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重生之再许芳华>第814章 钱江伯府,紧接“出局”

钱江伯镇守地方,为杭城卫指使,其实也属“远水”。

但其兄弟三人,蒋二爷眼下任职大理寺,于“政变”而言不算要紧,但蒋三爷却在京卫,任分卫指挥使,领数千部众。

而秦氏四娘即为蒋三爷的长媳。

蒋家,重义之族,决非趋利避祸之家,秦四娘虽是皇后堂妹,秦怀愚行三庶子的嫡长女,性情也有些孤傲,但却说不上跋扈不贤,膝下子女双全,也算守礼,无大过,蒋家历来重信,无端端不会逼迫子侄弃妇。

这就犯难了,旖景有些拿不准蒋家会否与秦府“同舟共济”。

要说起目前这位蒋太夫人,也算经历坎坷。

她是妾室扶正,二爷、三爷是她所出。

东明颇重礼法,妾室扶正鲜之又鲜,到了大隆,虽然民风俗情大有宽限,但妻妾、嫡庶却仍分明,妾室扶正之事也不多见。

蒋老伯爷原是高祖旧部,高祖起兵前,他就是亲兵侍卫。

后高祖反了东明,消息传开,蒋老伯爷的元配王氏在祖籍听闻变故,生怕被哀帝清算,携家带口欲投楚州。

那时老伯爷自然不曾封爵,家族就是寒门,没有众多家丁仆妇相护,王氏上下周全大不容易。

眼下这位太夫人是王氏一母同胞的幼妹,因当时父母亡故,兄嫂不容,唯有姐姐可以倚靠,王氏自带妹妹一同前往楚州。

途中遇流寇,多得小王氏机灵,孤身引开,自己却被奸污,若不是被好义之士所救,只怕早没了性命。

后来与王氏团聚,得知妹妹失身,王氏大感愧疚。

好容易来了楚州,王氏情知妹妹这情况,别嫁怕会受嫌,作主纳她为妾,共侍一夫。

后来大隆建国,老伯爷得了爵位,王氏却病重,临终之前留有遗言,希望蒋老伯爷能把小王氏扶正。

伯夫人的诰命,是当年高祖皇后亲许,也是看着小王氏知恩重义,王氏又有遗言的份上。

眼下这位蒋太夫人,也确实重义贤惠,当年只觉自己受恶人所污,怕是不得善好,后来姐姐许她为妾,老伯爷又甚是善待,小王氏感激涕零,哪预料还有扶正的一日,享诰命之尊?

对姐姐所遗的嫡长子极尽慈爱,后来因为继子险些被政敌陷害,许多弹劾不足袭爵,小王氏非但没有以为是亲生儿子袭爵的机会,落井下石,反而去高祖皇后跟前跪求,一口咬定世子无辜,恳请朝廷圣断。

是以眼下这位钱江伯才能顺利袭爵。

那时高祖皇后甚喜小王氏品性,爱乌及屋,对她所出二爷、三爷也多有提携,都是先帝幼年时候的伴读。

后来小王氏亲生儿子留京任官,她也便没再烦劳长子,跟着二爷、三爷一直住在京都。

旖景早有打算,要去佛国寺见的这位,正是小王氏——眼下蒋太夫人,秦四娘的夫家祖母。

倒不是为了逼迫把秦四娘扫地出门,而是要行拭探,蒋家究竟是忠于“先帝”,抑或忠于当今圣上。

毕竟蒋三爷这时任着一卫指挥使,虽说明面上对卫国公这长官甚是信服,可一旦面临纷争,圣上与太皇太后都有正统之名,人心偏向于谁,还是要有所掌握。

女眷虽大多不能干涉朝政,但小王氏作为一家之主,别说蒋三爷这个亲儿子,便是钱江伯对她都甚是尊重,即使小王氏不会干涉儿子们的政治择向,不过影响到家族兴衰存亡,做为老太君,她当然“心领神会”。

小王氏是佛国寺的信徒,准确说来,平济大师是小王氏的“人生明灯”。

旖景早打听得小王氏月月十九这日,风雨无阻,都会前往佛国寺求签听讲。

又听自家祖母大长公主说起,元月十九正是王氏去世之日。

小王氏对姐姐的追悼,甚至不限于祭日了。

旖景自认为自己不是佛前信徒,尽管经历天庇,得幸重生。

她来佛国寺依然是怀有“功利”,这也当真没法虔诚起来——太了解了,平济大师此人,虽皈依佛门,其实就是为了复仇,不过这一世,因为虞沨插手,平济和尚没有亲自出手刺杀金逆,闹得身首异处罢了,旖景如何还能听得进平济那套“佛法”教诲。

但她久不来佛国寺,这回随同老王妃还愿,大兴法事,施恩信徒,还是要装出虔诚的姿态。

但平济大师一见旖景,两眼就放光了。

王妃腹诽——大师你能收敛点么?

大师果然就收敛了,亲自主持法事,刚完事,老王妃还在静坐听几个高僧讲禅,平济这住持就忍不住“眉来眼去”,弄得旖景哭笑不得。

一到茶舍,果然就见早设下的棋局。

“佛祖庇佑,殿下平安,为谢神佛,王妃切莫客套。”平济大师简直“恬不知耻”!

旖景正要“大怒”……

平济又一合什,显得无比正经:“贫僧为求殿下平安,这回当真皈依佛门了,若非殿下,金逆一党不能铲除,贫僧心怀怨恨,实不能戒除怨嗔……可唯这‘痴’之一字,尚不能超脱。”

旖景:……

平济这“棋痴”是没得救了,好在也不触及清规戒律。

两人才礼数往来一番,入座,就有小沙弥入内:“蒋老施主来了,求见大师。”

一般贵族来兴法事,多数都会戒严,不让旁人接近,就是抛却“功利”之因,旖景也觉这般排场莫名其妙,信佛,讲究众生平等,你连其余信徒都不让靠近了,这不是显摆富贵么?算个什么佛教信徒,因此,即使今


状态提示:第814章 钱江伯府,紧接“出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