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八日,公海舰队越过了北大西洋中线。
同一天,冯承乾收到可靠情报,美国的运兵船队已经与大西洋舰队会合,并且在头一天晚上离开了百慕大群岛。到了当天晚上,冯承乾收到了与大舰队有关的消息,即大舰队也在向西航行。
十九日凌晨,在与雷德尔商量之后,冯承乾下令提速到十六节。
正常情况下,公海舰队的巡航速度为十二节。也就是说,以十二节航行时,公海舰队的续航力最远。把航速提高到十六节,续航距离将大大缩短。只是在这个时候,冯承乾首先考虑的不是续航力。
二十一日,公海舰队在离百慕大群岛大约三千五百公里的地方减速到十节。
到此,公海舰队已经航行了差不多四千五百海里,到了进行第一次燃油补给的时候。
虽然帝国工程师在冯承乾帮助下,解决了战舰在航行中进行燃油补给的技术问题,但是补给效率并不高,一艘油轮一次最多只能为一艘战舰补充燃油,而且补充四千吨燃油耗时超过八个小时。
花了近二十个小时,补给作业才结束。
二十二日清晨,冯承乾派出了以十二艘轻巡洋舰为首的侦察分队。
此时,冯承乾手里最不缺的就是轻巡洋舰。跟随八艘主力舰从威廉港出发的轻巡洋舰多达十六艘,另外还有十二艘轻巡洋舰随同邮轮从基尔港出发。在进入北大西洋后,还有八艘轻巡洋舰赶来会合。也就是说,当时冯承乾手里有足足三十六艘轻巡洋舰,而帝国海军总共也就只有四十八艘轻巡洋舰。
冯承乾带上这么多轻巡洋舰,就是为了拦截美国的运兵船队。
在轻巡洋舰出发的时候,美国海军的大西洋舰队,以及由二十二艘大型轮船组成的运兵船队就在西边大约一千公里处。
美国舰队的速度并不快,不但是美国主力舰的航速较慢,那些运兵船的速度也不快。
二十三日夜间,“威斯巴登”号轻巡洋舰发现了美国大西洋舰队,以及跟随在大西洋舰队后方的运兵船队。
此时,公海舰队与大西洋舰队的距离不足两百公里。
收到“威斯巴登”号发来的电报,冯承乾立即回到“拜仁”号的司令舰桥,雷德尔已经在里面等着他了。
商量好之后,雷德尔离开“威斯巴登”号,返回“毛奇”号战列巡洋舰。
半个小时后,公海舰队提速到十八节。
按照这个速度,天亮后不久,公海舰队就将与大西洋舰队遭遇。
冯承乾不是急于与大西洋舰队决战,他甚至没大希望与大西洋舰队决战,只是他更不希望在下午或者傍晚遭遇。原因很简单,如果海战在下午进行,那么在公海舰队与大西洋舰队分出胜负的时候,已经是夜间了。到时候,就算公海舰队打赢了,也无法在夜间追击四下逃窜的运兵船。
这个时候,大西洋舰队也发现了“威斯巴登”号轻巡洋舰。
指挥大西洋舰队的金少将没有下令减速,只是让运兵船队把航速降低到八节,然后就命令大西洋舰队加速到十四节。
显然,金少将没有把公海舰队放在眼里。
可以说,金是一名非常传统的、或者说是英国皇家海军型的将领。原因很简单,他更加看中那些纸面上的数据,而不是一支舰队的实际战斗力。在他的眼里,公海舰队就不是大西洋舰队的对手。
如果只看纸面数据,金的判断确实没错。
虽然大西洋舰队只有六艘主力舰,但是总共拥有六十四门十四英寸舰炮。公海舰队就算拥有八艘主力舰,也只有十六门三百八十毫米舰炮与五十四门三百毫米舰炮,在弹药投掷量上仅为大西洋舰队的百分之八十。此外,在装甲防护上,大西洋舰队拥有绝对优势。公海舰队除了两艘“拜仁”级战列舰有不错的防护能力,其余六艘战列巡洋舰的防护能力在战列舰面前都不足为道。至于航速问题,在金看来,舰队决战时的航速肯定不可能超过二十节,甚至得控制在十二节以内,以提高炮击命中率,因此公海舰队在航速上占有的优势,也就没有半点作用。
如果即将打响的是一场标准的舰队决战,金肯定能打赢。
问题是,冯承乾压根就没想过要与金打一场标准的舰队决战。
大战打了这么久,大规模海战打了好几次,帝国海军获得了大量实战经验,也在实战中总结出了各种战舰的使用战术。如果冯承乾手里是八艘快速战列舰,他会毫不迟疑的跟金打一场舰队决战。在只有两艘快速战列舰,另外六艘都是不大适合战列交战的战列巡洋舰的情况下,冯承乾无论如何也不会跟金正面对抗。更重要的是,冯承乾的首要任务不是干掉美国大西洋舰队。
整个晚上,两支舰队都在迎头对进。
二十四日清晨,顶替“威斯巴登”号监视大西洋舰队的“柯尼斯堡”号发来了交战前的最后一份电报。
此时,公海舰队与大西洋舰队相距不到六十公里。
根据“柯尼斯堡”号的报告,大西洋舰队已经摔下了运兵船队,只是距离不算太远,没有超过一百公里。
冯承乾没有迟疑,立即命令十二艘轻巡洋舰脱离编队,向南机动,并且让另外八艘轻巡洋舰向北机动。冯承乾的判断是,在公海舰队与大西洋舰队交战之后,运兵船队很有可能调整航向。因为在大西洋中部,唯一可供船队停泊的是亚速尔群岛,而亚速尔群岛在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