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穿越之民国崛起>282.第282章 不识时务的法国佬

法国远东舰队覆灭的消息传到河内总督府的时候,总督杜美怎么也不肯相信,最后被证实消息无误时,杜美手中拿着远东舰队司令克鲁泽少将发来的最后一封电文,呆呆地坐着办公室里。

杜美怎么也没有想到华夏海军的实力会这么强,他本来是打算借这次机会给华夏政府一个警告,不要打法属印度支那的主意,现在看来似乎他的这步棋走错了,华夏的强大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随着法国远东舰队的覆灭,法国在法属印度支那的海军力量完全被国防军海军消灭了,而法属印度支那又紧邻华夏广西省,就在华夏的家门口,华夏陆军用不了几个小时就可以在交界线上完成部队的集结,而这里距离法国本土却有千里之遥,不说陆军无法赶来,就是海军舰队赶来支援也至少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

就凭借殖民地上的那些法国军队能够抵挡华夏国防军陆军一个月的进攻吗?杜美无法回答,之外时候度美已经开始后悔了,他意识到自己严重低估了华夏的军事实力,也错估了当前的形势。

此时明显就是华夏这边占据优势,法国处在劣势,殖民地的法国军队肯定打不过华夏国防军,法国本土的支援短时间内又难以到达,这让杜美此时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他只希望本土的支援可以快速到来,在这期间,杜美之希望华夏政府不要大举进攻法属印度支那

才好。

为了防患于未然,杜美立刻开始整顿法国殖民地里的法国军队,并且挑选忠于他们法国的当地人组建一支由当地人组成的军队,准备应对华夏国防军的进攻。

但是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既然国防军已经和法国撕破脸了,也就不需要再忌惮什么了。

张举在指挥南海舰队第三分舰队全歼了法国远东舰队,并俘虏了远东舰队少校司令克鲁泽后,张举便将这一情报向华夏海南三亚海军基地报告,陈绍宽在受到电报后狂喜,立即命令张举炮击法属印度支那的西贡军港,那里也是目前法国在法属印度支那的最大军港。

“轰轰轰……”

张举指挥国防军海军舰队逼近西贡军港,很快军港里的炮台就对国防军舰队开火了,接着国防军海军舰队反击,巨大的炮弹落下,产生猛烈的爆炸,军港内的炮台一个接一个的被炸弹摧毁,西贡军港最后被国防军炮击了十五分钟左右,所有的一切差不多都付之一炬,张举才指挥舰队返航归国。

法国远东舰队全军覆灭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世界各地,迅速引起轩然大波,法国人在感到愤怒的同时,也感到一阵心惊,他们没想到华夏这么强势,也没想到华夏的海军实力已经这么强了。

但是这不代表法国人就怕了华夏,法国政府还是在海战结束之后,立即向华夏政府提出了抗议,并且指责华夏政府故意制造事端,挑起战争,谋夺法国的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要求华夏政府立即释放被俘虏的法国士兵,并且对法国所受的损失作出赔偿。

而华夏政府这边直接拒绝了法国政府的要求,并宣布法国远东舰队在南海海域肆意抓捕我华夏渔民,杀害我华夏渔民,这是对于华夏政府的严重挑衅,要求法国立即释放华夏被抓的渔民,并做出道歉和赔偿。

南海海战刚刚结束后,法国政府和华夏政府就隔着万里之遥展开了骂战,双方都在指责对方破坏和平,互不相让,最后法国人更是大肆宣扬华夏要出兵夺取东南亚,首选目标就是他们的法属印度支那。

法国人这么做就是为了引起欧美列强对华夏的警惕,借助英美等国之手联合向华夏施压,让华夏不敢轻易出兵夺取法属印度支那。

要知道此时在东南亚有殖民地欧美强国可不少,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在这里都有着巨额的利益,这些海外殖民地每年都会为他们国家带来丰厚的外汇,所以他们对这些殖民地看得都很重要,不许其他国家染指。

这时候英国在亚洲地区主要有印度、缅甸等殖民地,美国占据菲律宾群岛,荷兰控制印尼群岛,但是都毫无例外的距离华夏不远,所以很快法国的联合政策就起了效果,英美等国对于华夏意图谋取法属印度支那很是关注,因为他们都在担心华夏会不会下一步就侵占他们的殖民地。

尤其是英国和法国一直都是类似联盟关系,而且英国的殖民地缅甸,之前也像此时成立的法属印度支那的三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一样,在过去一直都奉华夏为宗主国,随着华夏的日益强大,英国人也在担心华夏会重新往日的辉煌,将这些国家重新划入自己属国的范围,而这个法国鼓吹华夏准备进攻法属印度支那了,就让英国人紧张起来。

于是在法国与华夏双方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英国人又出面充当老好人了,名为协调,实在明显偏向法国一边,索性华夏直接拒绝了英国人的协调,这让英国人很气恼,此时英国还是明面上的世界老大,华夏竟然不买他的面子,让英国人觉得华夏真的是欠教训。

华夏与法国是因为渔民被抓这一问题而爆发冲突的,本来只要法国人将被抓的李黑子等华夏渔民释放了,对死去的渔民进行一些赔偿,并向华夏政府道个歉,华夏政府也就平息这件事了,因为华夏根本就没有打算侵占法国殖民地的打算。

不过法国人爱面子,岂能愿意向华夏低头?所以到现在都没有释放被捕的华夏渔


状态提示:282.第282章 不识时务的法国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