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问鼎天下>第260章 抛却虚名念苍生

春寒料峭,尤其是湖泽之中,寒风尤不减其寒,更比冬季多了几分潮气。只是今日天气晴朗,春日稍带了些许暖意,让人不觉便有了某种悸动和希翼。

巢湖南岸,简陋而不失规整的水寨之外,周瑜和北渡而来的鲁肃并行于岸边小径,身后数十近卫,远远相随。

“公瑾颇见清减,但为何故?”鲁肃性子豪放,走路虎虎生风,但见周瑜缓缓徐行,只得放慢脚步与他并肩而行。他眼中的周瑜,比起数月之前在牛渚时又消瘦许多,所以才会有此一问。

周瑜虽然容貌清瘦,但俊朗不减,闻言剑眉一挑,只是一笑,从容道:“子敬此来,出于本意还是迫不得已?”

“当然是迫不得已!”鲁肃故意脸色一沉,大声说道。

“哦?”周瑜有些玩味的看了眼鲁肃,复又目视前方,说道:“子敬所言不实。”他相信刘琮不会强迫鲁肃前来,那么除此之外,能让鲁肃前来的理由还有什么呢?

鲁肃摇头道:“迫于大势,不得不来啊。公瑾领兵驻于此地,想来对江东情形也当有所耳闻。”他这么说,就是打算要和周瑜推心置腹的深谈一番了,对此周瑜也颇有感触,点头道:“是啊,荆州军势如破竹,州郡各县,降者不知凡几。子敬所言大势,便指的是这个吗?”

“非也!”鲁肃停下脚步转头往向水寨,大手一挥:“公瑾可知这数千将士,在江东的家眷亲族有多少?又可知他们的思乡之苦?如今江东已无战乱之祸,正是人心思定,百废待兴之时。公瑾却将这数千将士羁留泽中,所图者何?所患者何?”

面对鲁肃的质问,周瑜也不由驻足沉默。是啊,现在孙权也死了,仗也打完了,自己领兵不战不降,又无自立的打算,到底意欲何为呢?从刘琮以往的作为来看,他并不是一个眦睚必报,难以容人的人。但周瑜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所以才会如此纠结,难以取舍。

“吴夫人尚好吧?”周瑜负手于背,缓缓前行。他所问的,自然是孙坚的夫人,孙策之母吴氏,当年周瑜与孙策在舒县初次相见之时,便曾升堂拜母,对于吴夫人是出于真切的关心。毕竟长子孙策已殁,孙翊孙权又相继身亡,白发人送黑发人,即便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思之亦足可哀痛。更何况孙氏父子两代人的基业毁于一旦,吴夫人岂能不痛心?

鲁肃叹了口气,语气颇为低沉:“行前肃曾前往孙府拜望,却不得与吴夫人相见。”

“莫非有人从中作梗,欲对孙家不利?”周瑜脸上怒气一闪,语带严厉的问道。

“公瑾误会了。是吴夫人偶感微恙,不便相见而已。”鲁肃吐了口浊气,对周瑜说道:“只是如今孙家式微,好在有镇南将军庇护,还不至于被人欺负。”

顿了顿,见周瑜皱眉不语,鲁肃便接着说道:“以公瑾所见,镇南将军比之群雄如何?”

周瑜眯了眯双眼,并未作答。当然这个问题,他早就有了答案,只是现在却不好对鲁肃说。在周瑜看来,刘琮如今已平定江东,实力遽然猛增,在群雄之中,已成为实力仅次于袁绍的强者。

“今江东安定,人心归附,我辈正可效管、乐以安天下,公瑾岂能因独善其身之故,而忘却初衷,执迷不悟呢?”鲁肃慨然说道:“镇南将军亲顾家宅,咨肃以天下大事,肃愚钝,却也有安邦济世之念。以公瑾大才,何不投身南渡,助镇南将军扫灭群雄,匡扶汉室?如此青史即可留名,将士亦得以安身也!”

周瑜苦笑着缓缓摇头,一面是总角之交,生死相托之谊,一面是家国大事,个人荣辱可以不计,但雄心壮志岂能消磨?

“公瑾!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今日肃不避嫌疑而来,正是要请公瑾抛却虚名,以天下苍生为念,以水军将士为念啊!”鲁肃见周瑜仍然态度暧昧,难以抉择,不由大声疾呼。

周瑜倏然转身,目视鲁肃,良久之后颔首道:“子敬,多谢!”

“呃?”鲁肃被他这一个谢字说的愣怔了一下。

“子敬说的对,瑜为虚名所累,才有今日之困!”周瑜本不是那种优柔寡断之人,他气度恢弘,英隽异才,胆略兼人,之所以一直在是否投降刘琮之事上犹豫不定,就是因为潜意识中,觉得有损自己的名望。现在被鲁肃点破,他悚然大惊之下,便立时有了决断。

两人转身回到水寨,周瑜便令击鼓,召诸将前来议事。待他将欲率水军南归之事告知诸将后,大伙俱都自胡床起身,慨然应诺。

这一天他们可盼了好久了,如今周都督总算有了决断,焉能不喜?虽然诸将都曾派人与江东家人互通书信,知其安好,但孤军悬于江北,总非长久之计。眼下即将南归,消息一出,普通士卒更是乐的合不拢嘴。

“哈,早就该回去了!”黄盖大声说道,全然忘记当初他是怎样处心积虑,甚至不惜以苦肉计与刘琮所率领的荆州军相抗了。这倒不是他善忘,而是这种事情在如今这个年头太过普遍,当时是各为其主,做为武将在战阵之中拼死搏杀谁也不能说错,眼下大势所趋,投身麾下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

孙权已死,江东易主,只要还怀着建功立业之心,谁不如此?

凌操年纪较大,比黄盖稳重一些,不过现在也喜形于色,离家已有数月之久,身为一家之主,怎能放心的下?更何况从此以后前程可期?

眼见将士们神态轻


状态提示:第260章 抛却虚名念苍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