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民国大军阀>第两百九十一章 南海风云(六)

秦军拿下卢帕河以东,,就立即修复了古晋的机场,接着大量的飞机进驻,同时还有运输机运送士兵和物资过来,至于英国的空军,在各个八十多架打掉一半之后就没来过,而秦军同样也不具备大规模空袭的能力

秦国空军目前就是保证运输机的安全,守卫这片领土的天空,继续实力

而英军在遭受攻击后,除了原来的四万多英国士兵,另外还组织了三万土著军,当然华人被排除在外,现在攻击他们的就是华人,要是在招募华人无异于找死

到了下午六点又有两个师的士兵运抵古晋,这一路上的颠簸让这些士兵吐的两肠子都快出来了,没办法,秦国这是还没有大型的运兵船,他么只能坐那些渔船什么的了,空运过来的士兵看着坐船来的士兵吐成那样,一个个感觉自己好多了,虽然他们坐飞机也很难受,但是至少时间比较短,不到连个小时就到了,但是坐船的可是做了半天,路上比飞机颠的厉害多了,大风大lang的

在这一天远征军的指挥官张文昊和肖启鹏还有炮兵师的夏小希和装甲师的余汉阳也抵达古晋,他们的到来敲响了英军的丧钟

而运输船现在肯定是回不来了青州了,晚上他们就停泊在古晋等地,同时晚上他们还有事情要做,这些坐船做的分不清东南西北的士兵晚上还要坐船去其他地方登陆作战

1936年1月1日凌晨四点,趁着天还没有黑,秦军的连个团在泗里奎登陆,截断英军的退路,另外一个团在在民都鲁登陆,他们就是要打乱英军的战略部署

登陆泗里奎的两个团首先攻占的泗里奎,接着他们留下一个营维持治安,其他部队则进攻勿洞和卡利维特,截断在诗里阿曼一带万余人英军的退路

秦军道君的到来,加上之前特战队的袭扰,使得秦军很快就攻占了勿洞和卡诺维特,英军部队陷入了包围之中,他们已经无路可逃了,而在诗里阿曼的一万五千余秦军在天亮之后再空军的掩护下对其发动了猛烈的攻击至于英国在这一地区的空军,早就成了秦军的俘虏了

而登陆民都鲁的秦军也在天两之前攻占了达岛,没办法民都鲁属于英国防守的重点地带,天亮之前很难攻下来,天亮之后英军数万人就会围攻他们,还有英军的飞机会来轰炸他们,因此秦军必须找一个地方能守住等大部队到来

1月1日八点,秦军主力攻占了诗里阿曼最后一个阵地,英军投降,接着主力部队就横扫了拉葱河以东的所有英军和他们的土著军,将拉葱河以东牢牢控制在秦军的手中

而后秦军主力向诗巫木胶民都鲁进攻,另外一个团向松、美拉牙一线进攻,英军虽然还有三万余人,另有三万土著,但那是他们已经不敢进攻了,秦军横扫印度、马来亚的威名开始他们不觉得有什么,可是现在秦军才短短一天的时间就打到了民都鲁,原来他们还以为秦军攻占纳闽岛是要在斯里巴加湾进攻,搞的英军大量的主力都放在这一带,而这一代也是整个东马来最为富庶的地方

到了1月1日中午秦军有一百架战斗机和一百架轰炸机进驻秦军控制地区,他们见最后解决英国剩余的八十多架飞机,然后陆军全线发动进攻一举占领东马来

现在这里已经集结了三万秦军,一部越过了民都鲁进攻米里、美里,想斯里巴加湾推进,另一小部在攻击民都鲁,下午三点半秦军控制了美里以西的的所有地方

英军困守美里以东的地区,而且他们还没有任何支援,天上是秦国的空军在肆虐,他们的空军已经损失殆尽,英军似乎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投降,否则只有灭亡一条路可以走

秦国的空军在解决了英军的空军之后,疯狂的投着炸弹,英军死伤惨重,很多人都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而在英军控制区的人纷纷挂出了秦国的国旗,以避免挨炸,开始英国人抓了几个,后来发现秦军确实不炸那些人,于是乎所有人都在一块大白布上写一个大大的非常醒目的“秦”字

接着又是土著后来连英国人也那么做,英军后来也默认了这些人的举动,他们的情绪更加的低落,真的不会有人来救他们了,可是他们还有三万英军和一万多土著军,至于土著为什么只剩下一万了,这个时候他们不跑还是没时候跑,等秦军打过来他们可就死翘翘了

下午五点,秦国陆军认为英军已经被炸得死伤惨重,于是两万五千余人向英军发动总攻,空军依旧打头,装甲团冲锋,步兵跟上,另外一个步兵团则绕过去包抄英军,士气低落的英军很快就投降或者溃散,小部分想退到荷兰境内,但是被荷兰人阻止了,他们虽然不敢得罪英国人,但是秦国军队才是实实在在的威胁,要是秦军趁机攻进印尼不走了,那可就麻烦了

人家连英国人都不怕,还会怕荷兰吗,要是跟秦国开战,那很可能正中秦军下怀,到时候他们可能出兵占了整个婆罗洲还有和秦国跟着马六甲海峡的苏门答腊岛,荷兰人才不会冒那个险呢,至少他们不敢明目张胆的跟秦国为敌

到了1月1日晚上八点,秦军俘虏了最后一支英军,东马来纳入了秦国的版图,王九龄将着了改为兖州,接下来就是移民,当然还有十万军队是必须配备齐全了,王九龄可不会觉得三万多人拿下了兖州就不再运兵过去,同时运兵过去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将非佛教徒全部干掉,王九龄可不会留下一个大大的威胁


状态提示:第两百九十一章 南海风云(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