六十四卦”每卦共有六条线条,称为“爻”。《说文解字》云:“爻,交也”;王弼云:“夫爻者何也?言乎变者也”。“爻”的原意也就是阴阳之交变。因此“––”称为“阴爻”,以“六”表示;“—”称为“阳爻”,以“九”表示。六爻的位置称为“爻位”,自下而上分别为“初”、“二”、“三”、“四”、“五”、“上”。如《蒙卦》:

自下而上的六爻分别称为“初六”、“九二”、“六三”、“六四”、“六五”、“上九”。

所谓的卦爻辞,即系于卦形符号下的文辞,其中卦辞每卦一则,总括全卦大意,爻辞每爻一则,分指各爻旨趣。《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因而相应的也有六十四则卦辞和三百八十四则爻辞(由于《乾》《坤》两卦各有“用九”和“用六”的文辞,故将其并入爻辞之中,即总计三百八十六则爻辞)。

“传”实际上是阐释《周易》经文的专著,即《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计七种十篇。因其阐发经文大义,如本经之羽翼。故汉人称之“十翼”,后世统称《易传》。

彖传

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共六十四节。分释六十四卦卦名、卦辞和一卦大旨。王弼曰:“夫彖者何也?统论一卦之体,明其所由之主者也。

象传

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阐释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释卦象者称为《大象传》,释爻象者称为《小象传》。

文言

共两节,分别解说《乾》、《坤》两卦的意旨,故也称《乾文言》、《坤文言》。主要是在《彖》和《象》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阐发与拓展。

系辞传

分为上下两篇,主要申说经文要领,贯彻卦爻辞的基本义理。文中对《周易》经文作了全面的辨析与阐发,一者抒发《易》理之精微。二者展示读《易》之要例。

说卦传

是阐述八卦取象大例的专论,也是探讨《易》象产生于推展的重要依据。

序卦传

是《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衍纲要,揭示各卦之间的相承相受。前半段经《乾》至《离》共三十卦,主说天道;后半段自《咸》至《未济》三十四卦,主说人伦。

杂卦传

犹言“杂糅众卦,错综其义”。将六十四卦重新编为三十二对“错综卦”,旨在阐发事物的发展在正反相对因素中体现的变化规律。

八卦结构折叠

在《乾坤谱》中,周易八卦的立体结构如图:

乾:x=1,y=1,z=1

巽:x=1。y=1,z=0

离:x=1,y=0。z=1

兑:x=0,y=1,z=1

震:x=0,y=0,z=1

坎:x=0,y=1,z=0

艮:x=1,y=0,z=0

坤:x=0。y=0,z=0

思想原理折叠

在《简易道德经》里。周是周到圆满,易是运动变化无不果的意思。太昊伏羲创作简易图时。把简易符(即现在八卦图的阴阳符)排列成一个圆形即一周的形式,阐明了周和易是简的主要组成部分。周易的周字并非周朝的沿用,而是周朝或周姓沿用了《简易

道德经》里的这个完美的“周”字。无疑周易的周字,替代了简易的简字。大自然万物的变化,是易的根本现象。恒之无休而无不果,说明了易,就是物的变化而成事,物每一点变化都有一定的结果,这就是易象。“简之周”和“周之易”说明了周是简的,易是周的。以父子的排列方式,就是成了:“简周易”。“求千太万后之果,明千思万绪之象”,说明了“简易图”是判断推理的一种测探工具。

201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认为:《易传》是孔子定制的宇宙模型(“易与天地准”)。它以乾坤运动来描摹宇宙运行的节律,进而揭示了宇宙开合启闭的运行机制(“乾坤,易之门野”,“易之不见,乾坤或几乎息矣”)。还指出:由八卦到六十四卦的发展,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八卦、六十四卦衍生原理是:八索(男三索、女三索,乾索坤,坤索乾)、八进制的阳四宫、阴四宫组合叫画卦;二进制叫衍(演)卦。

除此之外,《童子问易》还掀起了《易经》的盖头,用专家的话说是“真知灼见层出不穷”。比如:

1.发现了舜帝“重卦”,并创立了“五圣同揆说”、“易宗说”。圣人所“揆”不是如王夫之笼统所言的“天人之理”,而是“阴阳、三才观。”易宗是“乾坤一元,阴阳相倚,终始兴替;三才印心,德道同形,数理比翼。”

2.《易经》六十四卦不是什么“上经讲天道、下经讲人事”。认为六十卦都是在讲天道、人事相会通的道理。只不过是《大.小象传》上经用的八经卦“乾坤物象说”(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解易,下经是用的是“


状态提示:520 五经 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