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秋收之前,林竹和李大娘摘的第一批枸杞总算晾晒好了,林竹原本想让张老大夫给看一下,是否到了可以出售的程度,谁知道他出门还没有回来,家里只有一个看门的,连管家也不在,她只好根据以前的经验将晾晒好的枸杞收好,准备去县城的福生堂卖掉,是张老大夫之前派管家过来时说过的。
林竹跟李大娘打听过,林家庄属白河镇,而白河镇属嵩县。嵩县离林家庄有三十里,林竹想要去县里,天不亮就得起程,来回坐牛车的话,也得四个时辰,所以得快去快回。跟李大娘商量过后,决定尽早过去,要不等到秋收的时候,人光是干活就够忙的了,也就没工夫送她们到县里,更别说牛也是重要劳力。所以她们托了林大柱送她们到县城。
本来林大柱对去那么远的县城还有些不愿意,可当林竹出了三十文的车资,他也就欣然同意了。为了不暴露去县城的目的,她和李大娘把枸杞包裹的很严实。连林大柱好奇问起时,李大娘也找借口给搪塞了过去。就连李大娘家里也只有村长知道她们为什么出门,其他家里人还当李大娘去亲戚家了。
一路上,林竹看着周围的环境,对她来说,这里的一切虽然落后,却是以前那钢筋水泥的世界不能比的,没有了气油味的空气,非常新鲜,没有雾霾遮盖的天空,纯净无暇。
离着县城越近,人烟也就越多,有背着筐走路的农民,也有挑担的小贩,也有推着鸡公车前行的人,进县城要交进城费,一人两文钱,李大娘先掏了钱,林竹本想要出的,可李大娘没让,事后才告诉她,她还太小,让人知道她手里有钱的话,会被小偷盯上的,县城可不比镇上,总有些手脚不干净的人存在。
和林大柱约好回去的时辰和见面的地点后,李大娘带着林竹就往城里走去,街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街面上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两人在街上逛了一会儿,找人问了一下福生堂的所在,就奔着福生堂而去。
到了地方,林竹发现福生堂的门面虽然不大,可一走进里面发现里面不仅仅是药铺,还有坐堂大夫在诊脉,两个部分都井然有序的进行着。药铺的伙计都忙着手上的活计,一切都有条不紊。
一个大概十五六岁的伙计看见进门的林竹二人,上前招呼,“您二位是看病还是抓药啊?”李大娘看了眼林竹,对着小伙计说,“我们不看病,也不抓药,是有些野果子看你们这收不收。”
伙计一听,有些不满,心说我这里又不是菜市,怎么会收什么野果子,当下语气轻蔑的说“我们这是药铺,只收药材,别的乱七八糟是不收的。”
听了小伙计的话,李大娘有些胆怯,毕竟是第一次进药铺卖东西,而且也不知道自己拿来的这些枸杞是不是能当做药材使用,这样一来,李大娘的样子就有些畏首畏尾。小伙计一见她这样,便肯定她们是什么都不懂的外来乡下人,对她们更是看不起了。“你们不看病不抓药的,别挡着别人,走吧。”直接开口赶人了。
林竹也知道,不管是什么年代总有一些势利的家伙存在,也不太计较小伙计的话,见李大娘有些退缩了,于是她上前着小伙计摊开手,她手上抓了几颗晾晒好的枸杞,“这不是乱七八糟的,我们来这是想让你们看看收不收这些枸杞子。”
林竹拿出的枸杞子,颜色纯正,晾晒好之后的干果没有了之前饱满水润的样子,林竹还特别将晒好的枸杞子筛选,将果实鲜红、油润、肥甜,大概一两有四百粒左右的品相好的装在一起,还有一两六百粒左右的装在一起这些晒干后果实较小,给伙计看的就是最好的那种。
其实进了县城,林竹看到有干果店,如果张老大夫介绍的福生堂不收的话,她准备去那里看看的。来到福生堂,给他们看一下枸杞子也是应该的。
小伙计看见林竹手里的枸杞子,品相非常好,虽然枸杞子入药很少,但在药铺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味药,不少大户人家会从他们这里采买品级高的枸杞子,做为滋补品日常使用,所以他们这里枸杞子的用量还是挺大的,但因这东西常为野生,寻找不易,采摘后不易保存,得先阴干再暴晒,平常人是不知道这点的。
小伙计此时不敢擅自作主了,忙把掌柜找来,从堂内走出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走到林竹和李大娘跟前,“是二位手里有枸杞子要卖给小铺吗?”见她二人点头,一摆右手,做个了请的姿势,“请里面说话。”
进到内堂,中年男子先请林竹和李大娘坐下,又让人上了杯茶,“不知在下能否先看一下你们手里的枸杞子。”拥有这样一间药铺,林竹也不怕有什么不妥,从包裹里取出枸杞子,将两种不同的枸杞分别取出了一些,递给中年男子,“我叫林竹,不知要怎么称呼您?”见中年男子对她拿出两种枸杞子露出满意的神色,又将两种枸杞子的不同解说了一下。
“本人是这家福生堂的掌柜,姓王,你叫我王掌柜就行了。”王掌柜满意的放下手上的枸杞子,对林竹二人笑了笑,“你们的枸杞子,看起来品相不错,我可以收下来,只是不知道你们还有没有?”
“我们分出了两种品相,是不是价钱也不一样呢?”林竹怕他店大欺客,直接问了出来,“当然,你们拿来的枸杞子,一种已达到甲级,另一种达到乙级,我们福生堂最是诚信,甲级一斤八十文,乙级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