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嘉接过齐烨看她的眼神,那是一种解密的渴望,连着一系列不确信的解读。她仓惶躲开他,用黑密的睫毛掩藏起眼里一半的光芒。
她怎么能让人读透她?
她的母亲给了她生命,同时也给了同样的头脑和心思。
有那样一个精明头脑和那样一副玲珑心思的女人怎么能是蠢笨的?
当年她的母亲背着一捆柴,沿着泥泞的芦苇小道往家赶,刚刚走上那条车来来往往的大马路上,旁边“突突突”缓慢开过一辆拖拉机。
她母亲真是个聪明过人的少女,就算是背着一捆柴,也是优雅的,她表现的大方,坚毅,让车上的人一看就知道是个受过好教育的女学生,只是身上那捆柴坍了她的好身份。
坐在副驾驶的老邮差问她:“小妹妹,你要搭一程吗?今年大学通知书下来了,我要到前面镇上去送信。”
通知书?她眼里一亮,果断一点头,车刚刚停稳,她就跳了上去。
“有医学院的没?”她扬起晒得通红的脸,飞扬着希望。
“有!这个镇上就出了这么一个大学生,还是g省医学院,名字叫向菡。”
孚嘉母亲当时脸全在阳光里,白的透明,劳作的红晕微微晕染。被汗打湿的头发环绕着这个小脸蛋。她甜笑一声,欢呼笑道:“我就是向菡,通知书给我吧。谢谢您啦!”
老邮差丝毫不怀疑她就是那封录取通知书的主人,这个女孩值得起那样一份肯定。
他一边从斜跨的墨绿色大包里取出信函,一边在心里骂这女孩的父母:这样一个好女孩,好好读书就可以了,怎么就舍得她去上山打柴,干这样的粗活?
“恭喜你啊,恭喜你!读书好,考上学校更好哇!”老邮差说。
“谢谢您,是好呢。”向菡说。
她母亲心想,就是因为读书好,考上大学更好,她才可以离开那个家。
那个家十几口人,困在一个大屋下。每天有干不完的农活,天麻麻亮就要在堂屋里迎着微弱的光,为猪圈里的猪准备一天的饭食,她不肯专心把那一背篼野菜捆成一扎,放在镰刀下仔细的砍,每次都是边背公式边往砧板上搁菜叶,有一次手举刀落,把她的虎口砍了个血肉模糊。简单包扎以后,她接去上学,回来又接着去砍柴,或者摘野菜。
母亲的两个姐姐嫁出去了,又嫁进来三个嫂子。3个不比她年长多少的女子就变得隔代一样老,紧接着她们就挺起了大肚子,接着就当着家里外人的面随意捞开衣服,露出雪白的胸脯,塞到小毛孩嘴里。
她们的眼光变得又呆又直,整天期待的就是赶集糖果,几件新衣服。她们一眼望到头的未来不是母亲想要的,她们那逐渐耸拉的胸脯也不是她想要的。
好在孚嘉母亲有一个非常识大体,开明的母亲,也就是孚嘉的外祖母。她在解放前是镇上大地主家的小姐,上过几年私塾,心思前卫的她可不管重男轻女的那套,家里几个儿女都被她供上了学校。
整个家里,除了外祖母,在母亲眼里都是些目光呆滞,整天无所事事之徒。她想,他们此生的盼头,就是家里的好多亩地,好几头牛和猪。她从来就看他们不起。
镇上在母亲十岁左右来了一个医生,他有一个同样穿白大褂,戴着白口罩的女儿,头上顶着个白色的馄饨帽,她进过护士学校,被镇上的人称为“护士”。她从来不穿半截的改良旗装,从来不穿绣花鞋,总是一身棉布裙子或是大衣,她头上没有皂角洗发液的味道,身上也没有雪花膏的俗香。
那年,井底之蛙母亲看到那个护士后,就再也没有渴求过绚丽的改良短旗装。
在那之后,母亲的人生参照物就只有两个,一个是呆滞的面孔,一个是高傲的护士小姐。当母亲发奋考上省城医科大学时,她就已经做了选择,就是那高傲的魅力。
上了大学的向菡跟其他女人不一样,她很明白自己的优势,一个是俏丽绝伦的外貌,再就是她是女人。
她对埋头夜读,整天背书背得弯腰驼背,千度近视的女同学嗤之以鼻,在那个年代,一个没有背景的女人,只有通过一个男人来成就自己。
虽然她没有chiluo裸的告诉过孚嘉,孚嘉岂会不知道,她在考上大学之前,就想着如何去拿下一个很有本事的男人。大学只是一个跳板,一个她推开另一个世界的跳板,她要擦亮自己的眼,忍辱负重,使出各种手段,把那个男人擒到,牢牢抓在手心。
向菡进入大学以后,她每天除了完成最基本的学业,其他时间就是参加各种能让她崭露头角的活动和社团。出众的容貌让她获得了更多机会,在她被推荐成学校代表到北京交流时,她本能的意识到,这将会是一个更高的跳板。
到北京的时候正是秋季,满大街的梧桐叶子在路上铺了厚厚一层。她提前到达会议厅,发现里面已经人声鼎沸。她扫了一眼,迅速占领一个空位。她的前排是一群操着标准北京话的青年学生。
她刚刚坐下,一个女生叫她:“这位同学,你记得欧阳询是哪种书法大家吗?”
母亲看着她,一脸莫名其妙。
她看这位女子烫着时髦的短发,穿着流行的喇叭裤,脸上淡淡化着妆。她的旁边,是五六个跟她一样大的女生,还有一个长相清瘦的男生。口音是纯正的西南省会口音。
“是的。”母亲很肯定的答道。她平时博览群书在这时候派上用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