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铁血大军阀>268.拼死搏杀

这时,编号006和010的潜艇也陆续赶到胶州湾附近的海面,见到大量日舰聚集,也手痒难禁。一发发鱼雷象连珠炮一样,在海面上交织一条条网状的鱼雷阵。这下动静实在太大,日本人终于还是发现了水下的潜艇。

鸟崎保三少将不愧为参加过甲午海战、日俄海战的老海军。他临危不乱,一边迅速指挥军舰进行机动,一边命令各舰使用舰炮对准鱼雷发射的位置进行覆盖式炮击。

轰轰轰

大口径的舰炮一起轰鸣,装有下濑火药的炮弹在海面上激起了高高的浪花,并在海面上剧烈燃烧。

“下潜!快下潜!”008号潜水艇上的德国顾问赶紧大叫

迅速收回潜望镜下令急速下沉。压缩空气和海水顺着管道嘶嘶作响,深度盘上的数字一点点增大,头顶上的爆炸声虽然逐渐浑浊,但那些炮弹还是让大家非常害怕.虽然炮弹想击中水下潜艇非常难,但却能给造成紧张和压力。爆炸越来越密集,潜艇内的每颗心脏都悬到了嗓子眼,击中敌人的兴奋和激动暂时被全部抛诸脑后。炮弹爆炸产生的震动波影响,整个潜艇剧烈的晃动起来。

“潜艇?潜艇!真是是潜艇!”鸟崎保三少将又惊又怒地大喊道。可是。这究竟是哪国的潜艇?德国?奥匈?果说是中国,鸟崎保三少将打死都绝对不会相信。因为根本没有听说中国海军有潜艇,即使有,不可能有如此数量,还有如此多强大潜艇水兵。

周防号还在继续下沉,石见号舰体严重倾斜,也开始下沉。

紧急下潜的008号潜艇暂时看不到海面,但也能想象出那里乱成了什么样子。火焰,爆炸,警笛和争先恐后放下的救生艇。

舰体受创严重的石见号由于倾斜速度太快.导致弹药舱内的炮弹互相撞击,敏感无比的濑火药承受不了这种连环撞击最终发生了大爆炸!°

一连串巨大的爆炸声从海面向四周扩散,火光中战列舰舰艏重达300吨的双联装5毫米舰炮连同炮塔被高高掀飞十几米高.火焰和碎片从底层弹药舱冲天而出,就仿佛一座火山在喷发般可怕。本就受过重伤,设计上也存在巨大缺陷的石见号如何能承受这种伤害,失去平衡的舰艉猛然下沉,整艘战舰就像插入大海的利剑竖起,带着名日本海军官兵快速消失在80米深的海水中。

一瞬间的强压还使得008号潜水艇几处密封管道开始渗水,但是在艇员的抢修下很快就解决了。

“报告艇长,我看到有许多碎片落在海里。”观察手报告,“这个像是军舰的主炮塔啊~!”

“nd!”(德意志万岁)德国顾问也兴奋的大叫了一声

石见号的大爆炸即便是在陆地上也能看见,被日军舰炮虐惨了党卫军和国防军士兵纷纷从战壕里爬出来,向日军阵地发起进攻。

一瞬间,整个青岛都响起了冲锋声,成十上万的将士冲出掩体扑向各自目标。密密麻麻的子弹替代了爆炸交织成火网来回穿梭,好不容易熬过炮弹的日军也意识到没有退路,开始疯狂开火试图阻挡中**队的进攻。

这是一次动用了十二个步兵营的冲击,其中九个营是牵制攻击,吸引守军的火力和注意力,冯玉祥师的三个步兵营是主力攻击,掩护他们的就有两百多架轻重机关枪,每架都在疯狂地喷吐着火舌。士兵们发出撕心裂肺的呐喊,跟着军官跌跌撞撞地朝前直冲。以前训练的什么队形都忘了个干净,只知道埋着头朝前跑。

日军的反应也很快,转眼就有野炮和要塞炮的火力在冲锋队列里炸开,但是这种火力完全阻挡不了这么巨大的冲力和动量。士兵们一头就撞进了通泊河内,河水才漫到膝盖,底下全是鹅卵石。趁着部队在涉河的时候减慢了速度,小湛山步兵堡垒里的火力点也全面展开,十多架大正重机关枪形成了交叉火力,加上三八式步枪精准的打击,将河里拥挤的党卫军和国防军人群一排排地打倒!

无数国防军、党卫军战士挣扎着朝河对岸冲去,但是这一道三十多米宽的小河,似乎就成了天堑。这里射界开阔,便于对手发扬火力,这一阵的冲击,简直就变成了屠杀!带队的下级军官们冲在最前面,也伤亡在最前面,不少人挥着手旗突然栽倒。

“机枪碉堡~~”

“我来。”

日军机枪掩体刚出现在前面,两位提着集束手榴弹的国防军士兵就红着眼睛冲了上去。子弹穿透他们的身体后依然带着惯性引爆了手榴弹,爆炸将身体和机枪阵地一起撕碎的同时,身后的战友们已经流着眼泪继续向前猛冲。

到处都是炮弹爆炸的痕迹。满地的尸体,残肢断臂,破衣烂衫,还有各种各样损坏的武器。弹坑里填满了血水,连大雨没法冲不散。阵地内到处都在绞杀,甚至死人和活人都分不清楚。

此时此刻,不管是进攻的中**人还是日本士兵,脑袋里都只有杀!杀!杀杀杀!!

后面支援的机枪射手都红了眼睛,拼命朝对面机枪发射的火光方向射击,子弹的铜壳转眼就在地面铺了一层。迫击炮手甚至跳到了战壕上,在弹片横飞的战场上支起80毫米迫击炮,朝机枪工事一发接一发地射击。但是这些在重炮火力下生存下来的钢筋水泥工式不是这种80毫米迫击炮所能摧毁的。

“兄弟们~冲啊~!”一个国防军士兵拉开了一捆手榴弹的保险,然后抱着手榴弹猛地扑向机枪碉堡的射击口。

爆炸的气浪将碉堡内的日军震飞,这个勇敢的国防军战士也化作


状态提示:268.拼死搏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