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恐怖悬疑>读档失败的大鬼斩役物语>《攻壳机动队》幕后人员访谈
着作《0》当中,有2个地方是我读过之后非常在意的。这就是“对于无法回避的死亡所产生的恐惧”以及“科技改变世界”这两个章节。其中前者告诉我们人对于死亡的恐惧,以及如何克服这种恐惧。“对于死亡的恐惧,如今依然存在”,而人们“对抗死亡”的尝试也是长久以来存在的主题。我看了之后就感慨,到底如何才能回避“死亡”呢?堀江先生在书中提出了“剥离**,转移意识”的想法。而这样的概念同《攻壳机动队》世界中的“g”(注:《攻壳机动队》的世界当中一种“人格·自我”的概念。一旦进行传送,本体会丧失,而诞生新的事物)也是有着相近的含义呢。这和“大脑移植”是不一样的吧。说起来,我们可以利用电脑不断积累“记录”,但是很难让电脑产生“意识·感情·**”,也没法储存“记忆·经验”。而堀江先生这种将“人格·自我”转移到电脑上的想法,我觉得和士郎先生也是有共通之处的。

堀江:是这样的吗?

石川:说到底,除了士郎先生以外,我认识的人当中从来没有谁可以具体地讨论“传送意识”的问题。那么对于堀江先生而言,“传送意识”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堀江:人体细胞是以非常快的频率进行更换的,如果说从分子角度而言,那么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整个人体都会被重新置换一遍。大脑中的分子也是经常进行更替的哦。但是,意识却能不间断地维持下去。我们会认识到“昨天的自己跟今天的自己是一种连续的存在”。也就是一种“我一直存在着”的想法呢。所谓“意识的传送”,就是当我们的意识在持续存在的过程当中,大脑却慢慢变成了和之前的大脑所不一样的事物。所谓大脑,就是哪怕麻痹其中一部分机能,却依然可以让人保有意识的呢。就好像脑梗塞以及半身不遂的人依然存有意识那样子。那么,我们如果能在保持意识存在的情况下,将大脑从有机物向无机物进行更替,最终将意识转移到无机物当中的话……像是这样的世界,我觉得总有一天会到来的。

q:堀江先生所说的正是《攻壳机动队》里面的世界呢。那么这种世界的到来,您觉得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种幸事吗?

堀江:我并没有考虑这样的世界会让人幸福还是不幸。如果有这种技术,那么人类自然就会使用。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就是:会尝试一切可能的事物。例如,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他导出了“e=2(2为平方)”,是一种阐述能量(e)与质量(m)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物理学公式。从结果来看,可以知晓质量中所蕴含的巨大能量。那么大家就会在想如何引发这样的能量,而最先应用这一原理的事物就是核弹了。通过高浓度铀的核分裂引发连锁反应,接着钚会进一步发生分裂。核弹的诞生,也是人们探索事物心理的结果。人啊,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呢。想要打开潘多拉之盒。因此我觉得讨论一种技术是好是坏,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只要技术出现,结果人们都会使用的吧。

q:如果说“义体”(注:《攻壳机动队》世界中代替身体的用具。从手脚的义体到全身的义体都有)的技术诞生了,然后人们对堀江先生说:“如果用这个,能让堀江先生的寿命延长三倍”。那么您会尝试吗?

堀江:我会立刻去尝试呢。难道您不会去试试吗?

q:您不觉得很可怕吗?将自己的身体委托给科技,这种做法也会产生恐惧心理吧。

堀江:因为我觉得很有趣,所以会立刻尝试呢。

■只要是人类想象的东西,都有可能实现

q:在漫画和动画当中,是否存在一种引导世界未来发展、推动更先进it业界与技术的动力呢?

堀江:当然是有的。原本创作和科幻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这些目的而存在的。技术来自于科幻。人类想象的东西,基本上都变为现实了哦。

q:也就是说,当人类开始想象的那一刻,就已经朝着实现的方向前进了。

堀江:我觉得就是这样。例如我们说一下关于火箭的话题。在阅读了儒勒·凡尔纳的《月球旅行记》后,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博士为了实现宇宙旅行的目标而开始钻研火箭理论。此后,大家参考他的理论,进行实际的火箭制作。我认为科幻就拥有这样的力量。因此现在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去火星,如何去木星,如何飞出太阳系。姑且已经有无人探测机旅行者2号离开太阳系了呢。我觉得总有一天,我们甚至于可以去旁边的恒星哦。

q:也就是说,可以在恒星间移动的时代总有一天会到来。

堀江:应该会来吧。

q:最后请允许我向石川社长问一个问题。《攻壳机动队》从原作诞生开始已经走过了25年的漫长岁月,那么这一次的最新系列又将是怎样的作品呢?

石川:担任总导演的黄濑和哉是一位拥有25年左右作画导演经验的人。如果要让他来制作《攻壳机动队》,那么也只有趁现在了吧。而他本人也是怀着这样的心情走入工作现场的。重复说一遍,我们创作《攻壳机动队》的宗旨就是“做如今能做的作品,做只能在如今做的作品。”另外最新的“bode:3”中,最大看点是恋爱。超越**存在的“g”之间的爱、“性别是什么,男女是什么”的思考等等都值得大家关注。如果大家能为剧情本身多打动,那么我会非常欣慰。


状态提示:《攻壳机动队》幕后人员访谈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