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疏烟温婉地道:“奴婢母亲去世得早,父兄忙于公务,对奴婢略有些纵容。奴婢对书籍涉猎繁杂、不分良莠,这原伤女德。若非六尚局教习馆中受益良多,又蒙龙尚功费心提点引导,奴婢也不能学以致用。太后苦心,奴婢如今终于明白,日后定当竭尽所能,为六尚局效力、为太后分忧。”
太后听了这番话,更是频频点头,显得十分满意,当即返身回到凤椅上,扬声道:“你既然看过不少韬略之书,哀家便来考校你一番,如何?”
龙尚功一听,不禁色变。她心想,叶疏烟虽然发明出了奇怪的木棉搅车等物,但说道对尚功局事务,毕竟她未经实践,又有多了解?若是太后问得刁钻,她焉能对答?
于是忙道:“太后,叶典制刚来尚功局,技艺未精,如何能答得上太后的考题,且待奴婢再悉心教导一段日子,再让她来答话,可好?”
太后笑道:“你知道哀家要问什么,焉知她答不上来?这便急着护住自己的爱将了。”
龙尚功见太后如此和气的态度,才知道自己多心,尴尬地一笑,不敢再说。
叶疏烟心想:太后不问尚功局的技艺,那又会问什么呢?
想起刚进来时,太后满面愁容的样子,弱水又说她是听了皇帝提及朝堂之事才不高兴的,隐约意识到,太后极有可能是想问朝中的事。
叶疏烟不知太后为何有这样的兴致,但后宫女眷不宜多加干政,太后真要是问那些,她必定得装憨卖傻。政事绝不能妄议,否则迟早是祸。
“奴婢愚笨,请太后指点。”叶疏烟谨慎恭敬地道。
太后想了想,问道:“宫中人口越来越多,月例银子、日常开支不能减少,只出不进,该当如何?”
这计度的事情,是尚功局司计房的职责,教习馆里教习的也不过是计算方法而已,这样实际的问题,可没有任何人教过叶疏烟。
叶疏烟是典制,要问也该问她司制房的事,怎么反倒问起司计房的工作?
龙尚功满腹狐疑,同时也更为佩服咏蓝。咏蓝竟然能服侍太后如此妥帖,简直就像是太后肚子里的虫,能看透太后的心思。
若换了别人,谁能看得透、哄得住太后呢?所以咏蓝姑姑成为太后身边的大红人,也是她的本事。
叶疏烟听了太后的问题,沉思片刻,说道:“开源节流。”
太后听罢,目光骤然一亮:“如何开源,如何节流?”
叶疏烟犹豫了一下,思忖道:太后这样期待的眼神,说明我所说的“开源节流”正中她的心意,宫中节俭已成风气,那么太后看中的,就是我对于“开源”的见解。
她恍然明白,太后和皇帝都愁绪难消,是为了何事。
边境战事频仍,如今东越国、南幽国、北冀国尚未统一,犹如卧榻之侧,尚有他人鼾睡,皇帝必定是为此事烦忧。
发动战争,就得招兵买马、准备粮草军饷,无异于烧钱。如果国库空虚,哪有兵力四方征战?
皇帝必定是和太后提起了这些事,因此太后才忽然心情不好、头疼发作。
叶疏烟拥有奇思妙想,能制作出木棉搅车,那一定还有其他想法。所以太后就想听听,她有什么开源致富的见解。
她想到之前因为锋芒毕露,令龙尚功忌惮她、打压她的事,依然心有余悸。可是她的目标便是辅佐明君,既然此时太后相询,只要她真有道理,太后一定会将她的想法告诉皇帝。那不是等同于她亲自对皇帝谏言吗?
叶疏烟心里一阵激动,看了看龙尚功,只见龙尚功也有些无奈地示意她可以说说看,这才开口道:
“依奴婢愚见,普通百姓要致富,可以靠经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有什么可以迅速将国库填满?那必定是税收。只是,要收税,就是从百姓口袋里交钱。汉国立国不久,根基未稳,百业待兴,百姓也不算富足,自然不能举国征收税钱。”
太后听了叶疏烟提到税收,露出了一丝思虑之色,待叶疏烟说完这番话,方神情凝重地点了点头:“说的不错,国库要充盈,必是靠税收,但如今时机未成熟。”
叶疏烟接着道:“时机可以创造,要百姓交钱,先要令其有钱可交。”
龙尚功几乎脱口而出:“如何令其有钱可交?”但想不到,龙尚功话未出口,太后便已经问了出来。
见太后如此急切,叶疏烟几乎能想象得到,皇帝面对群臣,提及筹集军饷的事,是如何的焦急、无奈。
她深深地呼吸,接着扬声说道:“税收的对象,自然是天下百姓。要让百姓富裕,朝廷就要支持农桑,主动引进良种,提高粮食产量;发展农副业,扶植商业。如此一来,农商得到发展,百业繁荣,税收自然就不难了。”
等她一口气说完这些话,整个侧殿内,忽然静寂无声。
太后、咏蓝姑姑、龙尚功仿佛被魔法定住了一般,一动也不动。若不是她们头上的珠钗尚微微椅着,叶疏烟简直要怀疑,这个世界已被冻结。
她看了看三人,忐忑地立在当场,这定格一般的画面,让她想笑,可是又害怕自己是不是说得过火了。
仿佛过了很久,太后才忽然从“魔法”中清醒过来。她长长地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果然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叶典制见解独到,更甚朝中那些大臣。历朝历代都只重农轻商,然而,商业繁荣却更利于税收。只是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