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上着课,忽然听到门口有纷乱的脚步声,我握着笔,微微皱了皱眉----难不成今天又有来观摩的?
抬头看时,果不其然,门口处已经聚满了人,摄像师已经先行一步,走了进来。 //郭校长冲着徐老师点了点头,打了个招呼。
身为百年名校,唯一的不好处,就是要时不时的接受同行业的观摩和领导的视察。
今天来的不知道是哪一拨,不过看阵势,起码应该是识。
讲台上的徐老师在看到来人的时候,明显是很激动的,但是这激动又被她强行压制住,所以握着粉笔在黑板上板书的右手有一点点的颤抖,粉笔头几次都被她按断。
我低头在本子上快速地做着笔记,笔芯突然没油了,正用力在本子上划着,就听见班导在台上叫我的名字。
我慢慢站起身,徐老师看着我用英语说道:“王凯旋,你把这个问题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做一下阐述,限时五分钟。 ”
这是学校的惯用伎俩了,找一个最好的班,再找几名学习成绩最好的同学,演一场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戏。
我做了个深呼吸,然后几乎是不加思索的就开始瞎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阶级矛盾到作者个人的成长经历,甚至拐到作者的初恋对象和他小时候养的一条狗身上,我在心里默默掐着时间,估计时间差不多了,这才把话头一转,转到了作品本身上。
做这种事做得多了,也积累出了点个人经验----我语速这么快,反正那一堆人能听懂的也没几个,扯满五分钟就可以了。
正要收尾,忽然听到门口传来一个声音:“你确定作者是在一七三二年之后才确立起这种风格的吗?”
语调低沉平淡,声音也不大,却在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我的心一沉,脸上却波澜不兴,我偏头向门口看去,人群之中不知何时矗立了一个高大的身影--乌黑的短发,修剪整齐的鬓角,英俊的脸庞,白衬衣黑西裤。
眼前的这张脸和雨夜里的那张脸迅速重合。
我的脸瞬间惨白。
所有的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震惊住了,说实话,这个问题真的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细化的问题,但是这却是头一次有人在观摩的过程中被人打断,几十双眼睛不停地在我和他之间游走,他的问题问的很慢,大家很容易听清,所以都在等着我的回答。
在同学的眼中,我几乎是不可能出错的,因为我的英语成绩一直是强势地占据着学院第一的位置,最重要的是,我经历过太多次观摩,几乎没出过一次问题。
可是就在今天,忽然就有这么一个人在这么重要的时刻打断我的回答,指出我的漏洞。整个教室的气氛陡然就变得有些紧张起来。
我努力抑制住自己的情绪,深深吸了一口气,把目光慢慢从他的身上移开,看向讲台。
正要开口再次进行说明的时候,忽然听到旁边有个女声说道:“徐老师,在这个问题上,我和刚刚那位先生的看法一致,即作者风格的转变是在一七五九年,并不是王凯旋说的一七三二年,虽然作者的作品集中发现的时候都没有属日期,但是很明显一七三二年时作者只是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不可能有这么深刻的感触。所以我认为王凯旋错了。”
流利的英文,如针尖对麦芒一般指向我,除了孙菲菲,还有谁?
呼吸中仿佛都能嗅到浓浓的火药味,空气中有暗流涌动,门口观摩的人齐齐望向我,所有的人都在静静地期待着我的答案。
我面无表情地看着徐老师。
徐老师皱眉看了看孙菲菲,然后把目光转向我,轻轻地咳了一声,慢慢说道:“王凯旋你认为呢?”
我淡淡说道:“我坚持自己的观点。”
徐老师微笑着说道:“那你说一下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