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林宴后,璟玉琼玉正式上任,璟玉为从六品翰林院修撰,琼玉则为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兄弟俩齐进翰林。
而琼玉的亲事也该定下来了,甄家一家人已经赶往京城,只等把亲事定下来之后,大定小定走完,璟玉就该成亲了,璟玉完婚之后就该琼玉了。因此甄家这次会在京城里呆上一年多,直到英莲出嫁,三天回门之后才整装回江南。
英莲一来,黛玉又多了个姐妹。不过英莲要与琼玉定亲了,以后直到成亲之前是不能到林家了,就像孔佳宜一般。但是两人又都是外地长大的,在京城里也没个手帕交之类的,常常是独自一个人。因此黛玉从此之后就常常不在家,不是去找英莲了,就是去找孔佳宜,反正整天都在陪嫂嫂解闷。
不过英莲比起孔佳宜来说要好得多,毕竟她还有个亲弟弟在家。这次是一起到京城的。而孔佳宜之前事情定下来之后,父母哥哥们都回山东了,京城这边虽然也有孔家人当官,但是关系都比较远了,那些都是旁支,与嫡支也亲近不起来。再加上从小都没见过,更加不可能有什么姐妹情之类的。虽然都是族姐族妹的,但是论起知心来,却真是还比不上黛玉亲近。因此,黛玉平时就往孔家跑得多了些。
对于林家找的二儿媳竟然只是个江南的乡绅之女,很多人表示很不理解。看看大儿媳,孔子直系后代,多雄厚的背景,怎么二儿媳就找了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何况林家的身份那么显赫,二儿子又是个探花,就是娶个郡君乡君格格之类的也当得起,要不是大儿媳是个郡主,老二不能越过了老大,便是娶个公主也是可以的,就算是不娶格格,京里的汉大臣也很多啊,随便挑一个也比这个强吧?怎么看着都觉得是天差地别啊。
其实贾敏还是想过张英的孙女张灵玉的,她与黛玉关系也很好,年龄上也般配,身份上也不用说。但是贾敏听说张家教女儿都是严格按照妇德讲的,虽然也学习书本,不过还是那些妇德之类的看得更多一些,规矩也看得挺重的,贾敏担心太过讲规矩会与林家格格不入,而且可能会有些死板,恪守规矩,就不能与琼玉两个人经营好自己的小日子,因此,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倒是甄家英莲,虽然说身份上是低了一些,但是她父亲甄士隐以前也是有功名的,只不过看不惯官场的黑暗,这才安心只做个乡绅。而且甄家老爷也没有妾室什么的,想来甄英莲也比较能适应自家的氛围。自己可不想以后娶个媳妇回来三天两头要给丈夫纳妾的,后院里女人一多就鸡飞狗跳的,他们可受不了那样的。
因此,贾敏就取中了英莲。至于瑄玉和璨玉,这两个还不到时候,以后再考虑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因此,对于外面的风言风语,议论之类的,贾敏可没有放在心里。不过她不放在心里,就怕两个儿媳妇心里有疙瘩,因此这事就交给黛玉了。由黛玉去做思想工作,绝对不成问题。
黛玉分别跑两个嫂嫂那里一通解释,大意其实还是一样的,就是自家并不是太看重身份,只看与这个家合不合拍。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孔佳宜都是当之无愧的最佳大嫂人选,毕竟林家老大以后责任重大,当然就以孔家的家教来说,那也是最佳的。不过后面的兄弟们再娶亲就不会太过注重身份,只看能不能顺利融入这个家。
当然对象不同,这说辞也得有所不同。经过黛玉的思想工作,两人也都想开了。其实孔佳宜刚开始也是有些想不通,觉得这个弟妹身份实在有些低了,不过她倒是没别的想法。
而英莲却是实实在在的有些自卑了,毕竟孔佳宜这个大嫂的光环实在是太耀眼,而自家与林家也确实存在着地位上的巨大差距,这都让英莲觉得很有些无所适从。
不过经过黛玉的开导,一切问题都不翼而飞。不管外人怎么议论,只要自家人齐心,不当一回事就好。
等琼玉定亲的一系列程序走完,孔佳宜也要及笄了。及笄之后婚期就近了。为此孔家衍圣公和夫人又是千里迢迢的从山东赶过来,给孔佳宜办及笄礼,而这时候,孔佳宜的嫁妆也绣得差不多了,就定下年后二月办婚礼。就在黛玉的生辰之后,二月二十。
话说黛玉的生辰有两年都没好生办过了,这次要准备婚礼,只怕也是不会大办。不过说实在的黛玉也不喜欢大办,就一家人在一起吃个饭说说笑笑就很好,办个酒席一家人都累个半死,也没见高兴到哪了?
因此,匆匆忙忙过完年之后,这次的生辰依然是只有林家自己人在一起。
从年前就一直准备着连年都没好好过的林家人在年后更是全身心的投入了办喜事的热潮中。过了黛玉的生辰,就已经没几天了。不过此时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也没什么可忙的了。
给孔家的聘礼早就在年前抬过去了,满满的六十四台聘礼可谓是极丰厚了。聘礼一过,就是添妆的时间了。而作为林孔两家的联姻,添妆是绝对不会少的。因此,林家早早的把聘礼抬过去,也是给别人足够的添妆时间。可想而知,孔佳宜的嫁妆该是有多丰厚!
二月十九日,是耀妆的时间。孔家整整准备了包括添妆在内满满的一百零八抬嫁妆,好多盒子匣子都是装的快要溢出来了。若不是因为嫁妆有定制,公主最多可有一百二十台,而郡主最多可有一百零八台,只怕还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