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狂战将军>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 试行
算了一通后道:“要不还是上缴所产布匹的三成给官府吧。必竟张仁将这工房开出来的本意是让无力耕种的妇人们有个能养家糊口地去处,三成作为税赋应该足矣。”

郭嘉用手肘轻轻顶了下张仁道:“臭小子,你到是算一下,这纺织工房开出来一年能有多少布匹?”

张仁搔头道:“目前的情况我也不清楚啊。自我回到尚书府任职起就全部都交给管家高顺和义妹贞去打理的。没去过问过……要不先假设一下吧?”

荀彧道:“怎么假设?”

张仁道:“嗯……假设有一百个能上机纺织的妇人。每人每天劳作三个时辰(六小时)可纺出四尺绵布,那么一年三百六十天就是……哦不,不能按三百六十天算。七天中休息一天也应该,还有逢年过节什么的……先按三百天算吧。”

荀彧又拨弄了一阵算盘,惊道:“一百妇人每人每天四尺就是四百尺,三百天下来是十二万尺,既十万二千匹!世清,你没有在开玩笑吧?如今许都中折算的市价都是一匹绵布折换八斗粟或六斗稻米,你这一年十万下来得是多少钱啊!”

张仁自己都吓了一跳,暗道自己是不是算得太高了。

一旁的郭嘉道:“世清,你可能是算错了。拙荆亦擅长纺织,她一天三个时辰也只能纺出两尺左右,你怎么敢说这一百妇人个个都能一日四尺呢?”

“对啊!”

张仁突然站起来一拍桌子道:“可以!完全可以!荀公、老郭,你们可能不知道,我闲赋于小镇之时已经改进过一次织机,从六十蹑改为二十蹑,婉儿试用过后无论度、品质都远胜以往,而且比起原先的织机更易于学用。”

荀彧呀道:“真有此事?”

张仁用力地点点头,心道:“这还

我找来了马钧,他应该能再次改进,到那时只会更快

郭嘉道:“可真要是有这么多地布匹你打算如何处置?”

张仁想了想道:“我是觉得术业当有所专功,妇人们气力远不如男子,让她们下地耕种到不如做这纺织更适合她们。再者说若真能产出那么多的布匹,直接上缴给官府的话国库能充裕,民间地布匹价格也能下降不少,到那时百姓们也能买换得起布匹做几件衣服又有何不可……当然这只是我的大致推算,是不是真能出产这么多也不得而知。”

荀彧道:“奉孝,自古粮帛皆为国之重宝,当然是多多亦善。到是这工房就按一年八万匹来算吧,按三成上缴府库的话就是两万四千匹,若其事可行并大力推广的话几年下来前方将士就能不愁御寒衣物,而世清所言民间家家买得起好布,多做几件新衣服亦是桩美事……呵呵,衣食无忧、无忧衣食百姓方能安居乐业,世清以往的辛劳已经解决了这‘食’,现在又在想办法解决这‘衣’,相信几年之后就能国富民强了。”

张仁心道:“喂喂喂,我们这是在商议自己的赚钱大计,可荀彧你怎么总往国家的方面去想?好像这工房不是我们三个合伙开的,而是官府兴办的一般……不管了,反正怎么操作是在自己手里,不让官府吃亏就是了。你收去的布是给官家当俸禄或士兵用,我们自己的卖给百姓也一样能赚钱……这些乱七八糟的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

荀彧道:“世清,我还有一件担心的事,就是这原棉又将从何而来?按你的算法,一年八万匹棉布得用去多少原棉?我们现在本身就已经调集了民屯劳力去军屯种粮,若再多种原棉会不会与种粮起冲突?”

张仁道:“正因为如此,我才决定先在小镇上试行的。我在小镇上有十亩棉地,居民中也有不少种棉之人,到时我看看是不是可以把精于种棉的百姓集中起来专事种棉,到收获时定好一个合理的价位,或换钱或换粮米任由他们挑选。”

荀彧道:“这就是你方才所说的‘术业当有所专功’吧?听起来是有些道理,一个精于种棉的能抵过几个只会种粮的,而且各取所需,如此到也可行。不过世清,我还是希望你能趁这几日尚有空暇亲自去张氏镇上看一看,好歹也让我们各自心中都有个底。”

张仁道:“这个自然,我明日就当前往小镇,三日之内一定赶回来。再说我马上就要随主公去官渡,自己这里也要好好的准备一下。”

荀彧道:“既如此,世清你就先回府去准备一下吧。我和奉孝再多坐一会儿。”

张仁道:“那张仁先就此告辞。”

郭嘉半天没插上嘴,这会儿忙道:“臭小子,下楼的时候记得先结下帐!我们三人之中属你赚得最多,加上你今日又被主公赐爵封邑,你作东也是应该的了。”

“……”

――――――

张仁下楼离去,郭嘉在窗口看了眼张仁的背影,收起嬉笑的脸回过头道:“荀公,我们这样做真的合适吗?”

荀彧默默的又拨弄了好一阵的算盘才道:“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的。世清的为人如何奉孝你远比我更清楚,他虽然身负怪才,但自革职一事之后就变得畏畏尾,原先一心为国出力的他也变得渐生私心,像开办这纺织工房一策本属对国家极有益处的事,现在却完全是自己一人在搞……奉孝,你相信世清真的只是在试行吗?”

郭嘉摇头道:“别的我不敢说,但从世清的算中我能感觉到这一策其实早有定计,而且以世清的才干,相信日后定能办得风生水起。若不出意外,只怕是


状态提示: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 试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