涯的。我不用解释,傅主任也是知道人有自信和没自信的时候,哪一个会表现得更好的吧?

傅华笑了笑,说,这么说,李先生倒像是在做心理医生的工作了?

李卫高笑了笑说,广义上来说,这两者还真是一回事,我所做的这些,实际上也是一种心理暗示,你知道为什么赵欣欣和杨莉莉这些明星为什么会这么相信我吗?还不是因为我见到她们的时候,就很明确的告诉她们她们一定会成为大明星的,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让她们觉得自己是有成为大明星的可能的,也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结果在这种心理暗示之下,她们获得了成功。

傅华笑了笑说,她们成功了,就会把功劳算在你身上了是吧?就会相信你是一位很灵验的预测者,对吧?

李卫高笑了笑说,这我不否认,谁叫我真的说中了呢?

傅华笑了起来,说,你别以为我看不穿你在其中玩的花招,你真的说中了吗?那你能坦白的告诉我,你究竟跟多少人说他一定会成为大明星的?

其实李卫高玩的这个手法本身是不复杂的,他会对来找他的人说同样的话的,也就是说告诉他们是可以成为大明星的,这样子如果有人真的成为大明星,那这个成为大明星的人肯定就会对他感激涕零,奉为神明的。而这个大明星对他的的宣传也会让李卫高获得更大的声誉的。

当然李卫高也不会逢人就说他会成为大明星的,他也会对来找他的人有个基本判断,要那个人的基本条件很好才会那么说的。

李卫高呵呵笑了起来,说,傅主任,我就知道你是知道这里面的诀窍的,你知道吗,我看你就有在看一个同道中人的感觉,感觉你是很懂我是在做什么的。

傅华笑了,说,同道中人,李先生这么说我可不敢当,我可真没有你这么高明的手段的。我也不是很懂得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信赖你,就连尹章和葛凯这种聪明绝顶的人居然也会这么拜服你。

李卫高笑了笑说,这原因不是很深奥的,傅主任不应该不知道的才对啊?难道说你不知道人群效应吗?

傅华是知道人群效应的,人群效应指的是群体行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1960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和另外两位研究者做了一个实验,显示了人群对个人行为能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让一个人站在纽约一街道的人行道上,抬头注视天空,天空里其实什么都没有,过往的行人中有4停下脚步,也和那个人一样注视天空。实验者们让5个人在同一处抬头注视天空,过往的行人中有18也跟他们一样朝天空张望。他们又让15个人一起张望天空,结果行人中停下来看天空的多达40。

这也就是说个体行为有些时候会受到群体行为很大的影响的,即使群体行为很荒谬很不合情理,但是从众心理让个体的行为也变得跟群体行为相一致了。一个人站在马路上无缘无故的看着天空会被当成是神经病,但是一群人这么做呢?你不但不会觉得他们是神经病,相反你还可能会跟他们一样去仰望天空的。

同样的道理用在李卫高身上,诸多的名人都信赖他,这会形成一种人群效应的,让很多人盲目地去信赖他的。

傅华笑了笑说,看来李先生对人的心理是做了很深入的研究的啊。

李卫高笑了笑说,你都说了,我做的跟心理医生是很相近的事情了,不研究人的心理又怎么能够在这一行吃得开呢?不知道傅主任想过没有,这些围着我转,称呼我为先生、为大师的人究竟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呢?

傅华想了一下,他还真是无法给李卫高一个准确的答案,像赵欣欣,她要的是影视事业有更大的发展,成为更大的明星;而葛凯则是走入了事业的瓶颈期,他希望能能够让李卫高帮他获得事业上的突破;姚巍山则是希望借助李卫高的能量,办好海川市形象宣传这件事情,从而为他代市长的转正加分……

在人群效应作用下,人们对李卫高产生了盲目的信赖,而基于这种盲目的信赖,他们又想从李卫高这里得到他们真正想要的那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涉及到方方面面,不一而足。换句话说,人们是把自己内心的希望投射在了李卫高的身上,希望李卫高能够帮他们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

傅华看了看李卫高,说,李先生,你说他们是想从你这里得到什么呢?

李卫高笑了笑说,你要问我吗?我觉得应该是奇迹。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卑微、无助、无力的时候,当他们在下意识里知道,就算自己怎么努力,也注定要一事无成的时候,他们就会特别盼望出现奇迹。而这奇迹显然是不会自己出现的,他们就希望能够通过像我这种人带给他们奇迹。而这个奇迹越玄、越是匪夷所思,他们越是相信。就像我表演的掌心搓出火来,傅主任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赵欣欣和姚巍山却因此就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难道他们就是那么弱智吗?肯定不是的,这就是因为他们内心中渴望奇迹的出现,而我就满足了他们这个渴望,他们自然就佩服我了。

傅华看着李卫高,不禁笑着摇了摇头,说,李先生,你让我更加佩服了,你对人的这种心理的把握简直是精确到家了。

李卫高笑了笑说,傅主任也不要佩服我了,你佩服我什么啊?我玩的这些把戏根本就瞒不过你的。我了解过你的情况,你我都是聪明人,都


状态提示:1同道中人--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