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四合院拆的拆改的改,早已不见二十年前的风貌。新四合院里,锃亮的红漆廊柱与门窗看着倒是喜庆祥和,却不是席大导演想要的效果。

席子旭回国前曾派人在四九城里寻觅多日,却始终挑不着称心满意的院落。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劳烦制片主任,召集人马在京郊的拍摄基地里临时搭建出一座四合院的景来,思忖着矮子里拔将军,横竖就是它,也能凑合着用。

然而祝升的到来却帮助整个剧组逆转颓势,不仅填补上男主角的空缺,还为席子旭寻得一处未曾沾染过多现代气息的四合院。席子旭终于遂心满意,追问祝升哪儿找的路子,祝升只说是朋友帮忙联系的,再多的不便透露,含糊不清的回答却令席子旭好奇心更盛。

不起眼的小胡同子里,青灰瓦片累成的屋顶鳞次栉比,与被抹得坑洼铺不平的水泥墙连成一片,显得单调无味,幸好有伸出墙头的树梢掩映其间,为四合院的冷硬外表增添一份鲜活气息。

《心窗》剧组选定的拍摄地点就藏于胡同深处,院子是典型的一进院,面积不大,由北房、南方与东西厢房围成一个豆腐块状的宽敞院落,过去的平民百姓几乎都住在这种院子里。

席子旭背着手在四合院里溜达,走到一株差不多一人高的海棠树前,他停下脚步,细细打量起来。

一颗颗鲜艳欲滴如红玛瑙珠子一般的果实挂满枝头,即使树上叶子已经黄了大半,也毫无颓败之意,反而象征着新的开始。

副导一路小跑找到正摸鱼的席大导演,对他说:“都准备好了,咱们开拍?”

席子旭一抬手,像是不急着回到监控器前,他慢慢悠悠地问道:“你猜,我瞅着这株海棠,想起什么词儿来了?”

席子旭在国内发展时,这副导一直跟着他混,对他有一定了解。

席子旭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只是没赶上好时候,刚上初中便被送去下乡插队。后来家里人四处托关系,费了好大劲儿才把他从穷乡僻壤的山沟子里捞回来,可即便如此,最终还是耽误了学业。成年后,席子旭先是在工厂做工,后凭借自身的出众才华被电影学院破格录取,与戏剧结缘。

学历是席子旭心中的一道坎,他最不愿听别人讲他没文化,常以文人雅士自居,有事没事都要吟诗弄月一番,抖搂抖搂肚子里那点墨水。

副导觉得,席子旭十有八.九是诗瘾犯了,要冲他抖书袋。他绞尽脑汁回忆了半天,却只记得一句:“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席子旭蓦然回首,那对总是带着笑意的眼睛,此时却化作两把尖刀,直刺对方胸膛:“你是说我老牛吃嫩草?”

副导吓了一跳,连忙语无伦次地解释起来,他之前哪里知道这句话到底讲得是什么个意思,实在冤枉。

席子旭没绷住,低沉的笑声从喉咙里拱了出来:“逗你玩儿呢,我还不了解你,比起看书,你更爱看女演员们的大胸脯,我说对不对?”

“您别逗了,那都是假的,不好看。您跟我说说,到底想到了什么词?“副导在心中默默吐槽,他家里可养着一头河东狮,现在哪儿还敢随便乱瞄。

席子旭清清喉咙,用纯正的北京口音念道:“嗝儿屁着凉大海棠,脚步丫子粘白糖。”

“啊?啥意思?”副导万万没想到,席子旭嘴里竟会蹦出一句不大文雅的土语来。

“没什么,走走走,拍戏去。”席子旭将目瞪口呆的副导甩在身后,自己背着手晃晃悠悠进了屋。

导演监控室暂时设立在东厢房内,演员此时却集中于西厢房,现在要拍的这场戏里没有林绪的戏份,纯粹是兄弟俩的日常。

屋内靠窗摆着一张淡色的实木书桌,祝升握着杆钢笔,在摊开的作业本上乱涂乱画,嘴里不停叨咕,显然已经入戏。门边是一张简陋的双层铁床,常青正坐在下铺,手里捧一本比辞海都厚的盲文书。

场记一打板,拍摄正式开始。

冯东是高考生,课业繁重,比起能踏踏实实安安静静捧着书读一天的冯西,玩心甚重的冯东根本不是读书的那块料。这不,数学题刚做一半,冯东又坐不住了,他挠挠耳朵,耷拉下脑袋,“咣当”一声,脑门磕在桌沿。

冯西转过头,冲着窗户的方向好奇问道:“哥,你干嘛呢?”

“没事,你看你的。”冯东直起身子,摸了摸裤兜,嘴边勾起一抹坏笑。他站起身,蹑手蹑脚走到冯西面前,其间只发出极小的响动。

冯东弯下腰,和冯西脸对着脸。此时冯西正垂着眼皮子,阳光为那微微颤动的睫毛镀上一层灿金色的光晕。他专心致志地摩挲着腿上的书,像是丝毫没有察觉冯东的到来。

冯东抬起手,中指顶上大拇指,对准冯西的脑门,微微使劲儿,蓄势待发。

就在即将“惨遭毒手”的时刻,冯西出声问道:“哥,又干嘛呢?”

诡计被拆穿,冯东也觉得无趣,便收回手,一屁股坐在冯西身边。床板上铺的是旧式的弹簧床垫,一有重物落下便会咯吱作响。

“做题做的一个头两个大,不做了。歇歇,吃完饭再说。”冯东十分痛快地给自己放了假,丝毫不感到愧疚,“你也别读了,陪我玩儿会儿。”

“玩儿什么?”冯西听话地把书放在一旁,双手撑在床上。

冯东的手摸进宽大的运动服裤兜,从里面抓出一大把黄黄绿绿的杨树叶根儿,他分


状态提示:第46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