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军团的兵谏是用以欺骗黎的一个口号,如果黎屈服,他们即借口总统威信已失而将黎赶走。这是南京会议的预定计划。黎元洪这时还想采避重就轻的方法,接受其中一二条,如改正宪法、摒斥佥壬,以平督军团之怒;至于解散国会,对民国说来简直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他就提出“不违法、不恋位、不怕死”九个字来表示不接受的决心。
由于黎的态度逐步软化,原属于国民党的国会议员纷纷避难南下或者躲在六国饭店里观望风色,属于国民党在北京的报纸纷纷停刊,研究系议员则有80余人提出辞职以拆国会的台,国会不待解散已经形成瓦解。公府幕僚哈汉章、金永炎、黎澍也都提出辞职,黎一律予以批准。连不在佥壬名单之内的公府秘书长夏寿康、副秘书长饶汉祥也都通电自请处分。但是黎的软弱不仅没有挽回时局的危机,反而助长了督军团的嚣张气焰,认为“兵谏”是打击总统的有效武器。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顿时一片大乱,黎元洪急得如坐针毡一般,他不断派人去催促李默涵早日进京。
其实李默涵也想早日进京,奈何党卫军眼下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装备更换工作。士兵使用的步枪全部换成了7.62毫米口径的美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马克沁机枪的口径也从7.92毫米换成了7.62毫米,原本使用的7.92毫米口径的枪支全部改由二线部队使用。这项工作通过逐级执行,效率还是挺高的,只是依旧耽误了不少功夫。
到了1917年6月中旬,李默涵终于率军北上了,军队一部分走铁路,一部分走陆路。李默涵同时发出通电,宣称自己带兵进京是全为调解府院之争的。
在天津的段祺瑞和南京的冯国璋看了通电是哭笑不得,李默涵你算哪根葱?乳臭味干的小子也配来调停黎元洪和段祺瑞、冯国璋这样民国宿老之间的矛盾?
紧接着又是一份通电,发电报的人是梁启超,他宣布自己和汤化龙等一帮进步党的成员决定和李默涵的国家党结成政治联盟,一同组建新内阁。
段祺瑞见到电报吃了一惊,因为之前梁启超明明和汤化龙一起带着一帮进步党研究系的议员来了天津的。段祺瑞赶紧命人去查,才发现这班人在几天前分批秘密地离开天津了。
话说李默涵带着人马进了京城,刚一走下火车,只见黎元洪所派欢迎代表丁槐、钮传善、方枢,以及北京军警长官江朝宗、陈光远、吴炳湘已在此恭候多时,李默涵与这些人一一寒喧致意后随即赶往总统府。黎元洪对李默涵颇有隆重欢迎之意,已下令打开轻易不启的中华门,总统府上下更是布置得张灯结彩。
李默涵一进总统府,就向黎元洪敬礼,“山东督军李默涵,见过大总统。”
黎元洪到很客气,笑着说道:“免礼免礼。我命人准备了酒席,专为默涵你接风洗尘。”
李默涵摇了摇头,说道:“酒席不急,我有些话要和大总统单独谈谈。”
黎元洪想了想,最后点了点头,说道:“好吧。”于是两人一前一后进了内厅。这次谈话的内容没有人知道,只是知道黎元洪和李默涵谈了很长时间,以至于准备好的酒菜反复热了几次。但是,从后来历史的走向与发展来看,李默涵和黎元洪达成了一个共识,即黎元洪甘心做一个垂拱而治的老好人总统,而李默涵虽然掌握实权,但是给予黎元洪所有应得的尊重和优待。
1917年7月1日,黎元洪正式任命李默涵为国务院总理,取代段祺瑞的职务。李默涵又会同梁启超等人共同组成新内阁,内阁成员绝大部分是国家党和进步党党员。
事到如今,段祺瑞已经骑虎难下,连声道:“打!打!打!只有打了,这可是黎元洪逼我这样做的!”可是,兵权已分散到各省督军手中,段祺瑞愁的是身边无可用之兵。他首先想到了就近找直隶省长朱家宝和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请他们协助讨伐李默涵,并派段芝贵去活动。
段祺瑞满以为这二人会俯首听命,热切地盼着段芝贵带回佳音。段芝贵沮丧而回,报说朱家宝、杨以德推说力不从心不敢前来。原来,朱家宝和杨以德很看重实力和权力,他们认为段祺瑞已失势,同已经失势的人合作,是傻子也不肯干的事情。
“他娘的,这两个混账东西!”段祺瑞气得破口大骂,“咱先不理他们,我还有的是好办法!”
张国淦问:“芝泉有和良策?”
段祺瑞道:“我看我还是去南京一趟,找华甫共商讨伐李默涵大计,各位以为怎样?”
张国淦道:“我认为此计可行,总统已令副总统代行大总统职权,华甫也肯定有把握机会领导北洋。总理若去与他共商大计,一定能大奏其功。”
小扇子徐树铮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道:“我看不见得如此,请总理三思而后行。第一、讨伐李默涵兵贵于神速,如果时间一拖,参加李默涵一党的人会越来越多,局势很难控制,找副总统等于远水灭近火;二、副总统对李默涵的态度尚不知道,万一他附和李默涵或者黎元洪,总理去那里便是自投罗,就会成为他的政治俘虏;三、假如此行顺利,总理能说通副总统反对黎元洪和李默涵,则副总统有代行大总统职权一说,人们会把功劳记在他的账上,他完全可以居功而成为北洋派的惟一领袖。总之无论成败,对总理对我们都害厚益薄。”
段祺瑞想了想,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