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七日,在完成了部署调整之后,鲁登道夫再次组织德军,发动了新的攻势。
这一天,首先修复的三艘战列巡洋舰,以及“拜仁”号与“巴登”号战列舰组成的侦察分队离开了威廉港,开始了五个月来,公海舰队的第一次大规模行动,目标直指重新控制北海的英国皇家海军。
冯承乾出动的不是五艘快速主力舰,而是八艘。
按照他的安排,“毛奇”号、“德塞利茨”号与“冯-德-坦恩”号已经返回北海,将在十月八日与侦察分队会合。
因为英国皇家海军已经夺回了制海权,所以远洋舰队的破交行动也大有收敛。
只是,冯承乾没有带上在九月中旬才服役怠焙庞搿奥雷簟焙牛因为这两艘战舰还没有完成必要的训练。
毫无疑问,这是一支能打的舰队,而且很有威胁。
冯承乾的目的不是去与英国皇家海军决战,而是要破坏英国的制海权,解除英国对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略封锁。
当然,这只是出动舰队的表面理由。
原因很简单,在美国参战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贸易已经没有战略重要性了,最多只是从非洲等殖民地获取一些资源,而在击败俄国、协助奥斯曼帝国稳住了中东战场之后,帝国已经打通了陆路交通线,俄国提供的资源也能满足帝国的需求,因此帝国对海外殖民地的资源需求并不高。
说得简单一些,此时有没有遭到封锁,对帝国来说都无关紧要,至少没有决定性影响。
冯承乾的真正目的,是要阻挠美国向欧洲派兵,让美国在出动地面部队之前,首先得考虑能否把部队安全送到欧洲。
说白了,这次舰队行动完全是在为地面战场服务。
当时,冯承乾也给鲁登道夫做了承诺,即争取在年底之前,让美国因为航线安全不能得到保证,而无法向欧洲派遣地面部队。为此,冯承乾就得率领舰队出港,让英国皇家海军与美国海军不得不首先对付公海舰队。
只是,公海舰队存在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这就是,主力舰的续航能力非常有限,难以长期在远洋活动,也就不可能始终让英美绷紧神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冯承乾带上了一支规模庞大的“补给舰队”。
严格说来,是由运载燃油的船只与护航战舰组成的特殊舰队,而这支舰队的任务就是支持公海舰队。
十月八日,公海舰队在北海中部与三艘战列巡洋舰会合。
同一天,由八艘万吨级油轮与十二艘轻巡洋舰组成的“补给舰队”也从波罗的海的基尔港出发了。
这个时候,英国皇家海军也收到了确切消息,公海舰队的全部主力已经离开威廉港。
毫无疑问,英国皇家海军的实力在公海舰队之上。要知道,这个时候,除了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与两艘“声望”级战列舰已经服役之外,英国皇家海军还有八艘来自美国的战列舰。
问题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快速主力舰明显不如公海舰队。
这样一来,即便英国皇家海军派遣大舰队去拦截公海舰队,打与不打的主动权都在公海舰队手里。
更要命的是,美国海军就没有战列巡洋舰!
虽然在参战后,美国国会立即批准了一份规模庞大的造舰计划,其中就包括美国海军的第一种战列巡洋舰,但是现在这种战列巡洋舰连图纸都没有,更别说建造了。在未来三年之内,美国海军根本得不到快速主力舰。
四艘打八艘,显然没有任何胜算。
可是,如果英国皇家海军不肯出来迎战,在气势上就会输给帝国海军,甚至会因此暂时丢掉制海权。
毫无疑问,这正是英国当局最担心的地方。
要知道,美国已经开始进行战争动员,当时已有超过一百五十万美国人报名参军,美国陆军的规模也扩充到了五十万。更重要的是,欧陆战场上,法国已经失血过多,随时有可能倒毙。虽然英国一直在增派远征军,但是英国也已经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二百五十万人死亡与被俘的惨重代价。毫无疑问,英国的援助,只是杯水车薪。能够拯救法国的,只有来自美国的大军。如果让公海舰队突破了北海防线,再次进入北大西洋,美国就得把出兵欧洲的时间延后。对法国、甚至对整个协约国集团来说,这都不是什么好事。别忘了,法国是协约国集团在欧陆上的最后一个堡垒了。
英国皇家海军必须杀出去,而且得让美国海军也采取行动。
十月九日清晨,大舰队离开了斯卡帕湾。
按照汉密尔顿的安排,由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与两艘“声望”级组成的侦察分队将负责搜寻公海舰队,而主力舰队在负责击溃公海舰队。只是,汉密尔顿不抱多大希望,公海舰队没有派遣速度较慢的主力舰出来,摆明了不会与大舰队决战,其主要任务就是破坏北大西洋航线。
当天晚些时候,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也离开了皮萨切克湾。
按照分工,美国大西洋舰队将开赴北大西洋,守卫主要航线。如果公海舰队突破了北海防线,则将协助大舰队围歼公海舰队。
到此,英美海军总共投入了近三十艘主力舰来对付公海舰队。
当天晚上,冯承乾收到了希佩尔发来的电报。
“看来,英国佬与美国佬还挺看得起我们的嘛。”
“元帅,现在怎么办?”雷德尔很是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