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玄幻奇幻>再踏浊苍路>第四百六十三章 :通灵法宝没了器灵后

然而让凌逸感到无比戏剧化的是,现在小十居然告诉自己,彻底掌控这件石棍宝器的方法是释放体内元力以强横姿态驱散掉由前器灵遗留下来的最后一股能量……

若真的那样做,岂不是和前面的两种猜测完全矛盾了么?没了器灵的通灵法宝,凌逸实在想不出它有什么资格作为徐家老祖让徐家未来仍能昌盛不衰的引子。

小十很快便给处于疑惑矛盾中的凌逸一个答案,这个答案也是让凌逸明白了徐家老祖的传承用意,也就是为何徐家老祖认为自己留下来的这个传承足够徐家后人持之逍遥凡界,纵横这片大地而保徐家香火不灭。

“主人,我们通灵法宝在湮灭后如果留下自身能量在寄居的宝器中,那么即便在日后有其他修士将我们残存下来的能量消磨掉,那这件宝器也不会废,反而依旧属于比之仙宝还要珍贵的宝物,因为没了器灵的通灵法宝虽然无法在其主人战斗中自主出击,但其品阶能够随着主人修为提高而成长的特性却是不会消失,换句话说,一个通灵宝器没了器灵,只要得到它的修士肯将其作为自己唯一的本命宝器,那么它还是会继续成长下去。”

听了小十的解释,凌逸霎时恍然,通灵法宝珍贵无比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稀少,而是因为它能自主战斗并且可以成长,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位众界巅峰的强者予以通灵法宝成长尽头的精确定位,也就是说,只要你自身有着足够浑厚的能量催动它,那么极品仙宝都不一定能够与其比拟。

虽然眼下这石棍宝器要想被凌逸完全控制必然要将其最后一点器灵能量抹除,沦为和其他宝器同等状态的境地,然而能够保留住其成长特性的话,这件石棍宝器的价值就足够凌逸重视了。

而且幸运的是,一般修士若是得到这件石棍宝器,肯定不会放弃自己之前修炼多年的本命宝器再转而从头温养它,毕竟一来那样极有可能会让该修士之前修习的手段报废不少,二来也会降低该修士与本命宝器的熟悉程度,想要再度运用熟练恐怕又得经历一段漫长的时间去磨合。

当然,假如得到石棍宝器这种珍贵物件的修士若有一个绝对稳定的环境供其与这件新的本命宝器进行磨合那也就不多说什么了,可如果没有这种环境,以修真界那般危机四伏的状况,因更换本命宝器降低了自己的实力,很有可能便会给自己带来致命打击。

因此相对而言,就算徐家有后人能够知晓控制这件宝器的方法,并且以自己渡劫期的魔元力将其中器灵残存能量消除更换为自身本命宝器,估计也没有几个愿意去那么做,毕竟正常渡劫期修士修炼起码数千年,数千年中其本命宝器与之共战那么长久的时间早就形成了“人”“器”之间的独特默契,突然改变和自讨苦吃没什么两样。

但是!

凌逸和普通修士不同,因为他接受的宸苍界传承中也有一套神通和宝器相匹配的手段,即《融宝之术》和宸苍界本体的结合,《融宝之术》虽然不是什么攻击或者防御的实际手段,但对于凌逸而言它要比许多威力惊人,甚至能毁天灭地的法术神通还要珍贵。

原因无他,利用《融宝之术》配合宸苍界本体,凌逸的本命宝器数量可以说是――无数!

无数,没有数量限制!寻常修士一人只能拥有一件本命宝器,其原因有二。

第一,如果丹田内温养的本命宝器数量太多,会让修士自身分出来的温养能量分散,好比一个作画出神入化的画家非得要再分神学习音律,一旦注意力得到分散,其结果必将一事无成。

第二,修士在斗法过程中,几乎很难有时间随心所欲的去更换自身宝器,尤其是同种功效的宝器,前脚你还使者剑,下一刻偏要想用刀,这转换本命宝器的时间也许就可能让敌人予以其致命一击,届时不仅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丢掉了性命,可谓得不偿失。况且每一种宝器都有其特有的用法,刀剑之间,枪棍之间,皆有不同,所以就算你成功在斗法过程中宝器更换成功,也不见得可以短时间内再适应过来。

修士斗法,一瞬间便定生死,谁愿意为了“把剑换刀可能占到敌人些许便宜”而彻底失去先机,丧生陨灭?

基于以上种种,无不说明着徐家老祖遗留下来传承的接受条件之苛刻几乎等于没给徐家什么便捷,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徐家老祖这么做不仅没给徐家追赶上其步伐的机会,反而让徐家后人因为坐看宝山却半点好处也得不到而感到无比愧疚。

任何非正能量的情绪都会影响修士对自身道义的领悟和境界的突破,徐家老祖的传承就像一颗慢性毒药,随着岁月流逝,一点点侵蚀着徐家的整体实力。

然而凌逸可不认为徐家老祖这么做是真的想加害自己的血缘后人,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没想这么多,也可能是因为不想徐家后人没有本事却拿着这石棍宝器外出炫耀,引来有心之人的雷霆手段,彻底覆灭徐家。

从小十口中得到了答案,凌逸神识一动便将血灵剑召回了体内,而后站在这案桌边上凝重看了这石棍宝器一眼,抛开有关徐家之事的种种杂念,于丹田浊灵涡内剥离出精纯的魔属性元力往双手掌心凝聚而来。

拒徐睿渊说进入这石屋后,除非里面的人从内往外打开,否则外界对里面发生的一切都不会知晓,但为了防止万一,凌逸还是十分小心的没有施展浊元力


状态提示:第四百六十三章 :通灵法宝没了器灵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