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1768年:大恐慌>第41章 官道

刘知府说:“不瞒六爷说,别管是这捐班还是这科班,只要在这官场上混,谁不想往上爬?谁不知道爬得越高越好?可是毕竟僧多粥少,往上爬可比登天还难呀。就拿这巡抚来说,眼睛盯着的人多了去了,但是能有几个攀上这高位的?在乾隆朝能官拜总督巡抚的十之七八都是满人,即便有几个汉人撞了大运,熬出了头,当上巡抚,那也是凤毛麟角。摆着手指头数数,这些人哪些人没高中进士头榜?谁没入过翰林院?再看看我老刘,咱灰头土脸,自惭形愧呀。爹妈都是汉人,血统不够尊贵,我对诗词文章也没多少兴趣,能混到举人已经是算得上是奇迹,血统和学问都不行,想要混到巡抚还不是比登天都难?”

梁六爷眯缝着眼,无限怜悯地瞅着刘知府,撇了撇嘴说:“你说得这算是正途。凡事都有例外,咱们大清朝虽说有祖制,做事得循着规矩来,但是话说到低,什么事情最后定夺还得是乾隆爷说了算。能不能当巡抚,做总督,不见得非得满人出身,也不见得要进过翰林院。做奴才的不能嚼主子的舌头,常巡抚这两条都不占,人家现在不照样混得风生水起,是乾隆跟前的红人吗?关键得把乾隆皇帝伺候舒服了。”

“六爷你真会说笑,我这芝麻粒大小的地方知府哪有机会一睹乾隆爷的龙颜,更别说伺候了。如果有这机会,哪怕把我裤裆里的东西割了,莫说给万岁爷端茶倒水,铺床叠被,就是当牛做马我也认了。”

听见刘知府这么说,梁六爷捂着肚子笑。

“哈哈,你可真能够扯淡的,这本来是说着当巡抚的,咋突然拐了弯准备进宫当太监了?”

梁六爷深深地抽了口鸦片说:“东昌可是块宝地,那地方人杰地灵,就看刘大人你能不能好好利用了。利用好了,当巡抚也不见得没有机会呀。”

刘知府没听明白他话里的意思,侧过身子面对着他,想听他继续往下说。

“乾隆爷在宫里闲不住,每年都要离开北京城。除了夏秋时节雷打不动地带着皇族的皇子阿哥们人到木兰围场打猎以外,每隔三年五载还喜欢张罗着人南下江南,东巡泰山。相比刘大人应该注意到了:不管是南下还是东巡,这东昌可都是重要一站呀。”

听梁六爷这么一说,刘知府好像明白了点什么。“六爷的意思是等乾隆爷路过东昌的时候,我想办法靠近皇帝,好好伺候着,给乾隆爷留个好印象,这样升迁就水到渠成了?”

梁六爷点了点头说:“在东昌府当知府可是名利双收的美差。”

刘知府摇了摇头,撇了撇嘴说:“六爷你可拉倒吧。虽说运河从东昌经过,有来来往往的客商装点门面支撑着。可是您老也别忘了,东昌紧挨着黄河,谁都知道这黄河可是条灾河。连年决堤,一决堤,沿河两岸的百姓随时都得准备逃荒要饭,我听说百姓家里都准备着铺盖卷,只要黄河岸口子一看,洪水一来,撒丫子逃命。连年决口,农田里积着黄沙浮土,只长草不长庄稼。地方穷到这种地步,实在没有多少油水可捞。”

梁六爷打了个哈哈说:“刘大人,你脑子一根筋呀?这戏台子搭好了,戏怎么唱就得看你刘大人的了。”

“六爷啥意思?”

“黄河决堤肆虐百姓倒是不假,但是朝廷每年都划拨大量白花花的银子治理黄河,这银子怎么花就大有文章可做了。你忘了咱们刚进门时遇到的河道副总督了?”

刘知府听完后又摇了摇头:“朝廷修河道的钱都是河道总督管着,地方知府哪有机会碰那些银子。”

“你可能不晓得,朝廷每年划拨修河道的银子里,还有一部分是赈灾用的。沿河百姓都是大清子民,田园被毁,朝廷当然不能坐视不管,地方百姓哪里遭了灾,多少人遭了灾,遭灾遭到何种程度地方官员都得层层上报。东昌连年闹水灾,这水灾闹到什么程度就看你刘大人怎么上报了。”

说到这里,梁六爷用眼角挑了刘知府一眼,接着抽鸦片,装作心不在焉的样子。

刘知府这才恍然大悟,他伸出手来冲着梁六爷竖起来大拇指。

梁六爷接着说:“这赈灾的银子是由户部管,一旦明年开春黄河堤决了口,户部会先把赈灾银子划到地方,到时候银子到了东昌府,银子花完以后,你再把花费明细报道户部就行。明年正月过了,户部尚书可就是常巡抚了。”

刘知府眼睛顿时亮了起来。鸦片烟抽完,梁六爷用银针捅了捅烟枪,然后心满意足地把烟枪丢在了一边,继续说:“除了朝廷给的赈灾银子,刘大人还可以找东昌那些有钱的富户捐钱,如果有奸商不配合,就抓几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游街示众,那些人顾忌面子,都得乖乖交钱。实在有不听话的,找个理由,关进监狱,让他落个人财两空。这些银子到了手,怎么花就更没有人管了。其中的门道多了去了。”

“果然是听君一席话,胜多十年书呀。官场的事情,还得听六爷您的。”

“当然,做官嘛,还得包装包装自己,要把自己打扮得像个清官。落得实惠以后,还得给自己树点虚名。哪天乾隆爷就到了东昌,万岁爷在的时候好生伺候,万岁爷离开时,想办法组织些士绅搞个为你刘大人请愿的场面。我这边再经常在常巡抚面前替你美言几句。升迁这事是指日可待呀。”

刘知府听的很是兴奋,站起来给梁六爷作揖,然后说:“京城里的事


状态提示:第41章 官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