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巴尔干的圣徒>218.乐极生悲-1

之后的十多天时间里,天气似乎完全站在了俄国人一边,差不多每天天亮以后,敖德萨及其周边地区都至少有半天的时间都看不到太阳,不是处于大雾的笼罩之下,就是下起了瓢泼一般的大雨。.. 。

借助着几天大雾的掩护,俄军指挥官不顾第一天的惨重损失,下令用多个步兵师‘交’替着发起步兵集群冲锋,试图以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来攻占土耳其军队的阵地。

随后俄军的步兵集群就狠狠的一头撞在了铁板上,碰了个头破血流。

虽然土耳其守军的远程火炮和机枪暗堡在大雾遮蔽视线下,无法看清俄军的步兵集群动向,但趁着夜晚,生化人军官却带着少量‘精’干的土耳其士兵,在阵地前方布设了一些改装过的地雷。

这些地雷爆炸的威力并不是很大,并不是用来阻挡俄军步兵集群的,但这些地雷却会在被触发后,立刻朝上发‘射’出数十枚耀眼的橘红‘色’信号弹,同时发出巨大的声响,暴‘露’俄军步兵集群在雾气中的方位。

浓重的雾气也无法完全遮蔽这种信号弹的光芒,加上声响的辅助定位,让土耳其守军阵地上的机枪暗堡多少可以对着较为准确的方向‘射’击,让俄军的步兵集群在进攻中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再也无法像第一天那样,光是凭借浓雾的掩护就可以做到轻松靠近。

面对调整了战术的土耳其守军,俄军指挥官仍然顽固的不肯变更进攻战术,或者说对这种普通的俄国世袭贵族将领来讲,他脑子里也只知道这一种战术。

到了五月底天气转晴,失去了天气优势的俄军不得不停止攻势时,已经付出了死伤二十多万人的代价,更有好几个俄军步兵师的建制都快要被打光了,而此时土耳其守军的伤亡人数还不到五万人。(

光看伤亡对比的话,毫无疑问是进攻的俄军吃了大亏,可进攻的俄军不光仍然在总兵力上远远超过土耳其守军。还很快就得到了后方源源不断征调来的新兵补充,到了六月初的时候,就将总兵力重新恢复到了八十万还要多。

而驻守在敖德萨防御圈的土耳其军队只有俄军总数的一半不到,还要分出来一大半的兵力来防守阵地,死掉一批士兵就被削弱了一份防守的力量,却得不到新的援军补充。

损失了这些土耳其士兵后,土耳其守军可用于填补防线缺口的机动兵力就变得紧张起来。兼任指挥官的凯末尔思虑再三。还是不得不向着肖狩发出了请求支援的电报。

至于凯末尔建议的从其余战线‘抽’调兵力支援,肖狩毫不犹豫的予以了否决。因为在发现英国人往西奈半岛增兵的情况后。为了加强叙利亚方向的防御,肖狩不可能削弱防守这里的兵力,用来往敖德萨防御圈投入作战。

而敖德萨防御圈在开始建设的时候,只是‘弄’了一个小型的野战飞机场,还在俄军第一天的炮击中把土路跑道炸的坑洼不平,几天时间内都无法起降飞机给地面部队提供支援了。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目前敖德萨防御圈看上去还能顶得住,但为了防止出现被俄国人用人命堆垮的意外情况,肖狩就把还在实验的一支小规模装甲部队调给了凯末尔作为支援。

这支装甲部队的主力是四十二辆装备23毫米机炮的步战车。而这些步战车都是用bt7快速坦克改装的,使用了狄赛尔参考v2柴油机后,试制的一款新式小型柴油机,功率越野行驶的最高时速可以超过70千米。

为了达到这样的高速,在防护上这种步战车就显得有些单薄。其车体部分的装甲厚度只有15毫米,炮塔部分的装甲厚度也才20毫米。

即便是使用了巨石基地的整体化生产工艺,和装甲钢表面的硬化处理。最多也就是能保证不被普通机枪子弹打穿,在靶场的测试中,当更换了12。7毫米的大口径重机枪进行‘射’击时,步战车的同一部位被连续‘射’击五六发后,照样会被击穿打出窟窿眼。

而当使用火炮进行‘射’击测试时,光是76毫米口径的步兵炮发‘射’榴弹。直接命中后爆炸的威力就能对步战车造成很大的破坏,没有直接命中的话,榴弹爆炸产生的破片也会对步战车造成一定的损害,更有可能击毁装甲车的履带将其瘫痪。

好在是步战车的速度和机动‘性’较好的弥补了这个弱点,从生化人军官的测试中可以确定,以人类机枪手的‘操’纵水平,很难对高速移动中的步战车瞄准‘射’击。更不要说使用更笨重缓慢的步兵炮对步战车进行‘射’击了。

何况现在协约国方面并不清楚土耳其军队使用装甲部队作战的实情,(外高加索战役的俄军都当了俘虏,逃出去的在没有图像资料的情况下,也很难说清楚自己遇到的是什么东西,而且沙皇俄国对战场情报的搜集向来不重视。)这么一来协约国阵营也就不存在任何反装甲作战的意识和训练,这些步战车的防护相对薄弱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至于把bt7改装成步战车后,原本配置的45毫米坦克炮也换成了23毫米机炮,则是考虑到45毫米坦克炮的威力不上不下,和弹‘药’携带量不足的问题。所以参考了大量后世的资料后,肖狩认为既然要把bt7改成专‘门’对付敌军步兵的步战车,那就没必要继续使用45毫米口径的坦克炮了。

毕竟45毫米坦克炮用在步战车的平台上显得太‘鸡’肋,用它来打坚固工事的话,连续命中


状态提示:218.乐极生悲-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