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恐怖悬疑>星期五有鬼>五百零五章 官迷鬼

哥们虽然还清了吴老六的债务,超度却成了本能,遇到这种事总是先弄明白前因后果,鬼跟人一样,不幸福才会逗留在人间,能帮上一把就帮一把,何况做节目也不能有头没尾的,起码每期节目都该是个完整的故事。

搞清楚原因对我来说已经成了习惯,却无疑是一个好习惯,老鬼在李一灵的压力下,不得不把他的事前后说了一遍,竟然跟哥们想的一点都不一样,跟爱情完全无关,事情倒也简单,老鬼是个有身份来历的,竟然还是个秀才老爷。

老鬼名叫吴进,光绪三十年的秀才,考上秀才的时候已经五十一岁了,一辈子基本上啥都没干,光读书考功名了,家庭条件倒是还不错,有一百多亩的上好农田,在本地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地主,按理说考成这个德行也就差不多了,毕竟秀才已经是体面人了。

说起来也是造化弄人,过去秀才也是分等级的,成绩最好的称为“禀生”,又称“廪膳生”,由国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为“增生”,又称“增广生”,不供给粮食;三是“附生”,又称“附学生”,即才入学的生员。

成了秀才就有了功名,十里八村那就算是了不得的人物了,还多了许多特权,可以见县太爷不用跪着了,还能免除徭役,在当时来说,就是士绅阶层了,连官府都得给几分薄面,官府与老百姓沟通。离不开吴进这种有功名在身的人。

有了功名,面子里子就都有了,一般谁家有个婚丧嫁娶,过年过节,村里人都会拎着猪头肉请秀才出面写几幅对联,有点纠纷,也会让秀才老爷出来给凭个理,总之已经脱离了老百姓的范畴。按理说混成这样就算不错了。

可吴进读了一辈子的书,老了老了考的不错,成了成绩最好的禀生,一扫过去几十年的郁郁不得志,大有继续再考,要到朝廷当个官,指点万里江山的意思。儒家的最高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吴进觉得自己修身齐家都差不多了,下面就该治国了。

于是吴进开始苦读,等着来年再进一步考个举人,谁曾想准备的挺充足。到了来年,科考取消了,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实力通筹,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乡城各处遍设蒙小学堂。

对于读了一辈子书的吴进来说,简直就是五雷轰顶,这不是堵了人家的上进之路吗?吴进很郁闷。不明白一千多年的科考制度怎么就取消了呢?人一郁闷心情就不好,心情不好久容易生病。吴进都五十多了,加上心病。整日都是病歪歪的,总是叹息生不逢时,这辈子也没做过一官半职的,死了就是个秀才的身份入土,怎么都不甘心。

吴进的儿子比较孝顺,跟他爹说,实在不行捐个官,清朝是个很有意思的朝代,捐纳成了与科举相互补充的一个重要制度。既有例捐,也有常捐,且统一管理,明码标价。捐的是红顶、黄顶、蓝顶等官帽,多的时候百分之六十的官员都出自捐纳。此外,士民不仅可以捐官,还可以捐封典、捐虚衔和穿官服的待遇,甚至可以捐国子监的监生,也就是所谓的花钱买文凭。

捐纳泛滥的结果,是官员腐败,贿赂公行,贪污成风。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买一个知县要四千六百两银子,但其薪俸只有六十两银子。为尽快拿回“捐官”钱,当事官员多会选择收受贿赂,只管捞回本钱,却无心做事。吏治一坏,盗贼四起。

这些吴进不懂,他就想做官,吴进儿子的意思,吴家的家业不算大,花上一千两银子捐个九品的小官得了,要是他爹一高兴没准病就好了,不高兴,死的时候也算是有了官身,因为他太知道自己的爹了,其实就是个官迷。

可也怪不得吴进啊,几千年就是这么过来的,当官才算是真正的出人头地,吴进很是赞同儿子给他捐个官,捐官就得找门路,找门路就得花钱,可吴进就一村里地主,还能认识多大的人物?钱是花了不少,都让人给骗了,于是吴进就又郁闷了。

就在吴进以为这辈子再也当不上官了的时候,有人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说吴进太死心眼子,当官有很多途径,捐官是一项,修桥补路做善事,朝廷都会有表彰,虽然不是圣旨,一般都是巡抚之类的颁布表彰,一高兴也会给个虚衔,可好歹也是官了不是。

有了当官的希望,吴进的身体就又好了起来,谁劝也不听的琢磨要修桥补路了,正好村口的这条河当时比较宽,一直也没人修桥,大家赶个集什么的都得绕路走,吴进就琢磨上了,越琢磨越觉得朝廷会表彰他封他个官,拍板决定就在这修桥了。

修桥之前,吴进拜访了一下县太爷,送了点银子,把要修桥的事说了,让县太爷把他做好人好事给报上去,你修桥,又不用县太爷拿钱,你就修呗,何况还有银子拿,县太爷就答应了,于是桥就开始修了。

过去修桥不是那么简单,纯人工,材料也贵,都是山上开凿的山石,不像现在,水泥一浇灌就成型了,花费那是太大了,时间拖的也长,家里的地都卖了三分之二,桥也算是修起来了,就等着朝廷表彰封个虚衔了,可那会是清朝末年,大清朝自己都照顾不过来了,连光绪皇帝和老佛爷都驾崩了,谁还有功夫搭理他啊。

钱都花了,功夫也下了,桥也修好了,没消息了,吴进能不郁闷吗?干脆把桥一封,就


状态提示:五百零五章 官迷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