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没想到真人居然比画像更象!
尤其是那双丹凤眼,笑起来弯弯的,象两只小月牙儿的模样,分明就跟记忆里那个女人一模一样!
沐太后看不下去了,她怕再看下去,胸口里的那团火就会爆出来,把自己活活气死!要不是早知道那女人并无儿女留下来,她都要开始怀疑,这个女孩是她的后人了。
念福笑着,全无心机。只是沐太后的注视实在太过强烈,令她忽地感受到了什么,再往那边望去,却只见马车上的帘子一动,瞬间隔绝了视线。
孟珺妍,孟珺妍!
无意识的重重捶了两记车板,沐太后只有一句话,“回宫!”
善音姑姑跟在车旁,担忧的再看一眼那个女孩,心中的震动却是一样的巨大。
天哪,这不是她在怀安镇见过的女孩吗?她怎么会上了京城,还姓了祝?
陆滢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却能感受到太后身上散发出来的强烈怒意。唇角勾起一抹浅笑,今天的行程结束了么?没有。
从西市再要回京,还得经过北市。
于是,沐太后就看到祝家食铺跟前那奇异一幕。
没有人排队,没有人哄抢,每一碗粥都是从伙计们的手上送到身边最近的老弱妇孺手中,然后相互推让着,往往是一家老小共享。
陆滢故意拉着一个年轻些的灾民道,“大哥。你怎么不去排队?”
那年轻人摇了摇头,“这家的粥是全京城最好的,应该留给老人孩子。再说人家也是做小本生意的,怎么经得起我们这些大肚汉去吃?”
沐太后周身的气压又低了三分,满腔恨意,难以言表!
她总是这样,总是这样!总是在自己想做什么好事的时候,抢先一步。
她去施粥,她就会蹲在那儿。一勺一勺的给那些满身虱子的小乞丐喂粥喂药,也不嫌脏的抱着人家打转做游戏。
她去搀扶行走不便的老人家,可她就会去陪老人家说话,把人家逗得开怀大笑,最后满心满眼记的都是她。
难道她施的粥有什么不好吗?为什么老百姓会认为“全京城最好的粥”又在她家?她明明那么辛苦,那么用心。削减自己的开支,祭天祈祷,诚心诚意照顾她的子民,可为什么百姓会宁愿花钱去买她的粥来做善事?她到底有什么地方不如她!
记忆中的女人,和念福那双弯弯的笑眼重叠起来。从前和现在,记忆与现实在沐太后的脑子里纠结缠绕。乱成一团。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区分,或者说她已经根本不想区分!
如果说她从前只是不喜欢念福。那么现在,她憎恨上了她!
除了善音,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回了宫的太后突然不高兴,王皇后怯怯的问,“母后这是怎么了?”
“没你什么事,都退下!”几乎是用吼的,把王皇后和一众人都赶走了。
陆滢没有再次挑拔的机会并不要紧。她只要看出太后的怒气就足够了。
就算西市的粥不是她施的又怎样?就算她家的菜肉粥分量极少又怎样?只要她出现了,让太后觉得不爽了。相信这把火就迟早会烧到她的身上,替她报仇!
清静下来的沐太后想静一静,可是偏有不识趣的来打扰。
是谭夫人带着刚刚从宝光寺放出来的瑞安,一道进宫来请安了。她们来得早,因太后不在,先去见过了常国公主,听说太后回宫,就赶紧过来了。
善音知道沐太后心情极差,本来拦着都不欲禀报,可沐太后在屋里听见谭夫人的声音,却是想起一事,让她们进来了。
瑞安在宝光寺关了几个月,有没有洗心革面看不出来,不过人却清减不少,脸色苍白,显出几分柔弱与可怜来。
沐太后受了她的礼,命她下去候着,也不言语,就这么瞅着谭夫人。
谭夫人知道这是在问自己上回应承的事,硬着头皮跪下了,“那个姐儿太过狡猾,本都是她没理的事,竟还是给她强辩了过去。”
大殿里很静,静得连喘口气都觉得吵。谭夫人在这样压抑的气氛只跪了一小会儿,主觉口干舌燥,背上已渗出一身的汗。
怎么办?到底应该怎么办?认错?可认错又有什么用?太后这样不出声,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样的折磨简直比什么大刑还要可怕,约摸一盏茶的工夫后,谭夫人觉得自己再不说点什么就要晕过去了,她咽了咽唾沫,颤微微的开口了,“上回,上回的事是妾身办事不利。还请太后给个机会,让妾身将功赎罪。”
许久,终于听得轻轻嗤地一声,象薄薄的竹纸被撕开的脆响。
是太后在笑吗?谭夫人不敢抬头,只听她悠悠道,“什么罪不罪的,说这些话倒显得哀家要让你去杀人放火似的。不过宫中人手有限,哀家今儿看见南市那些商户们将施粥一事办得不错,便打算拿些粮食,分到四大市里择些代表施粥。瑞安既是刚从宝光寺回来了,想必修身养性懂了些道理,就让她做这个代表,去北市送粮吧。”
送粮没问题,可这粮食要送给谁呢?
※
北市。
念福仍是一早过去西市煮粥了,她答应了古爷三天就是三天。就算再辛苦,也要坚持。正忙活着,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柴荣一身锦衣华服,也丝毫不觉得挤在一堆衣衫褴褛的灾民中间有什么不好意思,接了念福递过来的粥,笑得温文儒雅,“我当是谁在西市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原来又是你。”
念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