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远东王>第四十三章 汴京之战(六)

看着韩东等人带着队伍离开,邹春就知道这将使自己有史以来面临最大的挑战,虽然韩东说打不赢了,可以直接抛弃帐篷离开这里,不管了,但是,这里放着的都是粮草辎重,对于日后边军的行军尤为重要,岂可轻易放弃。虽然统领这么说,但是邹春知道,若是放弃了,万一城里面的这些晋王军不去救援那边的人,直接把粮草辎重运进城,那也是边军很大的损失,边军以后就等着挨饿了,与败亡有何区别。

邹春叹了一口气,看着已经全部离开营地的队伍,不由轻声的叹了口气。现在整个汴京城外的边军只有六七千人了,而且大部分都是原先带过来的步兵,还有就是辎重兵。为今之计,就是希望城里面的那些晋王军不知道城外边现在已经是一个空城了,只要过了中午,就一上午的时间,边军就会全胜而归,到时候,就不用如此担惊受怕了。

邹春再一次的看了一眼远处的东城城门,城墙上那些执勤的士兵依旧静静的站在那里,死死的盯着城外边,自从前天下午的一次试探性进攻之后,边军就没有发动过进攻了,不过,那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还是给城里面的晋王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东城城门差一点就被韩东的边军攻破了,不过,那一天的油把城楼下面的护城河烧的几乎快要干了,幸亏离城门比较远,才致使城门没有受到影响,这才免于一难!

一连三天的歇战使得城里面的晋王十分的不解,虽然也知道这城不是好功德,但是五六万的兵力在城外面就这样干耗着,那需要多大的消耗啊!但是,晋王也没有干什么,不打仗总比打仗好吧!所以,也就任由着城外面的那些边军干耗着,自己也就这样严密的防范着就可以了,在汴京城中继续过着高高在上的皇帝生活,日日笙歌,夜夜销魂!

城外面的邹春一直等到了上午巳时初刻,就一直没有发现城里面有什么动静,还是以往的老样,城头上依旧有人执勤,城外边的边军士兵也依旧在帐篷里,偶尔还会有巡逻士兵出现在城墙上那些晋王军士兵能够看得见的空地上,这是每日的必修课,日常的巡逻,成了边军士兵每日的任务。

但是,今天,却又有一些不同了。以往的巡逻都是清一色的骑兵略带一些炫耀的色彩,但那时今天的巡逻队伍却是一小部分骑兵,后边大部分是步兵,不过,这种就没有引起城内太大的注意力。

今天是正月十五上元佳节,晋王依旧在皇宫里面逍遥快活,礼部的科员大臣们早已经拟定好了今日上元佳节一切礼仪,虽然城外面还有边军,但是,城里面的官员都知道,单靠着城外面的这些边军似乎还攻不下这城的,所以也就依旧放心的过着这美好的上元佳节。

城里面的百姓们也置办了一些平常过节需要的东西,焰火是今晚必备的,所以都多多少少置办了一些,说起来,还是过节。

与往常有些不同的就是,以往上元佳节的时候,一些乡下的贩夫走卒便会挑着各式各样的担子来到汴京城中摆起摊子,有些杂耍的,卖艺的,都会在汴京城的瓦舍里面热热闹闹的举行着,但是今天这些都没有了,大家都知道城外面有边军,所以,也就没有在街上过多的逗留。

戌时刚刚过去的时候,城外面的一道冲天而起的狼烟使得城外面的邹春顿时心悬到了嗓子眼,这是韩东临走前交代的开战的标志,从这个标志开始计时,一个时辰后,便一定能够结束战争,对于这个,邹春并不否认,因为这是韩东说的。但是,也就是从此刻开始,一个时辰的时间将是邹春这一部分留下来的边军最为难得时刻,若是此刻,城里面的晋王军知道了外面来的就是晋王军的援军的话,而且海草遇到了边军的倾巢围攻,那晋王军就会毫不犹豫的尽起城内之兵出城迎战的,这也正是邹春的担忧。

邹春回收看了看还在巡逻的那些士兵,连忙大声说道,“都打起精神来!”

刚刚说完,邹春忽然想起了临走之前,自己对韩东说的,佯攻东城,可以迷惑城里面的那些敌人,便连忙大声说道,“全体都有,集合!”

传令兵立即向其他两边的营地去传话。

不一会儿,士兵们已经集结在了一起,邹春看着这群士兵,然后大声说道,“你们也都知道我们主力去伏击晋王军的援军去了,咱们在这里就是要迷惑城里面的晋王军,不要让他们出城,怎么才能够让他们不出城呢?咱们去佯攻他们!现在我们有六千多人,全部出动,向着汴京城的东门,也就是那些天工大的东门发起进攻,这样,城里面的那些守军就不会意识到外面有诈,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做出一些牺牲。你们愿意吗?”

“愿意!”所有的士兵一起大声喊道。

邹春看着面前的这些士兵,接着说道,“好,我们就打下东门,夺了汴京城!”

面前的六千余个士兵一起大声喊道,“打下东门,夺下汴京!”

“打下东门,夺下汴京!”

“打下东门,夺下汴京!”

……

一时间城外面响成了一片。

*********************************

与此同时,东门上的执勤士兵也看到了远处的那一道狼烟,大白天的,而且这样看去,大概有七八里的样子,那会是什么人呢?东门上的守将并没有由于,直接叫了一个士兵,连忙给皇宫里的晋王传消息。

那个士兵刚刚走没有


状态提示:第四十三章 汴京之战(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