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国士>379.第379章 祖先的血

看到这个葡萄牙小伙子对着妇女不住挤眉弄眼,未婚的小姑娘羞得满面通红,不住地朝父母身后躲藏。已经结婚的大媳妇,却没有那么害羞,都是面满怒容地回瞪过去。

至于女人们的父兄弟丈夫,见这个狗日的洋鬼子如此可恼,有胆子大的人已经开始破口骂娘。

一时间,欢送宁乡大军出征的百姓有些骚动起来。

已经有人卷起袖子,要上前去揍那个没羞没臊的洋鬼子。突然间,有人叫了一声:“孙将军来了!”

“孙将军,孙将军!”

百姓飞快地朝前涌去,然后不约而同地跪在地上,大力地磕着头。

孙元看到这一幕,吃了一惊,猛地跳下马来,去扶百姓:“各位乡亲父老,这是在做什么,快起来,快起来!”

“将军,若非有你的赈济,我等都已经饿死了。”

“将军,我全家老小,可谓都因你一人而活。”

“将军,此战一定要得胜归来啊!我等已经在供了将军的长生牌位,祈祷上苍,让将军一世平安!”

喊声中,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热汤,跪行着来到孙元面前,大声唱道:“国有难,良将出。英雄出征,当有酒壮行。小老儿全家尽毁于兵火,急切之中也寻不到好酒。只能烧了一碗热汤,以水代酒,为将军壮行。”

“此热汤,正如将军的一腔热诚,一腔忠义。 将军,请满饮此酒!”唱到这里,那老头突然仰这细长的脖子,一声长啸:“我宁乡军!”

“威武!”

“我宁乡军!”

“威武!”

“我宁乡军!”

“威武!”

满天满地都是百姓的呐喊。

孙元眼睛一热,接过热汤,一口饮尽:这就是民心啊!

在今日之前,这些流民或者来自通州,或许来自房山,有的人乃是密云人氏。可此刻,却已经将他们当成了宁乡军的人,喊出“我宁乡”军的口号。

没有人实现组织,眼前的一幕都是百姓们发自真心的。

突然间,孙元好象明白自己穿越到这个世界的意义。正如他教道费洪所说的,军人的职责就是守护。

眼前这些百姓,就是自己所要守护的。

他们是我孙元的先辈,祖先。我和他们,血管里都流淌着同样的血液。这血脉来自己黄炎,来自赳赳老秦,来自斩白蛇的刘邦,来自纵横漠北的霍去病,来自李靖李药师,来自那天上闪耀的群星。

我,大汉!

威武!

……

冷兵器战争中,携带了大量辎重之后,因为缺乏车辆,军队的机动性极差。尤其是宁乡军,因为配备了大量火器,行军速度也快不起来。

因为没有卫星、侦察飞机,须防备敌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突然钻出来。所以,一般来说,军队每日也走不了多长路。到下午三四点钟,就要安营扎寨,布置防御工事。

栅栏是必须立的,壕沟也需要挖掘,大营四个方向还得修四座望楼。讲究一点的,营中还得挖茅坑和排水渠。

至于营外的空地上,还得撒上许多铁蒺藜,防备敌人骑兵偷袭。

这种铁蒺藜乃是崔师傅的产品,三面有钉,制造起来也很简单。一旦敌人战马的马蹄踏上去,就会被刺穿,这匹马就算是彻底费了,以后只能做挽马使用。

等到第二天早晨,又得起个大早,将防御工事拆卸装车。

如此,需要耗费许多时间。

孙元手头有六门大炮,每门都需要两匹驮马拖拽,还得有八个炮兵牵引,这一路走起来却是甚慢,每日也不过三五十里。

这个速度让孙元大为不满,不过,这在明朝也算是相当了得的了。

要知道,如今京城普降大雪,道路泥泞难行。

即便是好天气,这个时代的明军一日也不过二十来里。上次孙元随王允成进京,那厮更过分,一日也不过走十来里路。从南京到北京,足足走了三月,将孙元磨得彻底没有脾气。

孙元等待这一场空前大决战已经许久了,他也知道说不好这已经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如今的宁乡军被仍在渤海所长城边防,虽说今后的十年之内,战争一场比一场大,就没消停过。但作为帝国的边防军,因为负担着对北防御的做战计划,如他这样的边军,没有特殊情况,一般都不会调到辽东或者内地前线作战。

否则,宁乡军一走,朝廷还得从其他地方调动军队过来补缺。实在太麻烦做兵部尚书,都不会多事。如此一来,说不好,他孙元和宁乡军就会被人渐渐淡忘。

宁乡军实力本小,至于朝廷的那点军饷,说句实在话,这一年多时间里,他就没见过一文前。在渤海所多呆一天,宁乡军的力量就减弱一分。

所以,必须好好地打上几场胜仗,狠狠地升几级官。将来无论是在宣府做个总兵什么的,还是去南方独领一镇,才是最好的出路。

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孙元毫不吝啬地将手头的银子撒了出去。到如今,六门大炮已经形成战斗力;火枪手中粗陋的燧发枪也经过兵工厂沃尔夫的人,更换了更加结实耐用的枪管和枪机。

至于普通火枪兵和长矛手,基本能够做到人手一件棉甲,军官们的铠甲上还装着铁叶子。说句实在话,在寒冷的北方,这种棉甲非常使用,具防御和保暖的功能。

至于斥候骑兵,这群野人好象特意想同普通士兵区别开了,不但人手一件无袖棉甲,每人还得


状态提示:379.第379章 祖先的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