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不是赵敏可以直接答应的,因为这涉及到卢展行的行程和决定。不过赵敏却可以拒绝,也就是说她不能答应但可以不答应。事情挺微妙,只是唐林不相信她会拒绝,他也是带着手里的王牌来的,说白了是利益交换而已。
“这个你要具体说说情况,卢先生的行程安排的一向紧密而且他几乎从不中间更改,这是他个人的习惯,这个是我无力改变的。”赵敏的回复还是端着,端着的意思就是给卢展行打好前站。唐林则简单扼要的把大概的安排跟她讲了一下,最后说道,“这个活动卢先生参加和不参加对我影响不小,当然这个还要看卢先生自己衡量。我之所以说这件事是急事,就是我要提前知道卢先生的答案,然后我好进行后续相关安排。”
赵敏抬头看看他,“你这说的也太直白了吧?你是想让卢先生去给你撑门面,可是你又觉得自己手里的底牌有可能不够所以才提前确认,对吧?”
唐林摇头,“不是底牌不够而是最重要的几个客人我必须亲自确认,而且越早越好,我从不打没把握之仗。”
赵敏不再说话,她没必要跟唐林争论什么,事情其实很简单,最终的决定还是卢展行自己做。唐林说完了也没有走的意思,看着赵敏不说话直接催促,“我刚好在这边看会书,你可以去跟卢先生请示,谢谢!”
很显然唐林现在就要结果,这让赵敏有点吃惊,心说这人也太心急了吧?不过她也实在没理由把这件事拖延,她站起身往外走却突然又停住身子,“你打算看什么书?要我推荐一本么?”
唐林来到书架旁边,他喜欢这种氛围,喜欢站在书籍之中,这时候他会觉得自己是安全和踏实的,这跟他在部队的精力关系不大是他从小的习惯。小时候满月的时候家人在他跟前放了好多东西代表不同职业,他直接抓住一本书,怎么都不肯放开。所以家里人才不管怎么窘迫也要让他上最好的高中,妹妹才会那么甘愿牺牲自己。家人都十分确定他将来会是个秀才,会吃公家饭。只是没想到他从县里最好的贵族高中直接去了军校然后成了军人,那当初他为什么抓住书不放呢?
那时候他才刚满月自然是没有记忆的,只是现在想想唐林能给出的答案也许很简单,那就是他喜欢书本中那种印刷的墨香。
“你推荐什么?”唐林其实再跟赵敏面对的时候已经采取了一种新的策略,那就是速战速决绝不纠缠。赵敏重新走回来,来到第7排的位置然后拿出一本《曾国藩家书》递给他,“就看这个吧!”
语气十分自信肯定,但这本书跟他现在有什么关系?亦或是这女人对他的一种特别暗示?唐林不得不思考一番,跟赵敏这样有经验又极度聪明的女人打交道还是小心为上。他低头目光落在书的封面上。
曾国藩早年致力学问,其学术研究从历史、古文到书法、理学以及各种典章制度。他渴望多做学问,与当朝大学问家梅曾亮、何绍基等名士媲美,但他最终没有成为一位著述丰富的大学者,主要原因是他还来不及著书立说,就已升至二品高官,从此忙于官场之争,再后来投身于戎马征战之中,使他不可能固守书苑,一心研究学问。当代著名学者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其中之一就是《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在攻克天京后,权势极大,功高震主,清朝对其极不放心。咸丰帝曾在湘军克复武汉时叹道:“去了半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曾国藩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历史知识,熟悉历代掌故,因而在击败太平天国后一方面自裁湘军,一方面把家书刊行问世,借以表明自己忠心为清廷效命,以塞弄臣之口。曾国藩家书自时起便风靡流行,历久不衰。这本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唐林之前早就看过这本书,他一直认为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国藩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这一部家书就完全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了。
换句话说这本书其实是一个教人做人的百科全书,虽然相隔甚远但是仍然具备很强的现实意义。只是推荐这本书表面上看并不高明,因为这本书很多人都看过,赵敏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按道理说赵敏推荐完以后就可以直接离开去办她该办的事了,可是她却站在原地纹丝未动,看着唐林的反应。唐林没有翻开书,只是盯着似乎平淡无奇的封面看。然后突然咧嘴一笑,“我想这图书馆中的镇馆之宝应该是另一本《卢展行家书》吧?只是非卢氏子孙不得观看对吧?”
赵敏对唐林的反应颇为满意,点点头然后转身走了,唐林被这女人弄得有点蛋疼于是对着她窈窕的背影大喊,“喂,你啥意思?逗傻小子呢?”赵敏却回过神手指放在小嘴上做了一个嘘声,然后指了指旁边十分明显的警示标志。
肃静!
尼玛,这女人绝对是故意的,拿他逗闷子!
唐林拎着《曾国藩家书》大步追了上来,赵敏嘴角带着一丝寻常不见的坏笑,“你要干什么?动武么?没错我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